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池如何建造 牛蛙养殖怎么才能做好管理?

牛蛙养殖池如何建造 牛蛙养殖怎么才能做好管理?

日期: 人气:13
饲养幼蛙池以20米×50米为宜,池深60厘米,池坡度为1:25,池堤面1米,可用水泥或土建造。成蛙池的四周要松土,供牛蛙冬眠。牛蛙的产卵池宜建60~150厘米2的水泥池为好,水深15厘米,池底铺6厘米砂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牛蛙养殖池如何建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牛蛙养殖池如何建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牛蛙养殖怎么才能做好管理?
  2. 牛蛙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3. 潮州地区养殖牛蛙的方法

一、牛蛙养殖怎么才能做好管理?

牛蛙属于食用蛙,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牛蛙原产于北美,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听到牛蛙叫声,可预知产卵期即将来临,产卵期过后即停止鸣叫。1959年牛蛙从古巴引入我国,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我国被大范围推广养殖。近年来,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
一、养殖场地
牛蛙的养殖场地应具备水陆两栖的生活环境,可选用稻田、茭白田和池塘等作蛙池。牛蛙有大吃小的现象,规模养殖应分建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和产卵池,进行分群饲养。蝌蚪饲养池以土池为好,四周及池底用水泥建造,抹平池壁。饲养幼蛙池以20米×50米为宜,池深60厘米,池坡度为1:25,池堤面1米,可用水泥或土建造。成蛙池的四周要松土,供牛蛙冬眠。牛蛙的产卵池宜建60~150厘米2的水泥池为好,水深15厘米,池底铺6厘米砂土,水中放些水草或浮萍。待到产完的蛙卵粘结成串后将其移入孵化池。每平方米放6000粒为宜。孵化池以水泥池为好,面积不宜过大,一般6米×6米即可。
二、幼蛙放养
放苗前,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苗。另外,可使用乾界“多元有机酸”降解水体毒素,有效调整水质。幼蛙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只,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以免出现大蛙吃小蛙的现象,成蛙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40只。
三、定时巡塘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防止牛蛙外逃,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溢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保持在30~40厘米,且保持水质清新。还应注意观察,若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饵料投喂
饵料的投喂应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日投饵量保持在蛙体重的7~15%,可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酌量调整,做到少量多次,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前半个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泡湿,使饲料稍微软化膨胀,这样可以预防饵料吸收池中的污水,避免牛蛙食后肠胃发生疾病,也可以促进牛蛙对营养的吸收。拌料投喂乾界蛙安康刺激蛙类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蛙类肝脏肠道健康。
五、病害防治
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找出隔离,当养至成蛙时,如出现个别歪头和红腿现象,应及时把歪头的牛蛙挑出隔离开,使用乾界蛙安宁+蛙塘净抑制、裂解蛙类致病菌,同时加大换水量。其中蛙安宁对因假单胞菌、球菌引起的蛙类腹部肿大、体色发黑、歪头、肠炎、表皮腐烂等症状,可通过外泼、内服有效抑杀水体及蛙类体内的致病菌,使未染病蛙保持健康;蛙塘净可有效分解残饵粪便,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底质,优化养殖环境,提高蛙类成活率。

二、牛蛙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牛蛙的养殖技术从养殖池建、种苗放养等方面着手,牛蛙养殖管理有饲喂管理和日常管理。

1、牛蛙的养殖技术

养殖池建:造养殖鱼池总面积不适合很大,一般在1000至2000平米前后,蛙池四周用红砖砌围墙,院墙地面上一部分高1.5米,地底深层次40cm,避免牛蛙开洞逃走。蛙池与院墙中间留2米宽陡坡空闲地,上边种一些绿植或野草,供牛蛙歇息或觅食,蛙池四角栽上水藻。

种苗放养:种苗放养大半个月前蛙池要消毒杀菌,1亩用生石灰粉50KG全池泼撒,10天之后就可以放牛蛙苗。放养相对密度:规格型号为50克多幼蛙每平米放养50只,规格型号为100克多幼蛙每平米放养20只。放养时,幼蛙用20mg/升高猛酸钾水溶液侵泡10分钟。

2、牛蛙养殖管理

饲喂管理:牛蛙的精饲料以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紧密结合。动物性饵料包含纯天然饵料如:蛾类、小虫子、昆虫、小杂鱼等。人力性饵料如泥鳅、黄粉虫、蚕蛹、动物肝脏。

日常管理:水体:蛙池水位维持40cm,每7天要充注或是更换一次自来水,有流动水更好,每一个月用生石灰粉和漂白粉消毒一次。防跑:天天都要巡视,避免牛蛙出逃,尤其是在暴雨过后,务必查验是否存在挖地洞逃走。

