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华夏中蜂
收起左侧

隔板就是最大的错误

  [复制链接]
积分
2240
在线时间
376 小时
居住地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内坑镇

1957

金钱

149

回帖

224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7-5-18 21: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荡 发表于 2017-5-18 08:46
8 p9 m) @3 X* ]! i/ W我与古木兄是一样做法,同样是达到四脾就提到中间,两边放巢础,塑料膜也是只盖有脾位置,唯一不同的就是 ...
+ F$ ^( B  v3 v
我的通风孔都加不锈钢纱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6192
在线时间
1513 小时

5993

金钱

1045

回帖

6192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7-5-18 21: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巢门开了有多宽???这么旺的群巢门小了一定会蜂扇风几百个在外面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3897
在线时间
647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3616

金钱

773

回帖

3897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7-5-18 22:09:5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刚做4块保温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528
在线时间
135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安顺市

4246

金钱

827

回帖

2528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22: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夏中蜂 于 2017-5-18 23:16 编辑
8 L8 }" l8 v0 n; Y9 F
  L! I( B% E5 R1 c   中蜂强群之道
# E. Y2 ]- T" V2 o                  道法自然

) \# F/ v$ b3 X' N  ?/ A     其实看透原理之后,要养强群,简简单单。9 d3 k. G$ g7 b  D3 s, q1 X% f
   回帖的朋友过多,不能一一回复,还请见谅!
5 J7 W+ Y- c; r/ |5 l0 j/ ^   不要说我这里的中蜂基因如何优良,我可以跟你说,就现在,我这里一位专业养意蜂20多年的朋友,去年起,决定慢慢转养中蜂,去年的3群中蜂,现在5群,今天为止,最强一群4脾蜂,其它全部3脾,我跟他聊过,他不信,在他看来我就是业余,因为他的那种意蜂养殖模式,意蜂群照样发展强大,他感叹的是,他的中蜂王基因没有我的好,他说,基因好,乱养都强大。同片天地,现在只能怪自己的蜂王不成器。如果你要说你那里一两脾蜂就要起分蜂热,我的方法在你那里没用,你不如自己试验,就自己的蜂种,土养几箱试试,如果群势超可以超8脾以上,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7 f+ P# H) Z$ ?9 m) m0 n8 m: B7 F1 G. n   为何常说活框养不如土养强大,那肯定是活框养在方法上还有不明、不足之处。
