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积分4289
在线时间889 小时
居住地福建省 龙岩市 漳平市 和平镇
金牌会员
 
QQ
积分4289
在线时间889 小时
居住地福建省 龙岩市 漳平市 和平镇
金牌会员
 
|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蜂气迷人 于 2014-4-11 22:24 编辑 + O2 {$ V! o8 Y7 u' Q
+ I( G g( K& T( q6 U: f9 ]
1
/ u% I* p5 e4 |. U
6
3 V( N5 J& `) s3 t4 ]3 R0 I
5
3 g0 e$ z- E: e" p P5 Y
4
, H/ _" k% a& r! |$ k
7
4 z4 V' I5 a+ K! J% w, Q9 g) w% }
2
( R; O& ^' g1 o( J2 W) e
3
# j; t, X0 C; g) m3 I
7 H c3 J( z) h/ o# I( Y2 q! r34岁的佘平将28箱蜜蜂运上山打造蜂衣。9 d; |5 T" _+ L) y( M
昨上午9时,阴天,渝北区木耳镇沙岚垭车站旁一处小山坡边,一个1.61米的中年男子赤裸上身站在秤上。4个工人取出一匹匹蜜蜂,手一抖,蜜蜂立即一层层地往男子身上拥。秤上男子叫佘平,四川遂宁人,34岁,两年前他曾穿过“蜂衣”。昨日,他刷新两年前创下的个人纪录———近46万只蜜蜂爬上身。 k8 S/ h! Q& S2 H
! I! n1 y T! b+ x( W
一周前就踩好点 准备了28箱蜜蜂 B# e# X: g2 u+ Z' f r# i
. f% F; M1 P: u& O" c昨日天气湿热,偶尔见风。清晨5时20分,佘平和妻子杨冬菊及5名工人一起,把28只蜂箱放在背风山坡边。佘平说,一周前他就到处踩点,这个地方虽然狭窄,但背风,穿蜂衣时蜜蜂不容易被风吹散。% j# `! Q% c- K; G3 U& I5 {7 w
2 D: ?. R* \' Q9 o
30岁的杨冬菊说,昨日凌晨2点左右丈夫才渐渐入睡。“对今天表演他压力很大。拿了28箱蜜蜂,一箱大约2万多只。如果全部用完,他的身体大约要承担112斤蜜蜂重量。”5 U/ w+ ^8 E& L( @
8 M2 G2 C: d6 l( j! ?6 D$ N% V佘平说,根据蜜蜂习性,要穿蜂衣需三天不洗澡,耳鼻塞棉花,不穿棉质衣裤。如果今天能成功,那就是他第四次穿蜂衣了。他从小跟随父辈学养蜂技术。 “第一次穿蜂衣是22岁那年。为满足自己好奇心来穿,当时穿了2箱来玩。后来穿蜂衣,是为了让别人相信我卖的是真蜂蜜,自己为自己产品代言。2012年在渝北和潼南都穿过,第三次穿蜂衣就是15箱。今天,我一定要打破自己的纪录。”4 t, o. ~7 L" d
' ]7 F0 g$ N- N+ O- J
16只蜂王挂身上 召来46万只蜜蜂7 o3 i% C% C u0 ~( Z A G0 Q! W
$ W4 _7 ]# j+ u ~上午9点,佘平脱下上衣,扎紧下衣裤管,站在秤上。为让蜜蜂“织衣”时不脱落,佘平不但身上挂了16只蜂王,还站在一个不锈钢圆盆里。6 F$ g c& M! H3 O; W) O- z+ B8 x
6 |. d+ |% s/ ~佘平一发话,身边4个工人纷纷取下一箱箱蜜蜂,朝佘平裤脚一抖。“刷”的一声,蜜蜂往佘平身上拥。“这才真是蜂拥而至啊。”20米远的围观群众叫道。
8 R8 W* [% ]$ b0 R: O7 f5 n k. b6 X8 Y9 S3 {: ?9 f
蜂箱一匹匹地抖动,一群群蜜蜂嗡嗡声10多米远都能听见。20分钟后,“裤子”织完,佘平一动不动,目光始终朝前。35分钟后,上衣织完。佘平只有脑袋露在外面,面色有些发白,眉头紧皱。蜜蜂一层层爬上佘平的脸,又开始层层叠加。佘平脸色铁青,杨冬菊赶紧给他递上一根烟,佘平含在嘴里———出气全靠这支烟了!
