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如何养好中华蜜蜂 养好中华蜜蜂的方法

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如何养好中华蜜蜂 养好中华蜜蜂的方法

日期: 人气:1
养中华蜂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强群饲养管理 选王:宜选用评分70分以上二级以上种王,并在春季或冬季进行换王,保持每年换王12次,以维持蜂群强势。 双王群、双箱饲养:采用适当的蜂箱,利用框式隔王板分隔箱内空间,每室养一群,实现双王群饲养。在流蜜期可叠加继箱取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如何养好中华蜜蜂 养好中华蜜蜂的方法
  2. 桶养中华蜜蜂的详细过箱饲养技术
  3. 中华蜜蜂如何养殖

一、如何养好中华蜜蜂 养好中华蜜蜂的方法

1、中蜂放蜂场地的选择 中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中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2、中蜂蜂群的摆放 由于中蜂驯养时间短,毒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蜂 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处女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3、防止异味接触 中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中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蜂接受,防止飞逃。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4、中蜂群管理 中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mm。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

5、中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巢脾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二、桶养中华蜜蜂的详细过箱饲养技术

过箱是将蜜蜂从固定位置的蜂箱、蜂桶或蜂笼转移到活框式蜂箱的养殖方法。它对提高蜂产品质量和产量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中华蜜蜂的活框饲养至关重要。过箱能使得养蜂者随时检查蜂群状况,对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同时避免毁脾取蜜,实现蜜蜂巢脾的重复利用,大幅提高产量。

过箱操作对蜜蜂而言是一次重大挑战,因此需要精心准备和执行,以降低蜜蜂的惊恐反应和应激。操作时,应选择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健、季节和时间合适的日子进行。操作前准备蜂箱、工具和材料,确保过程快速、轻稳,最好有两人协同完成。

过箱前的准备包括确保当地蜜源丰富,选择在15-20℃的晴暖无风天气进行,避免影响蜜蜂幼虫。检查蜂群的群势、巢脾状况和蜜粉储备,选择适合过箱的时间,通常建议在下午至傍晚进行,以利于蜂群安定,减少飞逃的可能性。

过箱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翻桶过箱、原巢过箱、分蜂过箱和借脾过箱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翻桶过箱是将蜂箱翻转180°,利用蜜蜂向上的习性收集飞回巢的蜜蜂。原巢过箱则适用于不能翻转的蜂巢,需要打开蜂巢一侧驱赶蜜蜂。分蜂过箱和借脾过箱则是专门针对自然分蜂和蜜蜂幼虫的过箱技术。

过箱操作技术要求快速、动作轻稳,以减少对蜜蜂的应激。绑脾时,需将巢脾紧贴上框梁,用绳子绑牢。过箱后需对蜂群进行补充饲喂和管理,以保持蜂群的稳定,加快巢脾的修补和蜜蜂的繁殖。

过箱后的蜂群需要额外的管理,如提供蜜粉源、补充饲喂、管理蜂群,确保蜂群稳定和繁殖。操作时应避免在上午进行,且巢框不宜置于箱内中央,否则可能导致蜜蜂飞逃。在具备过箱优越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胆大心细、认真操作,大都可获得成功。初学者应掌握关键环节,谨慎操作,以确保过箱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过箱技术对于提高中华蜜蜂的饲养水平和产量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准备、精心的操作和适当的管理,过箱后的蜂群能够迅速繁殖壮大。掌握和熟练运用过箱技术,对于提升中蜂饲养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三、中华蜜蜂如何养殖

中华蜜蜂的养殖包括春夏秋冬四季的管理,春季管理包括加强保温、奖励饲喂、扩大卵圈、控制分蜂;夏季管理包括蜜期准备、组织蜂群、越夏管理;秋季管理包括培育工蜂、贮备饲料、治螨防病、贮藏巢脾、其他管理;冬季管理包括蜂巢布置、巢内保温、室外越冬、室内越冬、蜂群管理。

一、中华蜜蜂的春季管理  

1、加强保温:早春保温不好时蜜蜂为维持幼虫发育所需温度会大量吃蜜并加大活动,使越冬蜂过分劳累而提早死亡,不但造成饲料的过量消耗,还会引起蜂群春衰,严重的会冻死幼虫和蛹。  

2、奖励饲喂:奖励饲喂是促进蜂群发展的一个办法,但要在巢内有一定存蜜条件下进行,早春每个巢脾上应有0.5公斤存蜜,如果存蜜不足应该先一次性饲喂补足,再进行少量的奖励饲喂。  

