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类药物冶什么病

四环素类药物冶什么病

日期: 人气:92

抗生素

按结构类型分4类(作用机制):

1.β-内酰胺类(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大环内酯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3.氨基糖苷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4.四环素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节 b-内酰胺类

(1)含四元 b-内酰胺环,与另一个含硫杂环拼合青霉素类基本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头孢菌素类是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

(2)2位含有羧基,可成盐,提高稳定性。

展开全文

(3)均有可与酰基取代形成酰胺的 氨基,青霉素类6位,头孢菌素类7位;

酰胺侧链引入,可调节抗菌谱、作用强度、理化性质。

(4)都具有不对称碳,旋光性, 青霉素母核:2S、5R、6R;头孢霉素母核:6R、7R。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

2.性质不稳定:

3.过敏反应:

外源性过敏原主要来自在生物合成时带入的残留蛋白质多肽类杂质;内源性过敏原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β-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反应。

过敏源的抗原决定簇:青霉噻唑基。

4.青霉素半衰期短,排泄快:与丙磺舒(抗菌增效剂)合用。

半合成青霉素

这个考点的学习方法共4个代表药: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莫西林。

1.药物名称记词干“西林”,双环基本结构;

2.性质同青霉素;

3.结构特点记与青霉素的区别(6位不同取代基);

4.其它各自的特点。

(一)氨苄西林

(1)化学性质同青霉素,可发生各种分解;

(2)含游离氨基具有亲核性,极易生成聚合物(共性,如阿莫西林);

(3)对酸稳定,可口服给药。

第一个广谱青霉素,不耐β-内酰胺酶。

(二)阿莫西林

1.结构类似氨苄西林,苯环4位酚羟基;

2.同氨苄西林,四个手性碳,R右旋体;

3.性质同氨苄西林,可分解和聚合,聚合速度快;

4.同氨苄西林,不耐β-内酰胺酶。

(三)哌拉西林

1.是氨苄西林引入极性较大的 哌嗪酮酸的衍生物;

2.在氨基上引入极性大基团,改变抗菌谱, 可抗假单孢菌;

3.对酸不稳定,口服给药易被胃酸破坏,不能从胃肠道吸收,注射给药。

(四)替莫西林

6位有 甲氧基,对β-内酰胺酶空间位阻,具耐酶活性。

总结:

二、头孢菌素及半合成头孢菌素类

共性:

结构特点:比青霉素稳定(双键与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轭,为四元环和六元环的稠和,张力较青霉素小);

临床应用特点:对酸稳定、可口服、毒性小、与青霉素很少交叉过敏。

这个考点的学习方法,共8个代表药: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哌酮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硫酸头孢匹罗。

1.药物名称记词干“头孢”,双环基本结构;

2.重点掌握头孢氨苄;

3.其它代表药结构特点记住与头孢氨苄的区别(3位和7位有不同取代基);

4.其它各自的特点。

(二)头孢羟氨苄

1.结构特点:头孢氨苄的苯环对位羟基;

2.临床特点:口服吸收好,排泄速度慢,作用时间长。

(三)头孢克洛

1.结构特点:头孢氨苄的3位Cl取代;

2.临床特点:改善药代动力学,氯原子亲脂性比甲基强,口服吸收优于氨苄西林。

(四)头孢呋辛(新)

特点:

1.3位 氨基甲酸酯;

2.7位 顺式的甲氧肟基,甲氧肟基对β-内酰胺酶有高度的稳定作用,因此耐酶,对耐药菌作用强。

3.本身口服吸收不好,注射给药。做成头孢呋辛酯可口服。

(五)头孢克肟

特点:

1.3位 乙烯基;

2.7位 顺式的乙酸氧肟基,耐酶;

3.侧链 氨基噻唑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结构特点;

4.不良反应为肠道功能紊乱,需停药。

(六)头孢曲松

特点:

1.7位顺式的甲氧肟基,耐酶;7位 氨基噻唑是第三代;3位1,2,4-三嗪-5,6-二酮,酸性强的杂环,产生独特的非线性剂量依赖性药代动力学性质。

2.可以通过脑膜,在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浓度。单剂可治疗单纯性淋病。

(七)头孢哌酮钠

特点:

1.3位硫代甲基 四氮唑杂环;