2 k* \( e, r# Q6 }  我不喜欢强求别人,是不是误导新人,清者自清,不信可以走开;我不是在误导新人,我是在开导思想守旧的人!4 r. f1 R* Y& k9 @- Y% P+ o, Q
  上面有几位朋友一语道出玄机。 这种去掉隔板,巢脾框放置于蜂箱中间,两边加空框的模式,就是活框土养。这种模式,蜂群的筑巢形状更趋近于半球形,其有利因素不再赘述;而这种模式,小蜜左右发展的空间充裕,即使你不用覆布,小蜜都不会随便上到框梁之上造赘脾,只有蜂群发展强盛,剩余劳动力较多时,还有蜂箱、箱盖不稳有晃动的情况下才会上来造赘脾。我没有盖覆布,并不是覆布不好,而是我喜欢一开箱就看见我的小蜜。
% [! H, S$ C& D' l) c# \) `; J    然而这种模式,也并非叫你不加巢础,本人的做法,要加巢础,只有当蜂量超过5脾6脾之后,才在中间加巢础框,如果是造脾很规整的蜂群,我一般不加,我需要纯蜡。另外,加巢础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巢框横梁之下,巢础的顶上,每隔5cm要开个小洞,以利于小蜜自由通行,这是观察自然脾结构得到的结论,否则在加入之初,巢础就是隔板!
4 p$ m$ B6 S+ o$ s: {* H& c  既然是活框土养,那么土养就要遵循土养的法则,即道法自然。
7 {# q( _) k6 p! _3 Q  最重要一点,就是脾间距,亲们不可小看这脾间距,这很可能就是你怎么都养不出强群的问题所在。如果你在仔细看我蜂群图片,框与框之间间隔都不大,专家说中蜂脾中心距32mm,子脾宽度23mm,蜂路9mm,但实际我测量,子脾厚度有23mm 24mm 25mm的,所以我的脾中心距控制在32~34mm之间。而脾间距,你无法测量,要说留蜂路多少,而各个木工厂有时出厂的实际横梁宽度都有悬殊,最容易测量并保证的方式,我称为:框左距。
9 N6 h- b3 K, z9 u  框左距,顾名思义,每个巢框左边的距离。只要从左起(尺子度量都是从左起),每一个框的左边的距离保证在32mm,就能够保证脾中心距为32mm,造好的巢脾,或加进的巢脾可以调到34mm。如果加进的空框框左距保持在32mm,那么小蜜自己筑巢时必定能从另一个空框的中心开始。
( b& I4 ^, l; `' O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养蜂几十年的大师会不以为然。也时常看见好些蜂友发的图片,为了多取蜜而刻意加宽巢框之间的距离,而气候较热的地方,一些蜂友为了降温,也加宽的巢框之间的距离,我觉得,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 D& n. _% i2 Z
   其实脾间距,说的是什么?蜂路?我认为是护巢蜂的肉体厚度,在剖取自然中蜂巢的时候,可以看到,巢脾的中间没有多少蜂,蜂群真正的防护中心在于子脾到花粉区形成的一个圈,那是子脾区域,早春温度较低时,需要小蜜用自身的肉体填补子脾间以保暖子脾。
7 W" B- t; v& b   举个例,如果同时10000只蜂的两群蜂群,给予同样的巢脾,一群严格遵循脾中心距32mm,早春温度18度,此群护巢保温抚育蜂只需要5000只,其它1000,剩余的4000只则就可以出勤采集;而另一群被刻意拉宽框间的距离,脾中心距42mm,那么其子脾间距19mm,那已经不是双蜂路的距离,那已是大于四蜂路的距离,那就需要小蜜用双倍数量的肉体来填补中间的空隙,那设此群需要护巢保温抚育蜂7000只,其它1000,那么剩余的2000只蜂才能作为采集蜂岀巢采集。原本同样的虫口数量,不同的做法导致不同的采集蜂量,久而久之,哪群采集的蜜粉更多?哪群发展的更好?不言而喻!如果你还不明白,再仔细看我11框箱的蜂分布情况。
2 |: J3 Z) p8 ~2 }% `   而气候炎热的地区,我觉得要降温要做的不是拉宽框距,而实实在在的给蜂箱降温。
# g# x- v8 u: b: ]4 j* W2 Z   实际做到这几点,要养强群不难,现在剩下的就是蜂箱巢框问题,论述同样啰嗦冗长,实验还未开始,在此不再多说。
; Q5 K9 G7 R9 m  ?8 |   

