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囊状幼虫病用什么药_如何非药物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

中蜂囊状幼虫病用什么药_如何非药物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

日期: 人气:6006

导语:如何非药物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

中蜂囊状幼虫病用什么药

摘 要: 探讨规模化中蜂养殖场非药物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可行性,提出了实现非药物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应对方法,旨在推进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进程。

中蜂囊状幼虫病主要危害中华蜜蜂 (简称中蜂),是目前危害中华蜜蜂的最主要的病毒性疾病,具有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等特点。1972 年我国广东首先发生了中囊病,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仅两三年时间全国就损失中蜂上百万群,成为中蜂的主要病害之一。印度、泰国和尼泊尔等国家的东方蜜蜂也有此病的蔓延,严重影响到我国中蜂产业的发展。


中蜂囊状幼虫病病原来源于自然界,当遇上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区域内中蜂抗病周期处于低谷时,就会造成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爆发与流行。囊状幼虫病病毒主要寄生在中蜂幼虫体内,中蜂幼虫体内细胞含有大量、丰富的营养成分,非常有利于该病毒的生长繁殖,2 条患该病死亡的幼虫可提取约 1 011 个病毒颗粒。由于中蜂的工蜂成虫体内的营养细胞较少,加上成虫的抗病力较强,感染该病的工蜂体内病毒数量就较少,患病的工蜂无明显症状,除影响行为和寿命外,常能自愈。但工蜂却是囊状幼虫病病毒的主要传播者。

带病毒的工蜂采访过的花朵会沾染上该病毒,健康的工蜂如果采访这朵花就可能染上病毒,工蜂之间的传食直接接触,很容易传染,工蜂再喂养幼虫,幼虫就染病,最终死亡。蜂王也是该病毒的传播者。根据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和危害特点,中华蜜蜂蜂群一旦感染,如不及时防治,整个蜂群通常出现大幼虫或封盖幼虫致病,无法化蛹并大量死亡,导致蜂群断子、飞逃,严重时造成全场毁灭,给中蜂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针对中蜂囊状幼虫病主要采用化学法进行防治,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好的化学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化学药物对蜂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药物容易在蜂蜜中残留,因此在采蜜期被严格禁用,使用时间很不灵活。

再加上有些蜂农缺乏规范用药意识,常常加大药量,药残大大超标,直接影响着我国蜂产品的安全,成为潜在隐患。鉴于化学防治存在的无法避免的两大突出问题,即药物在蜂产品中的残留和使用药物增加的成本,因此规模化中蜂蜂场实施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非药物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规模化中蜂蜂场应加强对中蜂囊状幼虫的预防,减少发病率,树立防重于治的防治理念。应考虑在日常管理中怎样净化蜂场的传染性病原,加强弱群管理,保持强群,保证蜂群饲料充足等,对于中蜂囊状幼虫病非药物的防和治主要采用下面应对方法。

1.摆放科学,蜂群不偏集和起盗

蜂群应摆放在背风、向阳、干燥的适宜小气候位置,秋冬不受冷风侵袭,早春温暖向阳,高温季节有天然的树木遮阴,避免阳光暴晒。规模化中蜂蜂场由于数量多,蜂群放置不能过于集中,应分散排列,让蜂群有独自的飞行路线,减少因盗蜂或迷巢蜂引起蜂群间的传染。

2.定期消毒,杜绝一切传染源

规模化中蜂蜂场应封闭管理,不允许未消毒处理的养蜂人员进入蜂场开箱。经常清除摆放蜂箱位置的杂物、杂草、污水等,经常清洗、清理、消毒使用过的蜂机具,常年保持蜂箱、巢框、摇蜜机以及常用管理工具干净、卫生,全年定期对蜂箱、巢脾、蜂具和场地进行消毒。不到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疫区购买蜂群或放蜂。

3.选育抗病蜂种,及时换优质王

从蜂场中选择无中囊病病史的蜂群作母群移虫,移虫采用“中意营养杂交和复式移虫”的方式培育处女王,管理过程中勤割易感中囊病蜂群的雄蜂脾,培育出来的新王及时替换场内蜂群的蜂王,以提高规模化蜂场整体的抗病力。

4.加强管理,提高蜂群抗病能力

蜂群的饲养管理应简化、熟练、精准、到位,平时减少开箱检查蜂群次数,多用箱外观察蜂群的情况,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箱检查,做到少干扰蜂群。繁殖区域用新脾,淘汰老脾,蜂群内的巢脾使用周期不超过 1 年。常年保持蜂群适当的群势,将群势较弱的蜂群适当合并,做到蜂多于脾,以提高巢温和蜂群的清巢能力。巢内保持蜜粉饲料充足,在任何时候均应避免缺乏糖饲料,在蜂群增殖阶段不允许缺乏蛋白质饲料。只有巢温恒定和食物充足,才能培育出身体强壮的幼虫,才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

5.合理断子,净化蜂群的病毒病原

利用越冬期或换王期等,人为让蜂群出现一段时间断子,让蜂群内无幼虫,特别是 2 日龄幼虫,减少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在蜂群内的增殖。因此蜂群在越冬期一定要彻底断子,对于断子不干净的蜂群,可关10 天左右的王强迫断子;同时每年换 1~2 次王,通过处女王出台期和外出交尾期让蜂群出现自然断子。只要对蜂群通过有目的断子,计划好每一次断子时间,即使蜂群感染上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也是隐性感染,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6.及时处理发现病群

从蜂场中选择没有感染过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轮流用 2 群蜂培育王台,保证在繁殖期一直育有一定数量的王台。当发现蜂群稍表现一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时,果断换王,让蜂群自然断幼虫,减少病原的积累和幼虫重复感染的几率,工蜂会清除巢脾上的病死幼虫,切断传染链,蜂群逐渐减轻病情,慢慢好转;对染病严重的蜂群进行焚烧、深埋或搬至 5 km外隔离治疗,治疗以换王、断子、紧脾、割掉发病的子脾为主,一定要让新王连产 2 批子,幼虫不表现中蜂囊状幼虫病临床症状后才可搬回原场。同时应对可能被污染的蜂箱、巢脾、蜂具和养蜂员的工作服进行消毒处理,决不能把有病的脾调入无病的蜂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