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潮黄沙水,落潮满目泥——是很多人对浙江沿海的固有印象。因为所处长江、钱塘江的出海口,众多支流汇入出海口的同时夹带大量泥沙,让“浙”里的海景因此被扣掉了不少印象分。但是,许多初次到访宁波北仑梅山湾的游客,都会被这里的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景观所惊艳;连他们发在朋友圈里的“生图”,都会被询问是不是用了滤镜。
尤其是这10年来,历经多轮生态修复的梅山湾,更是有了“浙江黄金海岸”的美誉。是啊,大家都很好奇,“梅山蓝”,究竟蓝在哪里?蓝的秘诀在哪里?
引水入城
巧用天然调色盘
在北仑梅山湾,涌动的春潮不甘于一种姿态。忙碌——集装箱码头与外海上交错往来的邮轮吹响了进出口贸易复苏的号角;悠然——内湾的海水在阳光照射下,由绿到蓝,平静地宛如一面翡翠——这一动一静、一黄一蓝,在梅山湾南坝二楼观景平台处凭高远眺,凭肉眼就能感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地图上看,梅山岛与陆地岸线之间隔着一道11.5公里的狭长水域,潮涨潮落,海水常年浑浊;如遇台风,海水时常入侵周围农田和民居。2012年起,当地在海湾的一南一北筑起两座大堤,隔离内湾与外海,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封闭水域——没有了泥沙的干扰,海水无需任何处理,只是通过自然沉降便回复到了清澈的蓝色。
在海湾建造水闸,这项拿下“鲁班奖”的梅山水道工程,从此改变了这片海湾的命运,也为浙江的蓝湾建设书写了许多个“不可能”:区域防潮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防洪排涝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堤顶高等级疏港公路,成为1000多万标准集装箱的运输主干道;配套建设了16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地公园,植物种类多样化,绿地率达75%。投运至今,这片离宁波主城区仅40分钟车程的海湾,告别赤潮、洪涝、浑浊,呈现出难得一见的湛蓝。
十年磨一剑,宁波北仑通过“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治理新模式,用了整整10年时间在东海边绘出这一抹来之不易的“梅山蓝”,并坚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推进。近年来,该区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梅山湾综合整治工程,并先后入选浙江省美丽海湾建设试点、浙江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示范典型案例等。
护卫深蓝
绘出和谐生态图
成群的野鸭在海面嬉水,悠闲的白鹭在滩涂散步,洁白的海鸥自由翱翔,小松鼠、刺猬等悠然自得,大喜鹊成群觅食……从海水到滩涂,从岸线到陆地,梅山湾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绘制出了一幅幅如明信片一般的海景图,并在去年底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在滩涂修复中,如何彻底清理互花米草,使其不再复发,是近年来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一道难题。在梅山湾共计清出145.9万平方米被互花米草霸占的堤岸面积后,当地聘请了宁波海洋研究院参与到堤岸复绿的课题中来。然而,多次实验发现,虽然红树林突破生长极限,在我省的温州、台州等地屡屡刷新存活下来的纬度纪录,但在冬季气温更低的宁波北仑,不耐寒的红树林倒在了一次次的寒潮之中。2019年,专家们以当地的耐盐碱植物为主,选择了高大彩叶乔木——乌桕、海岸带珍稀濒危树种——海滨木槿、超长“营业”赏花期植物——夹竹桃等乔木、灌木、草本及竹类植物50余种,在梅山湾北岸两片共计60亩的堤岸上进行栽植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植物不仅能较好地适应滩涂环境,同时凭借良好的冠层结构占据地上部分营养空间,对互花米草的复发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试验进行的第二年起,两个地块已实现对互花米草群落的完全替代,且植被群落逐步呈现冬夏常青、四季花香、秋叶迷人的堤岸景观。
展开全文
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梅山湾水体pH、盐度的变化趋于稳定,2018—2021年间水体污染程度明显减轻,近年来湾内pH、溶解氧、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主要指标均达到Ⅲ类海水水质标准。问渠那得清如许?这一切离不开梅山湾对水质调控的长期摸索以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组合措施:在重点区域投放25处、共计9200多平方米的生态浮床,以“种植植物+养殖贝类”的方法,降低赤潮发生率;科学调度保持湾内水位和盐度,为生物营造稳定的生存环境;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对海湾两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提升改造,关停畜禽养殖;规范入海排放,持续推进入海河流整治,有序推进截污减排工程,并使用数字化管理建起赤潮大数据预警平台,精准实现水质智能化调度等。
