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13 01:09 编辑
& v; i, q3 T8 j廉江蜂帆 发表于 2019-11-12 17:09 s! j( d$ Q) s' A- W% V
没那么深奥,也没什么基因突变,简单点理解就是中毒后要一两天才死,幼蜂死是因为采来的毒蜜全部吐给幼蜂 ...
, q( ^1 [( A: d* R+ L你的解释很有趣,也许是一部分中毒现象的合理解释。不过,与CCD和新烟碱类农药导致的基因突变,可能有些不沾边。附上基因突变部位和致毒机理的科普图片。具体解释说明,有兴趣的蜂友自己网上搜吧。能看懂的蜂友,请帮忙解释一下吧?。- J/ t6 Z4 {' f( t' Z
5 _* _+ `7 N+ a( |" J
严谨的学术研究,不是江湖郎中卖大力丸,靠夸张吆喝吸引眼球。层次不一样。学术研究,无中生有,用夸张吸引眼球,被人重复证伪,那造假者的名声与前途就都毁了。而重复实验证伪的人,则是真的吸引眼球了。不过,关注学术研究的人真不多,再怎么夸张也吸引不了几个眼球。吸引来的穷眼球,也变不了现金。作为养蜂人,这样揣测对蜜蜂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有可能成为蜂界袁隆平的大科学家不太好。+ C! t0 N5 A! s$ I5 i" N
8 W; W+ {" {" {1 m7 n1 g! F! L
* x. T- i% J) \; H( C; X) G报道不是说扬州大学也做了类似实验,得出了同样结论吗?$ B, m& M, Y5 A6 g8 y% N5 Q. [" I
, g, ~; L9 i# E9 }
CCD蜂王未见异常,也不太可能导致下一代蜂王基因变异,因为没有下一代了。
. j J1 S: N" Q7 M0 J- p2 n$ l6 S0 |5 O# C
4 A0 {& D. }- S" P' m, X2 b |
-
神經毒益達胺會結合上昆蟲的菸鹼酸乙醯膽鹼接受器
-
正常發育的蜜蜂和中益達胺毒的蜜蜂,突觸密度明顯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