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技术指导 [种桑养蚕 大蚕饲养技术及要点] 怎样养蚕

养蚕技术指导 [种桑养蚕 大蚕饲养技术及要点] 怎样养蚕

日期: 人气:4
3. 坚持小蚕共育:小蚕期的饲养技术要求较高,将蚕农的蚕种集中在一起,便于补催青,提高孵化率;同时,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消毒防病工作。共育可以节省劳力、成本和桑叶,且便于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4. 采用增叶措施提高桑叶产量:通过喷施植物增产调节剂如迦姆丰收、尿素、过磷酸钙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蚕技术指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养蚕技术指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种桑养蚕 大蚕饲养技术及要点] 怎样养蚕
  2. 养蚕技术怎么养
  3. 养蚕技术怎么养

一、[种桑养蚕 大蚕饲养技术及要点] 怎样养蚕

1. 在领取蚕苗前两天,应对蚕房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2. 在养蚕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进入前需洗手并进行消毒,桑叶应存放在专用区域,病弱蚕应及时移除,熟蚕后的残桑应远离蚕房并尽快焚烧。

3. 第一天领回蚕苗后,应在地板上撒上一层新鲜石灰,将每张蚕苗均匀地撒在约22平方尺的畦形区域。在喂蚕前15分钟,在蚕座上撒上一层防僵粉(灭僵灵1包与石灰粉3斤混合),然后给第一次的桑叶,均匀地铺在蚕网上。

4. 从第二天起,每天喂蚕前16分钟在蚕座上撒石灰,然后进行喂蚕。

5. 第三天在喂足两天十小时后,当开始有眠蚕时,应喂给切碎的桑叶,直到95%以上的蚕眠定。

6. 第四天早上撒石灰(不撒防僵粉)以提青,去除迟弱的不眠蚕。

7. 第五天进行第一次五龄桑叶的喂养。当眠蚕经过22-24小时,98%的蚕已脱皮,头部左右摆动,口呈黑褐色时,先在蚕座上撒防稿皮僵粉后盖上胶网,10分钟后在网上喂切碎的桑叶,两小时后喂第二次桑叶(切碎桑),并进行换屎和分床工作。

8. 第六天早上先扩座,均座,使蚕分布均匀,然后撒上石灰15分钟后给上条桑。

9. 第七至第九天是蚕的盛食期,是增产蚕茧的关键时期,要确保给足桑叶。一般分早上(6点)、中午(2点)、晚上(9-10点)喂三次桑,晚上比白天多喂二、三成桑。每次割桑回来或喂桑前必须松散桑叶以散去热气。条桑要立贮、覆盖薄膜。蚕房前后开对流窗,加强蚕座的通风透气、防热、防焗工作。

10. 第十一天见有5%的熟蚕,晚上10点喷脱皮激素(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喷),随后适量喂给未熟蚕直至全部熟蚕。

11. 第十一天熟蚕开始结茧,可捡起上蔟,每片塑料簇放6两熟蚕(可结3两多茧),并搭成“八”字形。上蔟地点需通风、干燥,室内开扇排湿,上蔟后定时上、下调簇2-3次。

12. 第十三天(上蔟第二天)及时拾下簇面蚕另行上蔟,死蚕捡出以防污染好茧。

13. 第十六天见化蛹呈黄褐色时宜采茧。动作要轻柔,好茧与下茧(细小茧、畸形茧、双宫茧)应分装,并用竹箩装运出售。

二、养蚕技术怎么养

养蚕技术简述及详细解释

答案

养蚕技术主要涵盖蚕种选择、饲养环境控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

详细解释

1. 蚕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蚕种是养蚕的第一步。优质的蚕种应具有高产、抗病性强等特点。引进蚕种时,要确保来源可靠,避免引入病虫害。

2. 饲养环境控制

蚕的生长环境对其健康与产量有很大影响。饲养室要保持清洁,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蚕的生长温度需控制在24-30℃之间,湿度保持在60%-75%。此外,蚕座的布置也要合理,保证蚕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涉及喂食、除沙、分离不同生长阶段的蚕等方面。蚕的饲料要新鲜且营养均衡,除沙要及时,以避免病菌滋生。随着蚕的生长,需适时分离不同龄期的蚕,以满足它们不同的生长需求。

4. 疾病防控

蚕病是养蚕业中的一大威胁。要做好预防工作,定期消毒饲养室及工具,引进无病蚕种。一旦发现病蚕,要立即隔离,并进行治疗,以免病害扩散。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

养蚕技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初学者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逐步掌握技术要领,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持续学习和实践是提升养蚕技术的关键。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获得优质的蚕丝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养蚕技术怎么养

养蚕技术:

