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6-30 20: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中华蜂论坛学到的一项最实用的养蜂技术
) i2 ~, R9 U* T9 o& x$ }) ~7 w 小时候,父亲养蜂,我陪着割蜜(晚上操作),弄得满身是蜂,动也不敢动,偶尔在蜂箱前玩耍,偶有被蛰的时候,鼻脸皆肿过,最开心的记忆当属得蜜吃!, W% v* x* Z; b
到读初中的时候,因村民大量使用农药,我家的中蜂由30多群在3至5年内走向了灭亡,那是1997年前的事了。& h: d! T7 s2 A% Q- j( [
后来父亲就一直没把蜂养起来。. P" y, w1 Y! _
2004年参加工作,工作之余认识了几个蜂农(养中蜂的,纯土养),跟他们学习了野外筑蜂洞(但不会选址,但也有来过),也试着养过2群中蜂,9群熊蜂,皆以失败告终!
2 c K/ ?3 F& e& C! m6 c v2 x8 M 2009年因咳嗽治病又接触蜜蜂、蜂蜜,当年人民币诱得7群,皆飞走,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黑哥千里走单骑进太行山买蜂的经历、心情我有过,不过距离没他的远;为了一群60多米高的悬崖蜂(听当地村民讲有30-50多年没人碰过)从淘宝买过登山设备;在坛内潜水,向前辈们学习,以致有想不开的问题,千方百计的在互联网上搜寻,夜不能寐,看视频,读帖子,看蜂书(买了十多本),中了蜂箱的毒后做了近200个各式各样的蜂箱,连妻子都抱怨她不如我的小蜜了,到如今,共得蜂50来群,对中蜂,意蜂都有涉及,它们的成套技术掌握了个大概。投入多多!不过还是入门级!, ?7 G9 i3 @( ?
现在想起,只因实践出真知!4 ?0 f+ T' U1 k* \' W; k3 j
论坛给了我们大家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我见过她的热闹,见过她的争吵,见过一些前辈的离开,见过不断的新人拥进论坛,更见过一些蜂界前辈的无私奉献,才使得论坛的正能量得以传承至今。同时见过论坛质的变化:从争论中走来,回到真知中去!做事的品质即人品!
# L/ h( |2 k" G) _ 养蜂的技术如蜂书一样,最实用的一招是没有的!它是一个系统,如同车如果只有发动机就不成为车一样。不过我认为,最适宜的招式就是学习,不断的学习!!!
, ^$ Z- ?+ ?6 x0 F 互联网上,中华蜂论坛、中蜂网、养蜂技术论坛、中蜂(意蜂、养蜂、蜜蜂)贴吧......等等,各种视频网站,均有你所需要的料。各种养蜂书籍不离手,三五遍的翻,此时你才能弄个大概,明白一些道理,并拥有一些蜂群,爱上养蜂这事。最后奉劝新手入门不能激进,贪群!因为我在这点上吃的亏多。
/ y/ t/ q% b3 c z4 m/ Y2 n 养蜂是值得我们这些新生代蜂农去发扬壮大的好事!养蜂的贡献在授粉不在蜜,可我们也奔蜜去,记得有花才有蜂,有蜂才有蜜,技术穿插其间,蜂界才如此的精彩!可遗憾的是,真养蜂好的新老蜂友好多都没来论坛,他们的技术才是因蜂因时因地因人的辩证法!# O) t/ D3 v( R$ Y4 k' C6 X0 B
愿爱蜂、养蜂的人都有一个好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