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8|回复: 58
收起左侧

可怕的“僵尸蜜蜂”现象,成群奔向死亡(求证与提醒)

  [复制链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9 小时

768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9-11-8 06: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10 00:54 编辑
# @/ p% Z/ e* v5 S* ?  `' d- }( @+ P% E9 z
中国扬州大学专家目睹丧尸似的蜜蜂大量死亡场景,找上台湾大学昆虫学系教授杨恩诚求救,多年来,他像蜜蜂般孜孜钻研蜜蜂消失和农药的关联性,解开全球蜜蜂大量消失的谜团。“僵尸蜂现象出现在华东地区,从浙江到安徽一带,内勤蜂像僵尸一样不断离家出走,整个蜂巢空掉了,他们找不出原因。”杨恩诚特别前往中国,试图破解离奇事件。0 H; j* l" m  a7 \0 T

( @# m1 s5 w- O+ u' T" r' {. r, |  M. f! z0 Y6 U' x/ [" P% u' C
工蜂是蜂群中数量最多的族群,工蜂在年幼期担任巢内工作,这个阶段称为内勤蜂,后半生则负责巢外采集,称为外勤蜂。杨恩诚说明,原来不会走出去的内勤蜂却通通出走了,蜂巢只剩蜂王和少数刚羽化的工蜂,少了大量工蜂来保持巢内温度,蜂巢很快就死掉了,蜂王和幼虫也会跟着饿死,这是很大的危机。, Q7 M- t4 Y6 k: r0 C! `. p8 w1 b
  {! ?) s8 ]' p; e! ]
% B8 Q% O) f0 S4 o: r5 v/ ~4 O) L
杨恩诚为扬州大学设计实验、探讨原因,他分析,这种情况很类似“蜂群衰竭失调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美国、欧洲也曾发生过CCD现象,农药被认为是主因之一,农药对蜜蜂的影响可分为急性毒和慢性毒,蜂群衰竭失调症候群属于慢性毒,而华东地区僵尸蜂的研究结果显示,蜂巢内残留很低剂量的除草剂、杀菌剂,慢性毒损害蜜蜂的神经系统,导致内勤蜂往外出走。9 p0 D/ K4 @0 i+ h. o

& b3 j! P& |3 T/ y. ^4 p. b: g: ]2 h2 Y6 u" e' y- ~; K
“蜜蜂中了慢性毒,外观没有任何改变,但探讨它的行为会发现变笨了。”杨恩诚以科普语言说明研究发现,他解释,工蜂从羽化出来,一直到成虫的外勤蜂,神经数目随着日龄增加,不过幼虫时就中毒,哪怕只是1个ppb(parts per billion,十亿分之一浓度),极低的剂量都足以让神经数减少,使得蜜蜂在学习、记忆等行为测试明显变差了。+ F1 r. d+ i- }7 ]$ ?' h! h

( j- h$ S1 V  N9 m+ S! z
/ K8 V/ b9 q# t幼虫中慢性毒 早熟出走蜂巢# X- {/ E9 H: @2 H* Q+ z

+ P/ I5 v$ {& A* g, l9 O+ Y8 M% b+ X' L0 g. O
除了神经系统研究外,“今年我们的基因研究还发现,如果幼虫期中毒,10几天日龄的内勤蜂,它的基因表现类似20、21日龄的外勤蜂,这也就是说它早熟了,提早变成外勤蜂。”杨恩诚说,这几年他投入分子生物研究,探究农药对基因表现的影响,显示神经发育、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能量调节都会出现问题。
0 Y# w: C  e, i& J  T: J. A2 |$ }) R2 ?9 R: w6 F- v  {

3 D. S& o* i! A& f这个新发现正好进一步解释僵尸蜂现象,杨恩诚表示,内勤蜂提早变成外勤蜂飞出去了,而这些早熟内勤蜂的神经发育有问题,神经数变少,丧失飞行路径的学习记忆能力,因此,离开蜂巢后就回不来了,扬州大学也进行类似研究,检视蜜蜂的基因表现,得到同样的结论。! |; G+ B7 c. v( K
, y2 u8 ^( g  [( D
. T8 b  b8 F" t, d
中国滥用农药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用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也用了世界47%的农药。”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院院长康乐去年底在健康中国圆桌会议提出质问,“中国的耕地面积与美国差不多,单位面积的平均使用农药量是美国的4倍。”
  j  i2 i. D, y" Q. R/ J% a  K& U- P