点评

看到这里,来了那么久。以前说的中蜂网四大才子有你。现在看来你是才子四大之首了。  发表于 2019-12-16 21:31
学习,怪不我加的空框造出的脾下半部分全是歪的,原来是脾中心距问题。谢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22:49
茅塞顿开,养蜂强群之道就在于此。箱中间放脾两边巢础框,箱两边留出空间,打破原习惯养蜂从单边序列,仿自然生态的中蜂生存的形态。热天散热保湿有利蜂群的发展,箱内两边空气对流散热效果肯定好。  发表于 2017-5-19 18:08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上蜂园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27701
在线时间
1529 小时

2万

金钱

1万

回帖

2万

威望

宝石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7-5-18 23: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在摸索阶段,单一一个覆布,我都怀疑是布好,还是薄膜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7-5-19 00: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夏中蜂 于 2017-5-18 23:16 编辑 4 y4 L+ P  y6 p( X

/ a, l6 P3 }: ]5 q) {, L+ c- Q$ |4 a+ e% P5 c1 r# I  w% }
   中蜂强群之道'  & O8 F+ B1 V4 {# q
                   道法自然      其实看透原理之后,要养强群,简简单单。
. y) c! @8 y8 ]" Z. V- q   回帖的朋友过多,不能一一回复,还请见谅!    不要说我这里的中蜂基因如何优良,我.....1 M- S, |8 Z2 Y& D: r  }- h0 f) x
1 Q7 @) b' ~" ]7 x4 S" W% Z6 G2 j
能写出这些已经不容易了,但这些东西我们已经在论坛与养蜂群长期谈过,不是什么大用处的了。懂得人很多,不然我也不会经常建议新手使用方型箱。楼主既然知道这些数据更应该知道意标的特点与中蜂蜂巢的差异。
* Q( z! ]) R6 S, s同时就应该知道你展示的图片里,一个蜂群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去除半数的蜜脾。而你展示出来的蜂量严重不足,意标最怕的也是这个问题。贵州山区白天和夜晚温差大,容易形成强群,加上定地饲养蜜源不像两广持续,维持强群相对容易,& ?( R; U8 m* l* h4 y* w
加入你那个十几脾的仔脾都拍照看看,我想很多网友不会赞成你的做法。蜜多仔少不利于强群,繁蜂效率低下。而如果不是蜜多仔圈小的话巢虫危害必然严重。对于你的蜂群,摇蜜后增加仔圈,减脾的做法才是恰当。当箱子空位多的时候你马上能发现隔板的使用是不能避免的。所以你所说的情况恐怕仅仅是个人玩法而不是生产规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753
在线时间
3691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长沙市

8622

金钱

2032

回帖

5753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7-5-19 0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上巢础时在上打孔,其实我都是这么做的,左右两边也留5mm以上空隙,没空隙就打孔,早期帮我妈上巢础,我妈看到要打我,骂我,我就说这样造脾快些,不会造急造王台,后来她也习惯了我这么做,因为我在外地工作,很多时候是回家帮她上巢础,还要算好数量,不能多不能少,否则挨顿臭骂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092
在线时间
1061 小时
居住地
安徽省 合肥市

4963

金钱

1102

回帖

1092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7-5-19 02: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法自然      其实看透原理之后,要养强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528
在线时间
135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安顺市

4246

金钱

827

回帖

2528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7-5-19 0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夏中蜂 于 2017-5-19 02:41 编辑
& U6 m& `3 V: i" Y5 m
sunchengwei 发表于 2017-5-19 00:01, u0 C% B2 w! B1 I2 n
本帖最后由 华夏中蜂 于 2017-5-18 23:16 编辑
$ c4 e5 N- P3 m* m1 x( ^

  c2 Y3 B$ `+ E# T4 q1 F! f  这没有什么不可,你说的情况我很清楚。连这都不知道,怎么能养出如此蜂群,只是要把问题说清楚,可能还要......此处省略3000字......2 N; Q0 y3 ?- k: g* N9 z% k
   累了,以后有时间再写!这种写作是伤神而没有稿费的。3 S: m6 y6 V" ]2 K* N8 m  e
   上论坛时间比较晚,也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人做过系统的总结帖,也不知道之前的朋友们谈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翻阅,至于有没有用,全看个人怎么理解。1 }- r6 N/ I& D+ [
   蜂群11框那箱,左右各两框共四框,全是封盖蜜脾,中间7框才有子脾,而且子脾特别好,此箱没有加过一张巢础,你只是看图片以为11框的那群蜂量很少,很少的蜂量怎么能采酿如此之蜜,天黑采集蜂全部归巢,箱里都装不完,图片只是为了说明,那样的方式可以用更少的蜂即可完成护巢抚育,从而誊出更多的采集蜂采酿更多的蜜,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所寻求的吗?此群已经于5月6号自然王一分三。12框那群中间10框有子脾,此王为2015年老王,之前还提出两子脾出去过,此群现在不取蜜,只是在等待起王台,其蜂量满满;8框那群,8框都有子脾, 而且这箱前天晚上(发帖之前),已经加入新巢础框,第9框,并没有减脾,昨天查看,基本上快产满子。而且这箱的蜂王只和工蜂一样大,装王笼里都要跑出来,只是腹部比工蜂稍长而已,其实从8框那箱的护巢情况,就能知道其蜂量是否为虚,夜幕采集蜂归巢,看着更多。可喜的是,昨天中午起,我地这个季节的最后一个大蜜源开始流蜜,这两箱也已经起王台。
( Z/ G* d& ]( x3 ]4 a) @9 z! i6 J  各人的出发点不同,我这里别人加隔板的蜂群没有超过6框的,来我这里看过我蜂群的蜂友,都以为是我的蜂王好而已。我从来没有觉得必须要加隔板,不加隔板蜂群发展反而更快,既然隔板不利于中蜂群发展,那又何必多此蛇足(隔板)?就不知你所谓的生产规律比我这种个人玩法强在哪里?是繁蜂更快?还是产蜜更多?还是每箱多加一两块隔板使得操作程序更简单?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8-6-14 22:20
请问华师傅: 加空框是否有拉铁丝的??  发表于 2018-6-14 22:17
回复 支持 2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6014
在线时间
1454 小时
居住地
广西自治区