2.7位氨基上 哌嗪二酮(同哌拉西林);

3.亲水性提高其抗菌性,显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八)硫酸头孢匹罗(新)

特点;

1.7位同头孢曲松;

2.3位甲基上引入含有 正电荷季铵基团,能迅速穿透细菌的细胞壁,增强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作用快,抗菌谱广;

3.季铵,故口服不吸收,注射。

三、b-内酰胺酶抑制剂

非经典的b-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烯、 氧青霉烷类、单环b-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酶,使某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被酶分解失活,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设计酶抑制剂,解决耐药性。

按结构分两类:

四、非经典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共二类)

(一)碳青霉烯类

(1)结构特点:去S为二氢吡咯环,3位S末端N-亚胺甲基,增加稳定性;

(2)使用特点:单独使用时, 受肾肽酶分解失活,需和酶抑制剂西司他丁钠合用。

结构特点:3位吡咯烷杂环;

使用特点:不被肾肽酶分解,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二)单环b-内酰胺类

(1)第一个全合成的 单环b-内酰胺抗生素;

(2)N上连有强吸电子 磺酸基;

(3)2位甲基,增加对酶稳定性;

(4)副作用小,不发生交叉过敏。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本节的学习方法

1.共有5个代表药: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不需要掌握结构式。

2.以红霉素为重点,掌握大环内酯类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稳定性、毒副作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3.共同化学性质:酸碱不稳定,苷键水解,内酯环开环都降低活性。

4.其它4个药是红霉素结构修饰的耐酸抗生素,掌握各特点。

(一)红霉素

2.只能口服,在酸不稳定,易被胃酸破坏酸性条件下分子内脱水环合。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本节学习方法:

1.代表药物共4个, 阿米卡星、硫酸依替米星、硫酸奈替米星、硫酸庆大霉素,不需要掌握结构式。

2.以阿米卡星为代表,掌握氨基糖苷类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稳定性、产生毒副作用的机制、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3.其它4个药各自的特点。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特征、性质及毒性:

1.是氨基糖与氨基醇形成的苷

2.◆氨基碱性,可形成盐;

◆ 含多个羟基,为极性化合物,水溶性较高;

◆ 具有旋光性。

3.对肾有毒性,引起不可逆耳聋(儿童毒性更大)。

4.细菌产生钝化酶(三种),易导致耐药性。

1.阿米卡星是卡那霉素引入羟基丁酰胺基(有立体位阻,突出优点是对各种转移酶都稳定,不易形成耐药。

2.引入的α-羟基丁酰胺对其抗菌活性很重要,含手性碳, 构型为L – (-) 型,活性强

L – (-) 型活性 > DL(±) 型 > D-(+) 型。

特点:1.N-乙基保护不被各种转移酶破坏,对耐药菌特别敏感,但仍会被氨基糖苷乙酰化酶破坏。

2.耳毒性和肾毒性发生率低,程度也轻

为新一代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耳、肾毒性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奈替米星相似。

四、硫酸庆大霉素(新)

混和物,广谱,可产生耐药性,对耳和肾毒性较卡那霉素小。

第四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本节学习方法:

1.广谱抗生素,对立克次体、滤过性病毒和原虫也有作用,有耐药性和毒副作用

2.代表药物共5个,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盐酸米诺环素、盐酸美他环素,需要掌握结构式

3.以盐酸四环素为代表,掌握四环素类结构、理化性质、稳定性、产生毒副作用的机制及使用注意事项

4.其它4个药比照四环素,各自的特点

练习

/

抗生素

最佳选择题

2.结构中含有季铵的药物是

A.氨苄西林

B.青霉素

C.头孢羟氨苄

D.头孢克洛

E.头孢匹罗

配伍选择题

[3~5]

A.米诺环素

B.青霉素

C.氨曲南

D.阿莫西林

E.舒巴坦

3.为单环的β–内酰胺抗生素

4.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

5.目前活性最好的四环素类抗生素

多选题

6.某1岁小儿患细菌性感染,以下哪些药物不能使用

A.阿米卡星

B.罗红霉素

C.硫酸奈替米星

D.硫酸庆大霉素

E.多西环素

四环素类药物冶什么病

答案将在下一期进行解答

四环素类药物冶什么病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