' t2 b2 P1 j/ [) L) |南华大学科技学院院长、养蜂专家陈世雄指出,美国学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痛心疾首控诉DDT等杀虫剂带来生态浩劫,世界各国陆续下令禁用,不过,中国改革开放后,DDT、BHT等违禁农药一窝蜂进入中国,有一段时间中国进口的中草药原料都验出残留。
7 c$ z/ `/ O% f
* J4 y2 a* P! a2 V4 p& u1 P- U' a) m6 q% G$ `
蜜蜂命丧保护地 农业生产拉紧报
7 w# s1 v1 U! I
# b. c# b: d2 z* B! f+ A
  t% k+ @% q7 i2 k“农药会导致蜂群生态崩解。”陈世雄语重心长说,剧毒性农药足以使蜜蜂立即致死,类尼古丁农药如益达胺(imidacloprid)则是属于神经破坏性,英国曾有研究,油菜种子沾上益达胺,再栽种开花,蜜蜂采集油菜花蜜后,25%的蜜蜂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导航的神经系统被破坏了;此外,除草剂也会间接影响蜜蜂,喷洒后,野花野草枯死,蜜蜂的食物连带消失。6 s' ^$ l1 Y/ L& o7 Y) K

$ n3 Q+ n6 R1 O4 S6 P& z6 l
/ z/ U9 M9 I3 h6 A2 x日前,环保组织中国绿发会收到蜂农陈情,位在河南和湖北交界的中华蜜蜂保护地桐柏山,由于大量喷洒农药,造成蜜蜂中毒身亡,根据不完全统计,高达五分之三的蜜蜂死亡。陈世雄提醒不能掉以轻心,“蜜蜂大量死亡,不是蜜蜂它们家的事,而是和人类息息相关。”
; }! k4 w& _4 J" l2 V# Z% d. F2 B: _$ z4 T, Z
: Q* b1 M/ U+ I
“一但蜜蜂灭绝,人类活不过4年。”陈世雄引述爱因斯坦的话,3年前,陈世雄开始养蜂,目前拥有50几箱蜜蜂,他指出,“每一箱大概有6万只蜜蜂,当中外勤蜂大约有2万5千只,外勤蜂每天大概出勤10次,每次采集500至1,000朵花,一天下来,每箱蜜蜂可为1亿朵来授粉,假如蜜蜂灭绝,粮食短缺、人类生存危机等问题会随之浮现。”( i- Q2 X; F. E# g) W) M0 }  F0 f
, _2 W5 i9 @; |4 I3 y% Y7 e$ P- s8 N

& c; }5 l% O: c/ L: Y1 H蜜蜂消失危及农作物生产,这件事中国农民并不陌生。过去,四川南部曾因滥用农药而使野蜂绝迹,果农不得不采用人工授粉,来维持农业命脉。陈世雄说,人工授粉效率远不及蜜蜂,以美国的杏桃来说,透过蜜蜂协助授粉,每英亩收成由40磅增加为2,400磅,大幅成长6倍,而当地找蜂农来授粉,每箱要支付150至200美元,因此养蜂在美国是一门赚钱的行业,以饲养2,000箱蜜蜂来说,授粉加上蜂蜜收入,蜂农每年所得可以上看80万美元。
3 |9 l8 }% n; m
6 E6 n# z4 n3 b+ n( K5 o- C; u' Y( `$ o9 g
嗡嗡声成绝响 敲响生态警钟
. l* h* \. P; U  J' D/ C8 v
; ^8 a) ~" J3 B/ x& Y  f" M0 W( H: a
一连串的僵尸蜂、蜜蜂大量死亡事件,敲响中国环境警钟。“蜜蜂中了急性毒、慢性毒,难道其他生物不会有影响吗?整个环境生态都面临威胁。”杨恩诚一针见血直指中国的环境议题,他以自己的分子生物和基因表现研究为例,“很低剂量就会影响生物的免疫系统。”
. k& Z: f( x/ Y, V. k+ _
$ O  f9 g' ~, l8 D3 a0 ^
/ m9 y. O) s1 K) F: ~! k6 w杨恩诚指出,根据知名期刊《自然》(Nature)刊登的最新研究,当农业区大量使用农药,附近水域受到污染,尤其是类尼古丁杀虫剂,会导致水域周边的鱼类、鸟类、爬虫类都很容易生病死亡,他推敲背后原因,这些生物的免疫系统可能受到破坏。
! z5 H" K# d8 O, A
  y; j) q0 z' p8 `; W. |* [" o( H  r- a1 A' T
蜜蜂可移动数公里采集花蜜和花粉,所以产出的蜂蜜也被视为当地农药污染的指标。杨恩诚以米歇尔(Edward Mitchell)2017年发表在《科学》(Science)的重磅研究来说明,这位瑞士学者发动公民科学家活动,分析从全球收集来的198件市售蜂蜜,75%蜂蜜验出含有类尼古丁杀虫剂,10%的样本有高达4至5种农药,这项研究结果反映出生态系受到严重的农药污染。
. @5 l. v( h( @. o' h' O' @2 `- ~" ~' O' X) m  h# F, i: V
3 g$ Y& u) z9 E: p
陈世雄9月特别赴加拿大参加世界蜜蜂大会(APIMONDIA),他指出,全世界都相当重视蜜蜂产业,这次不少蜂农提出“达尔文式养蜂法”,利用物竞天择的原理,选育出抗虫害的蜂群。全球蜜蜂产业的年产值高达几百亿美元,中国也鼓励农民养蜂、脱离贫穷,不过,如果滥用农药问题不改善,不只把蜜蜂逼向死路,也损失一门好生意。" S* [, G; y* ]

