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党代表通道”如期而至
其中一位来自浙江——
“85后”姜丽娟身着白衬衫、
扎着高马尾,意气风发走上通道
“我叫姜丽娟,
是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的党总支书记。”
面对场下记者
姜丽娟以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开启了自己的“通道时间”
讲到“下姜村”三个字时
她的音调格外高
“我们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基层工作联系点。来北京之前,乡亲们托我向总书记汇报,如今的下姜村,是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在姜丽娟看来,她因“下姜村”站在这里,而“下姜村”的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导。
“刚刚提到总书记多次去下姜村调研,现在的下姜村都在忙什么?”
面对记者的提问,姜丽娟带大家回到19年前的那个春天——
“2003年4月24日是总书记第一次到下姜,看见我们的山林光秃秃的,就告诉我们‘要给青山留个帽’。”姜丽娟代表回忆道,了解到下姜村污水处理存在问题,总书记又悉心指导村里老百姓修建沼气池。
那一年,14岁的姜丽娟代表还在镇里求学,从父老乡亲口中听到总书记为下姜村付出的种种,很是感动。2016年她返乡创业,看着家乡的改变,她把对总书记的感恩之情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2020年下半年,她高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以一名村干部的身份,参与到下姜村发展中。
展开全文
面向通道上的“长枪短炮”,姜丽娟代表对下姜村的发展满是骄傲,她说:“按照总书记指出的绿色发展的路子,下姜村通过农文旅融合,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如今,村民不用出门,就能在家门口就业;很多年轻人和我一样回到家乡创业,每年我们都可以拿到村里的分红……”讲述中的这份感恩,来自于下姜村每个村民。这些年下姜村很多老百姓都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晚收看《新闻联播》,“大伙儿就是想看看总书记,听听总书记的声音,看看总书记去哪儿了,在忙什么,就像亲人一样的关心和关注。”姜丽娟代表说。据统计,2021年,下姜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03年增长14倍。
在姜丽娟代表心目中,成绩的取得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来北京参会之前,姜丽娟代表正在忙着总结和推广一项工作——“大下姜”模式。走上通道,她也为这项共同富裕的探索“吆喝”。
2019年,下姜等25个行政村抱团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党委,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互相帮扶、共同发展。这个拥有1477名党员、2.5万人口、350平方公里土地的联合体,成为25个行政村共同致富的重要平台。
以红高粱产业为例,大下姜成立了“共享酒厂”,把周围7个村分散的高粱种植、酿造资源集中起来,统一种植规范、酿酒工艺、销售渠道,把原本廉价的“高粱酒”卖出了大价钱,带动各村集体年收入增收近百万元。有村干部说:“过去村民种高粱赚不到什么钱;现在年纪大的种高粱、年轻的进酒厂,大家都能有活干、有钱赚。”
站在通道上,让姜丽娟代表信心满满,她告诉国内外媒体:“我们已经培育了旅游培训、红高粱、中药材、农特产品4条特色产业带,推出 ‘大下姜’区域公用品牌,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今年前9月,大下姜区域25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163万余元,同比增长71.8%。2021年,大下姜区域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比2018年增长37.3%。
包括“大下姜”模式在内的共同富裕基层探索,在浙江全域不断涌现,成为浙江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的强大动力。2021年,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21年和37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4。
通道采访的最后,对总书记的感恩之情再度涌上姜丽娟代表的心头。她激动而又坚定地说:“从下姜到大下姜,从先富到共富,我们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来感恩和回报党和总书记。”
这是姜丽娟代表的心声,也是6500多万浙江人民的心声。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开幕会前,姜丽娟代表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来源/浙江新闻
编辑/姚钰娇
请为我点亮小星星吧~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培育雄蜂最简单的方法是怎样 培育雄蜂最简单的方法是怎样的
- 红木 红木床价格及图片和价格
- 燕子在家里搭窝预示着什么意思 燕子在家里搭窝预示着什么意思是哪个app的广告
- 淡水适合养什么虾 养淡水虾的必备条件
- 蜂王一生只交一次尾吗 蜂王出去交几次尾能成功
- 粘孢子虫病怎么治疗_乌鳢黏孢子虫病分析及防治方法
- 黄蜂在窗户上筑巢有何预兆 黄蜂在窗户上筑巢有何预兆图片
- 猪 猪图片大全大图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