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7-5 17:39 编辑
4 ?. ]" N, J/ @+ F8 `- Z/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7-5 06:07; A3 V2 }9 j: r7 ]" B% z
搞生产云版的观点中轨规矩。
/ |& _; [/ h+ f! }& [ X中蜂群势中等偏强是最有效的采集群体,低于这个指数的小壮群,虽然更积级终 ...
6 I1 Y* m3 D: r4 W, ?! T# W* g7 c5 @) R9 E( s7 i- j* A" [+ j
在海南,三四脾蜂就分蜂的,比比皆是。一个两百多群蜂的蜂场,每天的分蜂群多达二三十群。想想看,其群势能有多大?如果三四脾蜂是最佳采集群势,该如何解释?
5 a, a3 t5 f9 @8 f6 J; \
$ Q5 \. p4 W+ U& ]一些气候凉爽地区,十几脾的群势没有分蜂热,也比比皆是,那最佳采集群势应该是几脾蜂?
$ z$ H: F2 i$ e& X [& Y. p% t) e- k" Q
即使在两广,地穴养到十几脾蜂没有分蜂热的,毫无难度。如果采集成熟蜜,还会是三四脾蜂的脾产量最高吗?
. Q7 u. y1 ?. m/ @) z b" q/ s! L, {. b/ ~* T: H. W
当然,如果采水蜜,则是另话,拉开距离有时比较难。但强群占优势,应该没有疑问。前提是不出现分蜂热或濒临分蜂热。如果摇蜜伤仔,那强群损失就大了,无论如何拼不过弱群。写到这里,似有所悟。
5 n. A" c: t- o6 K
: H$ K9 j2 v$ B" I4 g9 o5 S为减少管理上的风险,群势保守一点,稳妥一点,中规中矩,本无可厚非,但三四脾蜂的群,肯定不会是最高脾(蜂)产量,除非像云版说的他那里的蜂六脾就起台。7 R* w" U; q8 D( ?6 i$ m
0 v& Z0 w1 z& o( O如果把群势养大一些,不用地穴,大点的好木箱,降温做到位就够了。这样能得到更高的脾产量。也不一定会更费工费力费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