) L) B9 g3 r  t! _* O. e  E+ J

点评

僵尸病是不是麻痹病??提框蜜蜂像下雨一样跌满地??  发表于 2019-11-13 21:49
人懒,蜂不懒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9 小时

768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07: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8 07:18 编辑   \* o. q* ?" j, ?% j3 X7 ~

7 s7 T: z& Y- W, z8 t$ x蜂友们如能证实此事属实,请留言说明。+ K% f; `6 K& C% u  u# Q# M5 X" ?

! t& S' i4 |; M4 x) A0 h1 O转发此贴意在好心提醒大家留意,以尽可能避免损失。无法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 O) C! i8 C( A
1 r# }$ V- O) t, [, |1 Y% B, D9 r
顺便介绍一下,杨恩城教授对CCD的研究贡献很大,设计的实验很棒,课也讲得很好,人很风趣幽默。他带领的团队培育出的超级中华蜂,体型大了很多,如后续一切顺利,将是养蜂业的一件大事。
人懒,蜂不懒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2050
在线时间
1346 小时
居住地
广西自治区

5701

金钱

2170

回帖

205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9-11-8 08: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7033
在线时间
3082 小时
居住地
江西省 上饶市 信州区

1万

金钱

2018

回帖

7033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9-11-8 08: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没有新意。采集蜂死光了,幼蜂强顶,自然蜂群衰败,甚至灭亡!
愿普天下的养蜂爱好者,养好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6
在线时间
151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衡阳市

351

金钱

92

回帖

96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9-11-8 09: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养过30群僵尸蜂,在粉源很缺的时候喂白糖繁殖的,大概是14年前了,那时候我刚养蜂不久,急于扩群,蜜蜂虽然饲喂后产卵,也外出采集少量花粉,到了一下一个流蜜期,整个蜂群没有战斗力。后来我问当地老师傅,他说我喂糖繁蜂时候,当地只有老虎柴粉和部分瓜菜粉,所以会这样。同样老师傅的蜂群相隔不过500米,采集能力很强。他们称我的蜂群为僵尸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6
在线时间
151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衡阳市

351

金钱

92

回帖

96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9-11-8 09: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我的蜂群比师傅们的蜂群都要强。开箱蜜蜂都依恋在脾上,表现是体质很差,我开始认为是饲喂产生的惰性,老师傅们说不是,他们说我的是僵尸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6
在线时间
151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衡阳市

351

金钱

92

回帖

96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9-11-8 09: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我总结了饲喂方法,不但合理的设计蜂箱,规划好每一周期的养蜂计划,现在还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932
在线时间
477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清远市 清城区 洲心街道

1658

金钱

190

回帖

932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19-11-8 09: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岳中蜂 发表于 2019-11-8 09:10
* w! a4 a# p9 Z. J7 J" j后来我总结了饲喂方法,不但合理的设计蜂箱,规划好每一周期的养蜂计划,现在还行。
( Z" K, B2 K8 U6 a4 x$ \1 F
能分享下你的饲喂方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165
在线时间
781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衡阳市 南岳区 南岳镇

1938

金钱

465

回帖

1165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9-11-8 09: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清远兄弟,请你看梅州中蜂兄的帖子,(一个是梅州中蜂,还一个是梅州颜师傅),他们两个一位说出了蜜蜂取蜜原则,一位掌握了中蜂饲喂促繁。两者结合是饲喂的最好时机与方法。(寿岳中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165
在线时间
781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衡阳市 南岳区 南岳镇

1938

金钱

465

回帖

1165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9-11-8 09: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清远兄,如果你掌握了其他师傅的基本养蜂法,你就关注:一层云,原野兄等师傅的帖子,掌握好本地的天气蜜源,就能养好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9 小时

768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6:55:0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呈贵 发表于 2019-11-8 08:47
/ K: s3 o; C' a2 V; m  {此文没有新意。采集蜂死光了,幼蜂强顶,自然蜂群衰败,甚至灭亡!