6630

金钱

1623

回帖

6014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7-5-19 03:20:44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中蜂 发表于 2017-5-18 22:32" U1 B* W0 q5 W" f) C; x% I! t
中蜂强群之道
9 s  p& T! s' w3 T/ x% e                  道法自然; P7 ^7 b% a. _1 T4 E9 m/ ~5 _- S$ b
     其实看透原理之后,要养强群,简简单单。
/ n! B, f6 b7 t; }  h

0 N' K; B% f2 Y很佩服楼主!!我是新手!我这活框都失败了。。最近我量了下巢框说了是25mm,有些是28mm的!所以蜂路看框距有时就会出错。会有夹心脾出现!8 l3 ^& ?4 O" s# h$ V! M9 j&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9461
在线时间
3679 小时
居住地
江苏省

2万

金钱

9011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17-5-19 06: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老师79楼的理沦证明了他的登峰之处,华老师提出的蜜脾与脾上蜂数也证明了他的实践到了登峰之处,野蜂巢中贮蜜50余斤它怎能还会蜂多余脾,通常人们认为大蜜脾可以调节日夜温差,却不知可以调节日夜湿度,充满蜜的巢脾巢虫无立足之处,巢虫是在空房眼底部潜行蜜圈是铁壁可阻当入侵,当我们过量摇蜜,空房裸露时日过长,蜂多于脾也无济于事。当我看到华老师的视频和文章时就知道此人养蜂己得真蒂,不仅仅一隔板的理论可说明的。至于蜂路,野蜂巢遗迹无妨大家去测量平均巢脾中心距不会超过33厘米。对中蜂的探索任重道远,40多年来中蜂改良活框词养,被意蜂在朗氏箱中非常成功事例洗脑太深,以至于专业的科研人员的。力作也被老桶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9461
在线时间
3679 小时
居住地
江苏省

2万

金钱

9011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17-5-19 06: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第一句:华老师79楼的理论再次证明了他的登峰之处,第五句:却不知可以调节日夜湿差,最后一句:以至于专业的科研人员的力作也被老桶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374
在线时间
236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惠州市 惠阳区 澳头街道

1012

金钱

128

回帖

137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7-5-19 07:03:1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楼主的说法,这其实是分蜂前的最强状态。并不是一个长时间维持的状态,所以还是会分蜂的。生产状态应该是强时的一半到3分之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6014
在线时间
1454 小时
居住地
广西自治区

6630

金钱

1623

回帖

6014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7-5-19 07:39:5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国光 发表于 2017-5-19 06:38
1 U1 I* l  T4 M" j4 X华老师79楼的理沦证明了他的登峰之处,华老师提出的蜜脾与脾上蜂数也证明了他的实践到了登峰之处,野蜂巢中 ...
: J, x' t# _. P) p0 v4 X0 `4 [( J
33cm是不是打错了蔡老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813
在线时间
663 小时

1736

金钱

128

回帖

1813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7-5-19 09: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中蜂 发表于 2017-5-18 22:327 s* M+ D2 V, h' k3 U' G
中蜂强群之道
( W  O0 t0 V( Y# P$ Y3 w; L! a; I                  道法自然: w# f( p+ e* F
     其实看透原理之后,要养强群,简简单单。

( W+ D2 ~' z; F; }" D蜂路是中蜂强群的关键所在.看法相同.本人见过多年实验.完全赞同你的以上观点.隔板我以多年不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5 17:48 , Processed in 0.249678 second(s), 26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