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积分931
在线时间235 小时
居住地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银牌会员

QQ
积分931
在线时间235 小时
居住地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银牌会员

|

楼主 |
发表于 2019-7-24 21: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蜂群近迁0 g. M* t$ A; i, k: n9 \/ @
有时,需要将蜂群作人工转移。这样的转移又分为:少数蜂群的近距离转移,即所谓“蜂群近迁”;多数蜂群的远距离转移,又称为转场。转移还分为有巢转移和无巢转移。2 q. D( Z/ }) U* ^) h& Q1 I
(一)蜂群近迁原理5 D- ?; r7 q, [! Z `* w$ q- ?
蜂群近迁一般是指:连蜂带箱,在短距离内搬迁。属于第一次选址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必须把蜂群与所在蜂箱,作就近转移,另置他处的补救性措施。一般只适用于少数蜂群的搬迁。
* D: I$ ~1 _* X6 C- Q从理论上讲,凡作过认巢飞行的中蜂,转入外勤采集后,在以原巢为中心点,直径5千米划圆的范围内,随意将蜂箱移位、换向,都容易造成归巢蜂迷失引起混乱。
1 H: F" u$ d& ?/ F/ K所以,欲就近挪动蜂箱时,可以在蜂群非“蜇伏”期,采取逐日移动的方法,来 “微分”原址与新址的距离,使蜜蜂在无明显觉察的状态下,最终实现达到新址的“积分”结果。移动距离为:横顺、上下每天不超过0.5米;向前或向后的纵向挪动,每天不超过1米。此又称为逐日近迁。' S1 U% I) x# [4 w
逐日移动,方法稳妥效果好,但也会受到一些条件局限,施用起来也较繁琐。例如,若遇较大障碍物或房前屋后的转角,和诸如楼上、楼下的位置变动,逐日搬迁就很困难。为此,可利用蜜蜂重新认巢习性,实现蜂群近迁一步到位。6 ]. e6 D* c, X5 J3 c
与基本不惊扰蜜蜂的逐日近迁相反,蜂群一次性近迁则是利用中蜂敏感性强的特点,施用某些强刺激因素,使蜜蜂们吸足蜜、离脾,进入拟迁飞状态。然后,用集蜂器将蜂收入,使蜂群经历约半小时的失巢安静歇息。在新址使用引导入箱法,让蜜蜂们从巢门还入蜂箱,便能抹去蜜蜂们对原址的记忆,重新认址。使蜜蜂在新址保持一段时间的饱携蜂蜜状态,也加深其对新址蜂巢的依恋。具体方法有如下一些。
, b# ~) p6 t* K
) C+ G* x2 U0 k% K; l8 a贵州蜂大大点评:蜂群近迁是每一个养蜂都要遇到的问题。我使用过逐日近迁,但这对场地很讲究,要求地势较为平坦,没有大的障碍物。但在我地,沟坎地形较多,逐日近迁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自从我建立两个以上蜂场后,我一般都把不方便近迁的蜂群 “远迁”,也就是把蜂群迁往另一个蜂场,一步到位,也挺方便的。当然,我的两个蜂场间距都是在四公里以上,中间还有大山隔挡,蜜蜂极少返回原址。: F T Q6 L8 B2 D' T
2019/7/24
2 _+ R" h9 M"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