1、喷桑叶用于添食养蚕:一市斤水加5毫升发酵液,喷10市斤桑叶添食,每天一次。蚕爱吃、粪便不臭,生长快,蚕茧厚,质量好,可增产10%左右。

2、喷蚕体降温解暑:夏天气温高,蚕容易生病,室温过高蚕还容易中暑死亡。可在高温天气,按一斤清水加5毫升发酵液,喷于蚕体,每天中,下午各喷一次。

3、喷桑叶保鲜:夏天气温高,采回的桑叶堆放久了会发黄变质,秋天气候干燥,采回的桑叶,留久了会干枯变硬,可按一斤清水加5毫升发酵液,用来将桑叶喷湿,然后将桑叶装入编织袋或堆在地上,用塑料布盖好,保存24小时仍然鲜绿如初。

4、喷桑叶促生长:

按一斤水加1—2毫升发酵液,喷洒桑田的桑叶,一个月喷2—3次,添加0.2%的磷酸二氢钾效果更好。喷到桑叶全湿不滴水为宜。桑叶生长快,叶油绿肥厚,可增产20—25%。还可减少病虫害。

在使用活力99生酵剂发酵液前后6小时不能使用抗菌素,发酵液不论保存多久,只要还有甜醇曲香气味,就可以使用,如果发臭则就不能使用。

在历史上外国商人来往于东西方之间贩运中国生产的丝绸,逐渐形成了沟通欧亚大陆和"丝绸之路". 后来中国的养蚕技术传到了西方,大约在4世纪时传到了中亚、西亚.6世纪传到了东罗马人建立的拜占庭帝国.关于养蚕技术西传的经过历来说法不一. 古代中国的养蚕技术对外严格保密,因而其西传过程也染上一些神秘色彩.据拜占庭历史学家普洛科庇阿斯在《查士丁尼战史》中记载,有几个印度和尚在6世纪时来到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当时波斯商人以高价在那里出售丝绸,居间牟取暴利.这些印度和尚向查士丁尼皇帝献策,说他们有办法让拜占庭不再向波斯和其他国家购买丝绸.他们曾在一个叫赛林达(大约是新疆一带)的地方住了很久,发现产丝的是一种虫,丝从虫的口中吐出. 要从该国带走虫是不可能的,但是有可能把虫产的卵带来孵化.查士丁尼答应事后重赏他们.后来印度和尚果然取来虫卵,依法孵化,得到许多虫,以桑叶喂养,于是拜占庭境内能养蚕缫丝.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则波斯人为查士丁尼取来蚕种的史料.7世纪时另一位拜占庭历史学家梯俄方内斯记载,皇帝召见曾在中国住过的波斯人,他们答应为查士丁尼寻找蚕种.他们绕道南高加索地区去中国,过了两年,大约在553或554年左右,带着蚕种返回拜占庭.蚕种是藏在空心手杖中带来的.在他们的指导下,拜占庭成功地养出了蚕,并结出了蚕茧.至此,拜占庭帝国首次使用在西方生长的蚕所吐的丝作为纺织丝绸的原料.在英国历史学家吉本所著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中也记述了与此相同的故事. 对这两则蚕种西传的史料,历来都有学者表示怀疑.蚕卵放在空心手杖中藏一年多,这在养蚕技术上是说不通的.中国学者雷海宗从另一方面对这些史料持否定态度.他在《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一文中认为,"中国向来对养蚕法没有保守过秘密,日本和所有远东国家的养蚕技术,都传自中国.至于拜占庭在6世纪中期如何由中国学得此术,在当时中国并未注意及此,也无人主动地向外传播养蚕法.少数人编造这样一个故事,一方面是故意地神秘其说,以便抬高蚕桑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贼喊捉贼,这是他们自己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的无意反射,因为他们学得养蚕术后,立即定为国家的秘密,禁止外传,以便拜占庭政府可以垄断.欧洲的历史学家不加思索地传播了一千四百年." 与养蚕技术西传有关的还有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在今天新疆的和田(旧称于阗)古代有一个叫瞿萨旦那的国家.该国向东国(中国)求取蚕种,但是东国国王秘而不赐,还严令边关禁止蚕桑种子出口. 于是,瞿萨旦那王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以卑言厚礼向东国公主求婚,获得了允准.迎娶公主时,瞿萨旦那王告诉迎娶公主的专使说,你告诉东国公主,我国没有丝棉,她可以把蚕桑种子带来,将来为自己做衣服.公主听了专使的话,就秘密地弄了一些蚕桑种子,放在自己的帽子里.到了边关,官员虽然仔细搜查,但始终不敢检查公主的帽子.蚕桑种子就这样到了瞿萨旦那,当地人开始养蚕.刚开始时,桑叶不够,蚕还要吃些杂树叶子,但不几年就桑树成林,蚕宝遍地.公主还刻石为制,严令保护蚕桑,不许损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蚕技术指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蚕技术指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