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2-13 21:45 编辑
" z2 g ~% _4 J. }: g3 M# h+ p* E' E( f8 ]1 {6 e
谢谢楼上顶起。有机会看到这样难得一见的好帖子,感慨很多。6 W2 i1 J Y" q. ?: ^2 c
5 e: @" C1 C; ^* E( s
隔板的是与非,我不用,也不关注,附图的天花板内野巢,也许有启发。
' }/ ^: h% l* Z: z& s9 W& L
! ^7 S# d* F, H p. a# e土养到30脾蜂,在蜜源与气候条件配合下,完全可能,我毫不怀疑,这个也不是我关注的点。 I# `& C0 G7 i0 V4 Q$ q$ h
4 p3 p6 }& J0 a0 `我关注的亮点是华夏老师的数学模型和自动调温,这是最有价值的地方。7 w1 O% h4 k- U4 T4 o
/ c9 v- k s" S, _4 F没有一系列好模型,就没有蜂箱的智能化和最优化,也就没有繁蜂的最快速度和最佳质量,也没有蜂蜜的最高产量与质量。我满心期待:华夏老师在时机成熟时、能于世界养蜂大会一类正式和专业场合、以论文宣读的方式,公开您的模型,顺便传授一下建模技术则更好。, L" }% J/ u: R! O
% m' ~2 U% T# m; q; @% I
自动调温,我的理解,显然是华夏老师所建模型的具体应用,这个公开也要等待时机吧,我理解并尊重发明人的权益。
" E4 d4 k2 b |* g0 ^) c2 x$ \5 g
4 C2 w6 a7 a5 Y' x: c8 S8 i如果只是自动调温可能还不够,至少还有自动调湿。不含自动调湿的模型可能不够完善。也肯定还有其它参数要自动调节。这样才能把蜂群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让古老华夏创新的养蜂技术领先世界。4 f# v0 g. {+ w
' i6 I a3 X6 h) m% G( A. A/ A* B/ I
我完全相信楼主未来能养出30脾以上的中蜂超强群,不仅是在当地,在其它地方,如两广、云贵、江淮等地区,甚至包括三北地区,也一定都能成功。/ s+ i: I8 v. j) V6 H' r0 x
" i3 Q, U* o' Q' J2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