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囊雏病、囊状蜂子。 0 Y [' E F3 M) S/ c$ i
# C' y7 c: c4 f- G1.病原: E# X: G& y& @ w8 p# Y% {2 k
为囊状幼虫病病毒。它主要感染幼虫使其致病死亡,也可在成蜂体内繁殖,但不表现症状。本病死亡率高,常在春、夏两季流行。此病多危害中蜂,引进的西蜂有较强的抵抗力。1 _ H& q }; N1 O5 I
+ C8 b3 O4 T. m8 U
2.症状
1 o0 W' q2 e6 x! j- ]& m: S& a: k/ c 试验证明,病毒一般在1~2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潜伏期4-7天,而在5~6日龄大幼虫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形成钩状幼虫,虫体由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由于虫体后部皮下渗出液增多,呈现典型的囊状袋。患病幼虫多在8-9天封盖时死亡。体色由淡褐色变为深褐色或黑色,后期呈一干片,似龙船状。死虫无臭味,也无粘性,很容易被工蜂清理。蜂群发病常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蜂群中通常出现近百只死亡幼虫,工蜂采集活动正常,称为"慢性型";另一种是早春或晚秋,蜂群繁殖时患病,蜂群内出现大批幼虫死亡,工蜂表现不安,采集力明显下降,甚至整群飞逃,称为"急性型"。' ~6 d. u9 u" j \5 V
/ `+ @0 X6 T. r" t: R" H3.诊断方法' H9 r' @( u$ K6 C% P
当蜜蜂开始采集活动时,可以看到从巢内拖出的病死幼虫,在蜂箱前也可观察到零散的死亡幼虫,可疑为本病。检查幼虫和封盖子脾,是否死亡幼虫比健康幼虫多,且出现虫卵相间的所谓“花子脾”现象。从幼虫的特征性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
S! {6 G# Z7 e- Q# L, | 如需进一步确诊,可将病虫或死虫寄送到蜂病诊断中心,用电镜观察。
+ {$ f' a& W; U5 \7 U, ~1 o2 C1 P) d
6 x8 `3 I0 w7 a9 M4.流行特点
5 T# Y( H2 J! E5 | ^2 s, C" R 囊状幼虫病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侵入,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是通过蜜蜂在采集活动中的相互接触将病毒带给健康蜂群。1 x( I( ~" v% x' ^ i# W
囊状幼虫病的发生与气候、蜜源和蜂种有关。在我国南方,中蜂囊状幼虫病每年出现两个发病高峰,广东、福建在3~4月和11~12月;江西、湖南出现在4~5月和10~11月;北方发病较晚,一般出现在5~6月。不同蜂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如西方蜜蜂较东方蜜蜂抗病力强,就是在东方蜜蜂同一品种之间,也存在抗病性不同的种群,在生产实践中,已应用抗病性强的种群开展抗病育种和选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9 m' }4 i4 [) E& N0 G d
; A, B: J0 l; }$ R& O; N3 ^! Q3 `5.防治方法
5 e% w" S3 @: s8 N0 n①加强饲养管理9 i1 _( z/ i% Q/ }$ U0 \/ r' L( x
第一,早春和晚秋,外界气温较低,应注意蜂群保温。调整蜂群内蜂脾关系,使蜂数略多于巢脾或保持蜂脾相称。 : D0 X# x, D# D' y
第二,当蜂群内饲料不足时,要及时补充营养物质、花粉、维生素等,以保证蜂群正常生活需要,增强蜜蜂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 S1 k; A( `, A6 W1 G* ]3 W: a( Q 第三,断子清巢是控制该病发展的有效措施。将病群内的蜂王用笼扣起,暂时断子。巢脾上的病死幼虫被工蜂清除,减少病原的积累,打断传染链,减轻病情。
) |2 k. V6 l7 ]4 ^ 第四,蜂箱可用1~2%氢氧化钠水溶液洗刷消毒,空脾可用4%甲醛溶液浸泡消毒24小时,花粉脾可用冰醋酸蒸气密闭熏蒸消毒。
7 k% @8 K8 R6 [. A7 c" e②选育抗病品种
% v( x- \6 [4 g% N& p9 v 从发病蜂场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同时淘汰病群中的雄蜂。培育的蜂王用于替换病群中的蜂王,这样经过几代选育,可降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病率。
: z5 C/ G* g4 E0 E" K③药物防治6 X- l+ A: _3 z8 I
对于患病蜂群可选用下列药物防治:% @, Q' X+ j) Z3 Q" B
第一,半枝莲(又名狭叶韩信草)50克。
( D2 L( g" t0 ^+ p5 ~ 第二,贯众50克,金银花50克,甘草25克。
5 R# o& w, n+ I% y0 U6 _' h 将药放入容器内加适量水,一般以淹没药为宜,煎煮后,过滤,取滤液,按l:l的比例加白糖,配成药液糖浆喂蜂,上述每一剂量可喂10~15框蜂。
$ G' r: F7 W. |" h4 L% f' M3 D8 {% N 第三,抗病毒862,系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和中草药的混合制剂,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效果可达80%以上,对意蜂囊状幼虫病具有同样疗效。试验证明,应用抗病毒862结合巢脾消毒和更换蜂王等综合措施,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 S3 E8 B, k: i( B6 F8 l" t {3 Q
6 S! N! G6 C. _.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