3、扩大卵圈:养蜂人员常将蜂王已产满了卵的巢脾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扩展到全框,如果后部是封盖蜜或产卵圈受到外圈封盖蜜的限制,就需要用开水烫热的快刀割开蜜盖。  

4、控制分蜂:意蜂有7~8框子、中蜂有4~5框子时会出现分蜂,出现封盖王台、蜂王腹部缩小、产卵量显著下降到停止产卵就是分蜂的预兆,注意在主要流蜜期中发生分蜂会分散群势。  

二、中华蜜蜂的夏季管理  

1、蜜期准备:蜜期尽量使蜂群内的大批工蜂处于积极工作状态,集中力量采集花蜜,必须根据养蜂生产的计划、当地的条件、主要蜜源开始的日期和各种蜜源的衔接情况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2、组织蜂群:强群的采蜜量远远高于弱群,蜜源期可人为地调整好蜂群和蜂巢,组织部分强群采蜜比每群都采蜜产量要高的多,除了流蜜期前弱群合并外比较简便易行的是主副搭配法。  

3、越夏管理:夏季气候炎热,蜜粉源缺乏,敌害严重,饲养管理不好群势会大大削弱,表面上看是高温造成,但实质上是缺乏蜜、粉源的结果,只要有蜜、粉源充足的话蜂王也不完全停产。   

三、中华蜜蜂的秋季管理  

1、培育工蜂: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缓慢。  

2、贮备饲料: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第一次取蜜时选留四五个巢脾平整、无雄蜂房由繁殖过几代蜂的巢脾放在继箱的边上并扩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时这些蜜脾都已封盖可以提出来存放。  

3、治螨防病:秋季蜂群子脾迅速减少而蜂螨的数量却大量增加,为了保证安全越冬治螨应在培育越冬蜂前开始,同时在奖励饲喂和补喂饲料时加入抗菌素、磺胺类等可预防传染病。  

4、贮藏巢脾:秋季从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净巢脾上的蜂胶和蜡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洁而灭水溶液喷雾消毒,待药液风干后存放,并妥善保管。  

5、其他管理:秋季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生盗蜂,因此养蜂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   

四、中华蜜蜂的冬季管理  

1、蜂巢布置:越冬蜂巢总的要求是蜂数适当密集,蜜脾整齐、浅褐色,寒冷地区可用缩减蜂巢、放宽蜂路的布置法,巢内放大蜜脾,蜂路放大到15毫米,使蜜蜂充满在蜂路上直到下面边框。  

2、巢内保温:冬季视地区和群势进行适当的保温,一般在蜜脾外放保温隔板,外侧放保温框或草、棉等保温物,纱盖上面盖几张保温吸湿良好的纸或盖布,再上面用草蒲和棉垫等保温物。  

3、室外越冬:室外越冬的蜂群越冬场地应选择背风向阳、比较干燥的地方,包装一般用草帘把蜂箱的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草,箱间、箱盖上面和蜂箱后面视温度再加草或草垫。  

4、室内越冬:室外开始结冻后把蜂箱放在室内离地面40厘米以上的放蜂架上,一般放三层蜂,强群在下,弱群在上,室温保持在-4~4℃之间,相对湿度75~85%,保持室内黑暗和安静。  

5、蜂群管理:越冬蜂群既要注意保温又要注意空气流通,防止蜂群受闷,宁冷不热,巢门除继箱越冬群外要适当大些,在没有蜂团一侧把后箱角纱盖上的覆布或纸折起一角以便通气。

中华蜜蜂的养殖工具  

1、蜂箱:蜂箱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其规格大小不尽相同,但结构原理基本一致,初学养蜂者可向养蜂户购买,也可以根据规格自己制作蜂箱。  

2、巢框:巢框是木制的框架,能固定巢础,使蜜蜂修筑而成巢脾,规格严格要求,否则巢框在各蜂箱间不能互换会给蜂群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  

3、巢础: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供蜜蜂筑造巢脾的基础,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者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  

4、蜂帽:蜂帽是养蜂者的保护工具,主要是防止养蜂者头部与颈部免受蜂螫的工具,形式多种多样,但制作的原则是保证轻便耐用、视野清晰。  

5、蜂扫:蜂扫是一种刷落蜜蜂的专用工具,主要用来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一般要求蜂刷柔软适中以免刷伤蜜蜂,所以最好用马鬃或马尾制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