牛蛙的栖息环境

牛蛙生活在气候温暖的地区,水生栖息地广泛,包括湖泊、池塘、沼泽,以及水库、咸水池塘(在夏威夷)、溪流和沟渠。成年牛蛙更喜欢温暖、安静的栖息地,例如长满植物的浅滩、缓慢的死水和牛轭湖、水库以及有枯木碎片和茂密且经常出现的植被的静水,生长有水生植物和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浅水区,沿岸被灌木遮蔽。

在沼泽、湖塘、水坑、河沟、稻田及水草繁茂的静水水域中均能生存和繁殖。在加利福尼亚州索诺玛县的季节性沼泽地,牛蛙在冬季和春季选择了尖刺草栖息地,在夏季选择了水生毛茛。牛蛙在春季和夏季在覆盖茂密、主要是聪明草的深处繁殖。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大、最高温度高、人为压力高和年平均最低温度居中的地区是预测牛蛙适宜性最高的地区。

三、潮州地区养殖牛蛙的方法

问牛蛙局长看看``哈

一、土池养殖:

(一)场地条件:水源充足,无污染,pH6.5-7.8,底质可为泥底或泥砂底不宜为沙质底,因砂质底容易泄水。土池应尽量建在暴雨、洪水不涝不淹之地,干旱时能通过抽水,或其他方式解决水资源。另外,也应考虑交通、电力、生活等设施的方便与否,场址宜选择在通风良好,较少嘈杂的地方(二)结构:

养殖池形状:一般为长方形,具体形状要因地制宜、方便管理

大小:以150-300平方米为佳,过大过小都不易管理。

蛙池:一般深为1米,在池中间宜适当加深至1.2-1.4米,以便高温时,蝌蚪避开高温。池底一般为泥质底,有条件的可铺上细沙,便于排污清洗。

饵料台:饵料台个数视池中放养数量而定,饵料台规格一般为1×2米,饵料台网目宜5mm左右,不宜过小以免污物不易于清理。饵料台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方式:⑴是直接固定于木桩上;⑵用泡沫垫底固定于木桩上,这样,饵料台能根据水位变化而上下浮动;⑶吊挂在遮荫竹架上,易于调节饵料台入水深度。

围网:一般用聚乙烯网,网目5-10 mm,围网高度一般为1米,围网上方内圈5-10cm的倒檐以防小蛙爬出。围网与池埂留有10cm的水沟,以隔离敌害。

遮荫网:遮荫网一般固定于距水面1.5米左右的木架上,在夏天必要时,遮荫网可加至两层,但池与池间遮荫网不宜连接,以免影响通风。

进出水口:进水口比较简单,一般直接进水,也可在进水口设滤网。出水口一般有几种方式:①直接排下层水;②设弯头排下层水,也作溢水口用;③套管式;

(三)管理要点:

由于土池大多为稻田,池中昆虫较多,故放苗前一定要做好清塘清虫工作,清塘用200-300克/立方米生石灰,清虫用3-5克/立方米的敌百虫。

由于土池池底为淤泥,因而要尽量排污,同时减少残饵和底质污染,多用生石灰改良底质,中和酸性。

由于土池有机物含量较多,水质易肥,因而在投药消毒时可适当增加药物浓度,以提高药效。

下雨天,池边淤泥水易流入水池中,传播病原体,要做好防病消毒工作。

 (四)管理要点:

经常刷洗网箱,以保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的畅通。

根据个体大小、水源水质,适时调整放养密度。

池塘未布网箱部分,可养鱼和种水浮莲等,以维持稳定生态环境。

定期消毒,由于网箱养殖水体大,故消毒时,适当加大药物浓度。

由于网箱水体相通,细菌、疾病容易传播,故一旦蛙发病或异常,应尽早防治消毒。

三、水泥池养殖:

水泥池养殖具有管理方便,成活率高,放养密度高特点,但由于其投资大,水温水质不稳定等缺点,目前仅见于福建漳州、东山、云霄等地。

(一)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电力有保障、便宜。

(二)建造:一般水泥池面积不宜太大,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一般采用长方形的池子,便于操作,设置进水孔、排水孔、溢水孔等控制水位,饵料台一般用绳挂于水泥池壁上,或直接以水泥底为饵料台,在池底一侧设一30-50公分的深水沟,供牛蛙游泳或洗 池底时藏身之处。

(三)管理要点:

由于水泥池水温受气温影响大,故应根据气温灵活调整水位及水流量。

及时排水,清池底,为牛蛙提供清新生活环境,但不宜过于频繁,以免打扰休息养肥。

若以池底作饵料台,宜每次投喂前换水、清洗池底,最低限度减少牛蛙摄入污水。

牛蛙各阶段的养殖管理要点:

