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1-11 13: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chengwei 于 2017-11-11 13:29 编辑 - \4 L/ r2 X) S5 T, i/ e5 V
C* L* |- H4 C, B0 j* Q Y" o y- p$ b& h8 a ^' ^; j. ]6 n" a
乐土师傅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我一直在观察,唯一能得出的结论还是”度“。$ S) S0 t/ j5 \( O8 [: L
在脾的内面积长25、高度25、脾厚度2.5(巢框)作为一个中间参考比较理想。7 V" z- C7 T+ M
) s! x' j: M, D0 z3 Q7 v; N; b) J不同地方群势大小不同,群势大的,以上参考数字可以适当放宽,增加。但是各种因素也会因数据变化而改变。例如,脾面积加大可能会出现做脾速度变慢而影响自然繁殖速度,相反则加快。, \" B1 H. X& c2 E7 `* l+ a8 T* ~
巢框的厚度加大,超过2.5厘米后,增加到2.8厘米则巢虫陆续有来,好处是蜜量大增。相反2.3以下则影响蜜蜂正常使用,存蜜数量大减。6 ?/ {8 M& n: v% l
/ [3 e+ T; n7 _' c
应该说很多朋友试验过,得出结论了,采取了不少积极补救措施。比如密集蜂量、增加继箱或者增加脾高度,增大通风空间,强调巢框与巢箱空间比例等。# \) j6 |* n7 B+ e7 Q5 B6 r
南、北方蜂群个体差异,群势差异,地物气候差异,加上蜂箱设计的优、缺点,直接影响您全年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所以一个箱子做起来容易,使用则需要因地制宜。强推一个标准不容易。0 {, f9 O, g. Q0 o
% ]( e0 s" P7 u: q& O
在25*25这个定义本身不是权威的,这是我对蜂巢的一种观察结论。脾面积与巢框面积不等同,设计的时候还需与实践结合,须知有效脾面积这个关键词。一个巢框内面积有无效面积和有效面积的考虑。而巢框横梁长度还需考虑到裁口箱与平口箱子的差异。别小看这些因素,它的差异就是空间大小问题。一个平口箱空间大过裁口箱两厘米,四方形四面都多后,空间透气性保温性就不能同语,尤其是冬季、夏季管理完全不同。% a% f" m% ^0 S1 e
! D/ t) k+ @- P/ P
很多朋友不愿抄袭别人,总觉得自己能成功,年轻人不服输有创新精神值得称赞,但加大一点尺寸,貌似您自己的创意,其实意义不一定给你长脸。大多只是盲目自信。2 n5 [9 m" o: z, X( K
" ^" s+ x' ?9 X6 _
综上所述,我觉得一定要客观看到差异,看到问题。有些问题需要取舍,需要思考是技术改良合算还是设计成本合算(尺寸、空间、重量、运输管理)。要知道设计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必须不断提高生产力,解放双手,让我们管理更轻松。在同一个尺寸的标准下,不同地方需要适应出一套自己的管理路子。从这一点看,咱们其实原来已经做的很棒了,因为意标的丰产也是证明。% S# w4 E/ v# ?/ n! i
中蜂箱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哪些配件需要保留,活动底的价值、平面隔板有什么特殊价值,浅继箱圈的运用在活动底的情况下,仅仅与主箱圈上下调整就能起到空间变化的问题(所谓留余地)。您会设计这些吗?会运用吗?, h* C$ Z8 L0 O4 [" r' |& s
& X C* }3 j% L貌似有点理论混乱,其实则不然。超越必须是全面的,箱子需要改进,技术需要跟进,头脑需要更新。这就是一个我们可能面对的现实。很多人总结的经验其实不是什么心得,还是因为差距造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