优良的水质、清新的空气(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8%),使得梅山湾成为众多生物前来栖息的宝地。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已记录到的鱼、虾、贝、藻以及鸟类等主流生物增至80余种;其中,鸟类多达11目19科44种,白腰杓鹬、红凖和鹗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省重点保护鸟类包括鸭科和伯劳科所有鸟类12种,植物163种。
研学互动
同心共筑蓝海梦
曾经的梅山,是一个寂寥贫瘠、海水浑浊、荒滩遍布的海岛。2015年,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在这里崛起。宁波大学梅山校区、麻省理工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海洋研究院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相继入驻,在这座蓝色海湾内组建起了科教兴洋的强大战队。
科研因海而生,海因科研而兴。在梅山湾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进程中,多个项目采取与高校及专业团队合作的方式,省内外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深度参与了生态浮床、赤潮预警系统及水质日常监测、生物多样性调查、堤岸种植、生态修复效果评估等工作。以科研的力量让这片海湾从一点一滴的量变向质变迈进。
这里也成为许多孩子认识海洋的第一站。参观蛟龙号1∶1模型、观察水母生态、收养寄居蟹……3月9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批研学团走进宁波海洋研究院实践创新基地,学习各种海洋知识,研究梅山湾生物多样性。去年,该基地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出科普半日营、夏冬令营、周末一日营等针对性课程,从小培育孩子们爱护海洋、向海而学的科学素养。
活力兴城
融合发展奔共富
在许多浙江老百姓眼里,海离他们很近;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浙”里的海不够蓝、不够美,无法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大家盼了很多年,盼家门口能有自驾能达、海天一色的海滨度假区。如今,梅山湾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梅山湾南堤北侧,长达1.88公里的巨型沙滩,让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它的东北面,主打水上项目的万博鱼航海中心,一个集水上运动、滨海旅游、游艇婚庆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滨海体育休闲度假目的地正逐步成型;西侧几公里开外,中国港口博物馆,以“参与式”理念打造“海丝”主题文旅融合样板,成为梅山湾又一张闪亮的国字号“金名片”……
在万人沙滩公园踏浪戏水,在帆船游艇基地乘风破浪,在环海游步道上来一场踏春毅行……一年四季,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今年,总长28公里的环梅山湾慢行系统正式连通,沿途增设了诸多景点、观景平台和商业驿站,一条“可骑、可跑、可玩”的美丽滨海型绿道,就像为梅山湾水道系上了一条绿色的丝巾,激活了这片蓝湾更多的运动细胞。从海上到陆地,从专业到全民,帆船赛、马拉松、骑行,一场场赛事让这座海滨小城活力十足;民丰民俗文化节、双狮土豆节、采茶节,一个个民俗文化品牌活动,以农旅结合的方式,促进农家乐、民宿在这里遍地开花;集散中心、市民广场、龙湖星悦荟商贸综合体、万博鱼旅游特色商业街、春晓城市会客厅等旅游项目,构建起15分钟旅游消费圈;一片片花海、一场场展览,文旅体三合一融合发展模式,让这个全季休闲、全龄共享、全时体验的共享蓝湾在东海之滨格外亮眼。
数读蓝湾
国家蓝湾项目:
◎ 一期(2016年4月—2019年6月):总投资3.4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5亿元。完成修复受损岸线1980米、沙滩32.3万平方米、湿地20.7万平方米,梅山湾水体中悬浮物浓度下降20%以上。
◎ 二期(2021年5月—2022年12月):总投资5.9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亿元。完成互花米草清理145万平方米,盐沼生态系统重建138万平方米,堤岸生态化改造13.3千米,新建生态浮床16个(9216平方米),种植海马齿46.08万株,贝类网箱吊笼3456个,梅山大河滨水区海绵化改造2658米(61592平方米)。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北仑分局提供)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养蚕的感受 养蚕的感受和收获
- 养羊为啥容易赔钱 养羊真的很难吗真的是个坑吗
- 家庭养蜂的方法 养蜂的方法是怎样养的?
- 养殖100只兔子一年利润多少 养殖100只兔子一年利润多少钱
- 库妮珂那拉提的养蜂女 库妮珂那拉提的养蜂女现场版
- 大型养蜂场图片 大型养蜂场图片高清
- 鳝鱼养殖 鳝鱼养殖周期是多久
- 2022年搞什么养殖好 2021农村养殖什么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