- X# A4 _  ?% S9 t1 \/ k看懂就好。任何看法,都予尊重。

点评

呵呵!  发表于 2019-11-9 0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9 小时

768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7:07:43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岳中蜂 发表于 2019-11-8 09:00
2 z# u! `$ c. H' p! s我养过30群僵尸蜂,在粉源很缺的时候喂白糖繁殖的,大概是14年前了,那时候我刚养蜂不久,急于扩群,蜜蜂虽 ...
6 y2 T  L. v+ R- `" _
感谢您的分享!人们常常愿意分享成功的经验,而不太愿意分享失败的教训。原因不说都懂。但是,别人成功的经验未必对自己有帮助,因为主客观条件有不同。但别人失败的教训,对自己一定有帮助。换句话说,成功未必能复制,失败常常能复制。有感于此,我常常更重视教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165
在线时间
781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衡阳市 南岳区 南岳镇

1938

金钱

465

回帖

1165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9-11-8 17: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chh 发表于 2019-11-8 17:07- v9 S/ W( m: i& ^. j+ L
感谢您的分享!人们常常愿意分享成功的经验,而不太愿意分享失败的教训。原因不说都懂。但是,别人成功的 ...

8 r" x1 X( k& D% D后来30群蜂垮群很快的,封盖子脾下陷(正常试飞的蜜蜂不是拉稀就是掉地上),而且大流蜜中期集体飞逃,整个蜂场大乱。我的蜂场就那年(2014年)全军覆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165
在线时间
781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衡阳市 南岳区 南岳镇

1938

金钱

465

回帖

1165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9-11-8 18: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错了是(2004年),以前自认为掌握了养蜂技术或高人一筹,那年丑是出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9 小时

768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8:14:1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8 19:16 编辑
) Z2 ~0 H, m2 U: j& n  a4 r* c8 r, B. y& Y
我转帖时发现有几个疑点:- g$ Z" v' Q2 N8 C0 S9 ]8 c( b
1 N5 Z7 @% W6 u( A
1、“丧尸似的蜜蜂大量死亡场景”和“内勤蜂像僵尸一样不断离家出走,整个蜂巢空掉了”,两者似有矛盾。CCD是成蜂离奇失踪,无处可寻。少量幼蜂和蜂王仍在巢内,直至灭亡。这里没有确认是CCD,而是说类似。也许两者并存?
0 i+ P% D5 n0 t! I/ H( h
  k: l2 E/ D: s- ^* J: b2、明显的数字错误,虽是笔误,显示不够严谨。
$ P, }. A+ a1 l5 _
; ]8 m! ^# l/ i" ?: |3、不是出自专业或权威媒体。1 P+ ^4 L9 z8 Q: z6 j

; I# z1 ^' V9 _$ \之所以有疑问还转发,一为求证,二为提醒,三是出于对杨教授的敬重。他能跟内地合作,将有利于提高我们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准。期待扬州大学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并期待这类成果能推动国内农药的规范使用,减少对蜜蜂的危害,造福养蜂人。9 ?0 b. b' _0 l/ K
& m8 j5 ~: U" R) J
杨教授已通过实验证实类尼古丁类农药对蜜蜂的慢性中毒,损害蜜蜂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令蜜蜂失去导航能力,迷失在野外,不能返巢,合理解释了CCD。最近十多年,全球蜜蜂研究费用大部分投向CCD的研究,至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足见其影响与难度。' F5 q- e, @6 i4 l; k0 o* ^

3 V6 [% W: ^, M  p3 p/ F8 \杨教授通过更深入的分子水平的研究,找出了被类尼古丁类农药损害的基因突变部位(这可能是扬州大学找他合作的另一重要原因)。不知这个算不算有点新意?$ g9 E. X( F- q4 |
  {7 D6 O! z  X+ p6 C+ M) G
如果觉得还不够有新意,那就静候超级中华蜂飞出实验室吧。它的群势和采集力,看看能不能惊掉一些人的下巴。

点评

此帖,情意中肯,点赞!  发表于 2019-11-9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5-6 07:10 , Processed in 0.181546 second(s), 28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