|

楼主 |
发表于 2014-6-17 11: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D、中蜂的生存发展策略和进化演变的特点+ P/ g- |$ x- R: v) i9 C
中蜂主要分布区在南方诸省,这些地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全年平均温度比西蜂生活的北温带要高得多,于是就出现了西蜂怕冷中蜂怕热这个根本属性的反差。温度高新陈代谢就快,亦意味着生命的短暂和世代交替的频密,同时意味着遗传密码的更替速度在加快,基因的变异几率肯定比新陈代谢慢的要高。所以说西蜂进化程度比中蜂高的依据从何而来,不能凭专家的一家之言而定,两种进化方向完全相反的物种,其可比性应该如何确定?4 C9 \% }; ^* p+ V/ m% H
几千万年的生存竞争使中蜂性主怕热,其另一面相对来讲就是比较耐寒。因而中蜂天然巢都会选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地方筑巢,像离开地面较高的直立树洞,当然是理想的首选。直立树洞上面的孔洞可以顺畅排走湿热气流和二氧化碳,下面孔洞会自然吸入新鲜空气,使中蜂不会受闷,整个蜂巢就像置于一台天然空调机内一样。随着群势的扩大,蜂巢也自然顺着树干直立的方向向下延伸,只要树洞空间够大,蜂群群势必然大。只有在这样的理想环境中,中蜂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其种性的潜能,营造出令我们少见的特大蜂巢和维持强盛的群势。当没有这种理想环境而被迫在人类提供的各种箱具中栖身时,中蜂怕热怕闷、喜欢流通空间和外部大环境大地盘的天性受到限制,生存和发展同时受到制约,唯一选择就是分群和飞迁。因为现在每一寸土地和所有空间都是人类的势力范围,远古时代没有人类干扰的环境一去不复还。并且受蜂蜜美味的拖累,蜜蜂几乎被人类榨干最后一滴蜜汁,强行“科学地”被分布在一框框的“井田”中奴役,还几乎天天被抽出来“检查、调整”,这些无休止的窥探监视和干扰,完全剥夺了中蜂天性所需的安静、不被打扰、自然空调、根据外界蜜源和自身储备自动调节产卵、群势、巢内温湿等条件和能力,中蜂还有强群高产的可能吗?中蜂是社会性营生的昆虫,它必须依靠庞大的群体数量才能生存;中蜂是高速飞行的采集性昆虫,它必须对外界环境具有非同寻常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才能生存。而人类的取蜜、检查、调整和好奇窥探,无不一次次地引起中蜂的过激反应和伤害且不自知,难道引起中蜂种种“劣性”的根本原因不正是这些因素吗?7 D, o1 Y2 G7 ~! l" g1 j
前面曾提到,在每个生物圈各个环节的每一种生物,已经进化出适合这个生物圈的最优性能,在此生物圈的这个环节,它就是最适应的良种,也就是说中蜂在各自的生存小环境中,它就代表了当地的最优品种。所以,中蜂在各地就进化出诸如品性体型群势近如西蜂的阿坝中蜂,有特殊耐寒的东北野生中蜂、体型最小又最耐热的海南中蜂等等,这些品性差异巨大的中蜂家族,比之西蜂的意蜂、卡蜂、黑蜂之间的细小差别,其“进化差异”不是更为显著吗?; Z c9 u( R+ _9 l- r' d1 |
物竞天择,任何生物如果不迅速适应其所处的生存环境,必然很快就被淘汰。中蜂无力改变环境,为在人类圈定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唯有以灵活多变去被动应付,总体打的是游击战。相反,西蜂的生存之道是以人海战术、以大量牺牲和巨量消耗去克服恶劣环境影响,打的是阵地战消耗战。所以中蜂表现为资源节约型的自我调节发展,西蜂则表现为爆发暴增型的一鼓作气扩张,它可以靠大量消耗储存也能不停地产卵育虫。0 O6 _0 `" m9 g- K# J7 ], R4 r
从中蜂西蜂不同的进化生存策略中可以知道,其实要养好中蜂并不难:只要我们及时提供其生存发展所需的条件,尽量减少干扰,响鼓不用重锤,任由其自我发挥,则中蜂过激的应激反应自然无地发挥,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寇思想,自然变为稳扎稳打的固守国土灵魂,中蜂族群的强势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安居解决了生存问题,发展群势扩大其对周围环境地盘的控制能力,是提升蜂群生活素质和幸福指数的必经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