, m8 @1 w1 P4 g' @) T0 h3 x5 X4 s) a/ K4 ~- @2 A& {
“40分钟,蜂衣织完,减去佘平和不锈钢盆的重量,蜜蜂重91.3斤。”杨冬菊一边看表和秤,一边大声鼓励丈夫。根据国际养蜂工作者协会联合会(国际蜂联)公认统计蜜蜂数量的标准:1公斤蜜蜂约有1万只———意味着佘平穿的这件“蜂衣”,大约由45.65万只蜜蜂织成。
$ M5 f, R/ d2 j/ J+ l+ g( ~( b; v* g3 `1 i
2秒钟脱去蜂衣 全身蜇伤20多处! f! D7 r4 h% V# @9 X A" V% D
7 N# \; F. I) t“如果说穿衣难,守衣更难。”杨冬菊在旁解释:“穿上蜂衣后,人要忍受皮肤各种不适,还要一动不动,不晓得这次他会被蜇出多少包。”+ l. \4 O0 A6 d1 S& Q0 ?% _
3 g' b; U& y) [* L# y2 C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周围的人都瞪大双眼等他脱衣。3分钟后,佘平先是甩了甩脑袋,脸色铁青,朝周围人喊:“快散开,我遭不住了。” 话音刚落,佘平抖动全身。“哗啦”一声,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一片,纷纷跌落在不锈钢圆盆上。仅仅2秒,蜂衣脱落了,蜜蜂成群结队还在佘平的身边盘旋。( Y% y8 F0 e8 x3 Q% d
" g0 J3 J/ E2 i4 p
几乎同时,佘平扭头跳出不锈钢盆,朝蜂箱相反方向跑去,嘴里还叫道:“解脱了,再来一秒钟我都受不了。”记者看到,他的前胸和后背,到处是蜜蜂蜇过的红眼。
* \# Z# m4 _4 A) |2 Z0 V* b# o# z; u' L+ K, t, |
记者帮佘平数了数他身上和脸上的包,大大小小共有20余处。“心闷又慌,穿这个蜂衣真闷热,我现在的手脚还在发抖。”佘平喘着粗气回答:“40分钟一动不动,皮肤又痒又痛,唯一的信念是战胜自己。”* c+ l$ ^$ H2 K2 m: o
- L, Q& M- b$ P
蜂衣的秘密# i0 F0 j& m) |
( V$ j) N$ X8 E$ [ X1 F如此惊心动魄的蜂衣表演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n3 ] y5 Z2 N0 A {
1 }) f% @5 t* d: e9 B; h6 m8 Z! Y
蜂农李大正51岁,这是他第三次见证佘平穿蜂衣。李大正称,佘平养的蜜蜂原产自意大利,俗称意蜂,而我国土生土长的蜜蜂俗称中蜂。中蜂的蜂王家族意识非常强,两只不同家族的蜂王近距离接触可引发家族混战。如果像佘平这样把多只中蜂蜂王挂在身上,后果将不堪设想。此次织蜂衣的蜜蜂为意蜂,意蜂性情温顺,不会随意蜇人。
: {4 u: u7 X* D3 _: t1 U8 s) ^* V: z" M% ~
洗澡后,人的身体或多或少会残留香皂或淋浴液等气味,蜜蜂嗅觉敏感,会被刺激,特别容易攻击人。9 s- n+ ?) p( h, ~+ C
8 P& Y: b, k/ U. L" ], _
棉质衣裤表面有类似绒毛的纤维,会诱使蜜蜂烦躁,本能反应蜇人。
) N& ^* Z" [$ {( M5 Z" |$ I/ b7 T4 A2 E& J' x
点烟是跟蜜蜂怕烟有关,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它们不蜇人的双唇。5 F6 [( v0 Z2 a! D/ X. t
% {4 d; F, e" V5 N( F* u# S9 \# P
蜂箱有孔,蜜蜂习惯了孔来孔去的生活,所以要在耳鼻处塞棉花。$ \/ X+ s, V w1 g* c
# C7 b! J9 p2 L/ Y- X
穿蜂衣时间多选择在春季。原因是春季是初花期,花蜜多,蜜蜂心情好,也不容易蜇人。天气方面,蜜蜂在晴天心情最好,阴天次之,雨天不可,特别是要变天时不能穿蜂衣,蜜蜂会很烦躁。
; q" e% j( p: r/ x D9 F
$ H' s: u; _9 O. [' [蜜蜂怕风吹,一吹就散了。
- ?5 W' n% z8 L4 D- K$ j" o5 J4 Y' e' \" G x9 W, T
看了本报报道 法国摄影师来渝拍微电影1 T/ m# D, k7 G& l% G4 E
f9 p( G3 o& `; H& X
表演现场,有3名来自法国的摄影师。其中一名叫Marc Johnson的摄影师说,这是他第一次来重庆。2012年,他在网站上看到了关于佘平的报道。“amazing(令人惊异的)。”Marc 说,当他看到佘平穿上蜂衣的图文后,吃惊不已,因为在法国,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 v3 l! Q3 a: p7 N# }
% R( E# X9 Q6 N' v# A: VMarc查阅了很多国家关于蜂衣的新闻,发现佘平表演最厉害。“The show is a surprise(今天的表演是个惊喜),but I waited for half a year(我等待了1年半)。” 经过一年半沟通和协商,佘平终于与这个名叫Marc Johnson.FR的法国工作摄影拍摄室达成协议。本月5日,这3名法国人专程来重庆,为佘平做起微电影。" c' M! ~. o- w# t
* D7 V2 b/ I, c' f4 R: GMarc说,之所以不远万里来重庆,是佘平表演中流露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打动了他。
9 H/ i* G4 o! |) r z5 S P5 L
8 q! Q9 \" p5 \, X' ^1 C2 q4 d璧山最大蜂农 一年四季在外奔波
1 m6 \, ^# x9 ?' c+ H, }. A' r+ J3 v5 o) c4 ~* j, h
佘平目前是璧山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一员。合作社张继明科长称,当地有110户蜂农,佘平是璧山最大的蜂农,在重庆养蜂界也很有名气。杨冬菊说,她 2002年和佘平结婚,有两个女儿。对于佘平穿蜂衣,杨冬菊起初反对丈夫这样做,怕出意外。每次丈夫穿“蜂衣”被蜇,她都有些心疼。杨冬菊说,养蜂人放蜂非常辛苦,一年四季在外奔波。他们每年出远门次数少则8次多则12次。“帐篷就是我们的家。整年全国各地跑,哪儿有花就往哪儿走。有时几个月都见不到女儿。”
+ t' g. e/ F2 y" z8 i# d( B9 ^3 b" c& v5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