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23 07:05 编辑 9 O* }, @" S9 O" \) H
航宇 发表于 2019-11-21 22:51/ q! W9 v9 G! H+ O
我用瓶子钻孔装水放箱里的,似乎与不放的没有多大区别
# R& ]! f* n# k1 S; c3 |
h4 F* H- Y/ q* a T& m. b( n) [5 x$ x补的有点慢?跑的有点快?; r% J1 p$ V9 H4 T
# j5 P* c% h4 @/ p* W原野老师的做法,厚板子,上桐油,通风阴处凉一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很好的处理了蜂箱的密封性,保温隔热又保湿,再用加厚粗棉麻布,弥补上桐油后的箱板吸水性不足的问题,调节湿度的昼夜波动,通过操作手法来调节季节性的和大流蜜期的湿度变化。很有可取之处,简单,有效,让人服气,看得出来是真懂蜂的人。可惜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不喜欢他的文风,不看内容,没有领会精神实质。. M: l& T: n7 ~; ?. Y8 y
/ |5 A9 {1 q5 X( b3 X
如果有更多的人明白这些,那些劣质蜂箱厂早就垮掉了。从劣质蜂箱的长期大卖特卖,优质蜂箱的难寻难觅,基本可以看出国内养蜂业的技术水平。转地追花,因为基本处于较好的温湿度大环境,蜂箱问题不太突出,搬运轻便是重要考虑。定地就不同,寒暑不避,所谓度劣期问题,很大程度是箱的问题。人为的管理操作,不过是弥补蜂箱的不足。而把夏衰归结为蜜粉源和天气,也有失偏颇,除非极端气候。其实有很多蜂友都做得很好,比如黑蜂寨老师,冬夏繁蜂快,是真话,做到位了,这个真不难。春秋蜜多,反倒影响了繁蜂。
9 Z& G/ Z" f( C3 e
$ \, @0 e; O9 `* l我看黑哥用的2.7的板子,加上他上面和以前一些帖子的看法,知道他对温湿度有很深入的思考和心得,所以看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