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tinfo 于 2015-11-16 11:31 编辑 ; n/ V2 |6 |6 V2 J
! x+ ?1 l* ~$ L' p, `早上读鹰城中蜂兄台这篇《我们仅仅是个养蜂人》文字,超有感觉。. U6 z0 ]' J. G( g& n4 h8 |' D
鹰城中蜂兄台对我们的当前环境说得超对:没有专业的设备、深层次的研究能力、没有严格的实验环境。
) ]1 z! P2 H0 M1 \ A e我想再补充下:还不具备相应的基因科学知识,却大谈之基因的影响。: d" U7 r# M( D9 \) n, p& \+ B
; s8 k( A4 a9 F& X大炮哥辛苦码了一大篇无法经得起任何推敲的东西(再简单谈谈双色蜂中的全身黄色工蜂),我却是忍不住想大笑一番,大笑之余又反思下,很多人分析问题究竟是从什么入口,却是值得深思的一个方向。因工作缘故,经常涉及到系统方面的流程和审计,所以很多问题对我来说,都必须尽量从严谨、客观、中立角度上面去确认。
7 B8 G% {9 |$ p8 \& a4 H0 Q9 d: J
从我的工作性质方面出发,对大炮哥的文章,我思考出发点是:' L, A2 \" g* f1 {9 z' b0 d( j5 y) ~
1、大炮哥究竟有什么专业资格去分析到基因科学呢?他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吗?
, z' X2 }2 Q7 y2 H' ^7 }2、有什么专业设备、实现环境、坚实的基础知识?如果有,能提供依据来印证吗?
2 `& ~" J) ^4 o6 a; Y) m) J7 \3、他的基础数据来自什么?目前的自身环境养殖提供的吗?& Y3 p) H' f! K% d: x/ b0 [. q$ k4 R
4、他列举的例子,样本多吗?是否可有权威或可靠的信息来源?
# Z/ Y7 E6 {2 |, @+ d/ Y4、综合了近期他的发帖(我公司的大数据分析常用到),他的贴有可靠性吗?是否带有主观倾向?8 _5 w! P7 s, d, l2 a# W
5、如果他的贴可能存在倾向性,那利益受损者是否曾经和他有过不愉快的交接点?从作者个人情绪出发,我应当如何去界定帖子的可信程度?* |" M2 y, U. v: ]
( m5 C! {* h F0 L" p' N
这个是我思考的方向:5 Y2 p1 W4 K( Q9 ]
然而问题的基本答案我都是获得不利大炮哥的信息,所以我脑海内对大炮哥的这个贴会立刻枪毙掉。
9 |" B. ]# {: h) I. V因为再多漂亮的文字都掩盖不了数据展现的事实,往往事实残酷而丑陋,多华美多专业的辞藻也无法掩盖。
8 p) y( b9 c4 N5 V- v! Q4 g! _
9 H- R, g3 `9 o! L. K* k1 h$ E3 G! s& P! X D
如果大炮哥想谈基因,我有几个举例的方法可以帮你。! i) }7 e( `$ H: h$ L) G
因为基因,我这个非专业的人员列举不出权威的说法,只能从权威途径来解决问题,建议你也如此,例子如下:
! h" V* E5 q m5 v, @ b1、有人说胡萝卜原来是紫色,16世纪在荷兰发现基因突变的胡萝卜,才培植出黄和红色的胡萝卜。( @! G3 K6 q( p" w
本来我想利用这个例子来证实基因突变的好处,因为黄红的胡萝卜带有较多的胡萝卜素,但是道听途说的东西,绝对不能作为台面讨论的 东西,于是我利用维基搜索出胡萝卜的资料,想借组权威平台给一个解释,却发现胡萝卜原来13世纪就已经从伊朗传入中国,本草纲目文献对其已经记载。那我就去核实本草纲目是不是有这个记录,从本草纲目的在线平台,我找到如下:时珍曰︰胡萝卜今北土、山东多莳之,淮、楚亦有种者。八月下种,生苗如邪蒿,肥茎有白毛,辛臭如蒿,不可食。冬月掘根,生、熟皆可啖,兼果、蔬之用。根有黄、赤二种。那就证明了这个例子不正确,因为13世纪已经有黄、红的胡萝卜。于是我否定掉了这个例子,道听途说不足为例。但能说明就是,你想举例子,首先要经得起别人推敲和质疑。而你举的每个例子,自己本身就要去核实。我相信你的贴被人抓到问题提问,你给不出权威答复的。
& s) N. W4 C# l0 \; Z, n; m6 X Q V7 q
- e& y2 \$ Y& J. X* I+ x0 }2、人类进化的基因突变! S' C; R1 y$ z) h
人类的进化就是一个基因突变,我们说他好不好?在座各位扪心自问,古猿和人类的对比如何?你咨询我如何判定人类进化是古猿来的?我还是说维基百科提供了权威解释,可参考之。人的皮肤颜色也是基因突变,就像双色蜂,白人的基因就是SLC24A5基因突变导致,他们的身体和我们又有多少区别?
8 N6 `( R; N( R6 \% K 至于这个时候,你可以质疑我为什么知道SLC24A5基因突变,我也不是什么基因专业啊,可我能给出引用的文献来自维基,还有对应的论文,“SLC24A5, a Putative Cation Exchanger, Affects Pigmentation in Zebrafish and Humans”参考文献为美国宾州医学院提供。大炮哥你可以做到如此引用合适的文字,我相信很多人才会从理性相信你的,而不是分蜂出去又回巢的蜜蜂有肌肉记忆这些杜撰出来的东西。
/ ?" t) ?7 d7 {2 n5 e( k# [
# X$ H/ U0 X% b( G/ k5 A4 M& u5 [; H4 d# k: }1 o
- i( r8 l9 k- w8 J+ I* G4 o' _! ]至于新卒兄,华美文字却掩饰不了对基础逻辑和知识的部分缺乏。我说过的自然界残酷无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来就基于清晰的逻辑推理,维基百科对突变的描叙也非常清晰证实我的言语:不理想的突变会经天择过程被淘汰,而对物种有利的突变则会被累积下去。(维基百科的权威性我就不再解释了,至于百度百科请无视,相信百度百科的人迟早会掉落一些陷阱。)责任感不能代表现实情况,说得轻松那是因为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基因就是这么无情残酷的传递下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上面的人类进化基因突变就是最好的说明。* f0 H; n! K% h$ B. T- x& e
2 y m7 K0 \6 {1 y, k* @ 至于中蜂论坛不是什么基因科学论坛,只是在养蜂应用精研的论坛,我们应该集中在怎么去养好蜂,用什么箱子去养,在某种天气下怎么样,冬季怎么样夏季怎么养,不同区域怎么养,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王表现如何才对,而天天纠结卖几个王搞到连外行人谈出来基因了,贻笑大方。9 P4 c; H/ B i% s7 v I- [
8 ^3 P1 N/ ~3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