一、牛蛙的繁殖:

(一)种蛙的选择:雌蛙体表平滑有光泽,腹部膨大柔软,轻轻触摸可感觉到成熟的卵粒,雄蛙前肢婚姻瘤结实,体色鲜亮,无病伤,雌蛙不宜过肥过大(1-1.5斤)以免难产。

(二)种蛙培育:

放养密度:密度一般不宜高于每平方米10-20只,有条件宜尽量放疏。土池中可种植水草,或堆小陆地,以模仿生态环境,繁殖季节前,雌雄分开饲养,繁殖季节可根据条件,挑发情雌雄蛙于产卵池,或将发情雌雄蛙集中放于大池,让其自然配对产卵。

饲养管理:饲养时,饲料中宜拌入适量的鱼肝油或添加维生素A、D、E,加强营养,投喂不宜过饱,防止种蛙过胖造成难产。保证合适的光线环境、清新水质环境,为种蛙性腺发育、产卵,提供良好的条件。

种蛙产卵:当种蛙性腺成熟后,环境适合,种蛙便会发情交配交卵,产卵时间一般集中在早晨4-8时,偶尔下午也有产卵,产卵后应及时收集卵块至孵化池,收集时应小心,不能使卵块受伤,或受精卵使动植物极颠倒。

人工孵化:控制适宜的水温,充足的溶氧,合适的光线,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敌害,以提高孵化率,正常在3天后,受精卵便能陆续孵出小蝌蚪,这时,小蝌蚪宜继续留在孵化池培育7-10天后,长成绿豆大小再作分池。

二、蝌蚪的培育:

放养密度:一般地10月龄放蝌蚪2000-1000尾/平方米,11-30日龄1000-300尾/平方米,30日龄以后300-100尾/平方米,放养密度根据水质,管理情况灵活而定,也可在蝌蚪池设网箱,随蝌蚪的长大,灵活调节放养水面积。

饲料的投喂:孵化3天后,卵黄囊消失,蝌蚪开始摄食饲料,一般每万尾蝌蚪投喂1个熟蛋黄,逐渐增加或投喂鳗粉,投喂量根据进食情况、蝌蚪活动情况、天气变化等而定。15-30日龄可投喂蝌蚪粉料,45天后可投喂蝌蚪颗粒料。

饲养管理:

⑴根据气温变化,灵活调节水位和流水量。

⑵定期换水,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环境,每次换水量以1/3为宜。

⑶定期做好水质消毒,在下雨、天气变化大、 蝌蚪进食不正常等情况下,酌情进行消毒处理。

⑷及时捞除杂物、死蝌蚪、残饵,清除敌害。

⑸根据蝌蚪规格大小适时分级,逐渐疏散养殖密度。

⑹加强做好蝌蚪的越冬管理:①越冬前加强蝌蚪的营养;②适当换水,调节水质;③适当调节放养密度。

4.蝌蚪变态期的护理:

⑴变态期要控制投喂量,不宜投喂过量 ,以免妨碍蝌蚪收尾完全变态。

⑵变态期宜降低水位以升高水温及适当降低放养密度,促进蝌蚪尽快变态。

⑶设置登陆台,或种植水浮莲,为蝌蚪提供登陆环境。

⑷不宜过早分池,刚变态后蝌蚪宜原池驯化,等完全驯化或体质变好后再分池,天气不好,不宜分池,分池时,可用10-3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浴消毒20分钟。

三、养殖管理

(一)放养密度:刚变态的稚蛙放150-100只/平方米,变态30天后的幼蛙,放养100-80只/平方米,成蛙期放养50-30只/平方米。

(二)饲料投喂:

仔蛙、幼蛙、成蛙都可用浮水性配合饲料投喂。根据蛙大小选用不同型号颗粒大小的饲料。投喂根据蛙体大小、残饵量、进食情况、天气变化而定。牛蛙饲料最好用清洁水浸泡轻度软化后才投喂。

(三)饲养管理:

科学投饵:①投饵量一般以牛蛙7成-8成饱为宜,尤其在高温季节,切忌投喂过量;②饲料定期掺入中草药或适量抗生素,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③投饵宜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以便形成条件反射;④下雨天,一般少投或不投饵;⑤残饵应捞除,以免污染水质。

水质管理:①根据气温变化情况灵活调节水位,适当增加流水量调节水温;②在高温易发病季节,适当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进行水质消毒;③及时捞除池中杂物残饵、病、伤、死蛙及腐败动植物异物。

病害防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为原则,通过药物预防,改善环境,科学管理等方法综合防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牛蛙养殖池如何建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牛蛙养殖池如何建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