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了因赢2012大选,本王再爆点好料
) u. B- E- b3 w+ E- h6 R现代技术理念去研究中华蜜蜂传统饲养
/ ^4 ?2 p- _# r+ U, n9 N! a1对中华蜜蜂传统饲养技术认识的误区 X* W' ^& l a& w( g
1.1 关于“毁巢取蜜”, Z1 g# V, r# w+ p6 n' e
相当多的文献记录否定中蜂传统饲养方式最基本的一条,认为“原始的” (传统的) 中蜂取蜜是采取“杀鸡取卯” 式的“毁巢取蜜”,伤害了子脾,取出的蜂蜜混杂幼蜂虫体。从大部分中蜂饲养户的取蜜方式看,这一说法十分片面。2 g2 w* ^; e& b7 b! o
1.2 认为“飞逃” 的习惯无法控制
3 S& Y$ `2 z; L$ e" O0 F' h6 e中蜂的飞逃现象较为普遍,但在正常的状态下,飞逃是自然种群扩大的一种正常现象。除此之外,巢内发生病敌害侵扰亦会促使其非规律性的飞逃。通过对多数养蜂者的调查,中蜂的飞逃分蜂既可作扩大饲养规模所利用,也可在某种程度上加以控制。: R6 v& A. `4 U" s8 n
1。3 非活框圆桶的管理不便1 w3 e' z! M% o- l* U% G
若以西方蜜蜂活框饲养技术模式来看中华蜜蜂的传统饲养,不能“开箱” 和“提脾” 查看蜂群是最大的不便,养蜂者无法直观地掌握巢内情况。但这并不妨碍有经验中蜂饲养者在不同季节和蜜源条件下,从箱外观察去判定巢内状况。
& u( M4 _+ e0 a9 v# B; u2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改变对中华蜜蜂传统饲养的促进% [8 a9 A! d& G% \0 \. \
2。1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使传统饲养的中华蜜蜂蜂蜜价倍增
/ t9 ~) f- \$ N% N+ I在,传统饲养的“土蜂蜜” 售价较普通蜂蜜高1~2倍; 2010年的基本价格为50~60元/kg。“高价位” 的产品能支撑传统饲养“低产出” 模式的存在与发展。调查中发现,多数养蜂户今年桶(群)& q& x0 v) ^! L# t
平产蜜8~10 kg,收人500~600元/桶。与西方蜜蜂不同的是, 传统饲养的中蜂收入几乎无成本开支。2-2 传统饲养的取蜜方式及次数符合现代“成熟蜜”概念采取传统饲养的中蜂,绝大多数每年只取蜜一次,无“勤取蜜” 做法。取蜜时间集中于8~10月(农历7~9月), 浓度均能达到波美度42度。
; L: o) v5 f5 K2.3传统饲养中蜂所产蜂蜜为有机蜂蜜
" y% r2 U7 m' X |, K q0 z的大气、土壤、水体均无任何污染,传统饲养的中蜂无任何化学药物及工业品投入物混入,蜂蜜的各项指标能达到有机食品标准。4 I) e9 K4 k& e5 T% z% Q
3 传统饲养技术为农户容易掌握的“简约化”技术
% ~3 i x& U0 ]6 M# r& C3 A20多年前, 国家农业部曾在鄂西投资大范围开展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推广,从1983~1987年,农业部和参加推广的州、县投入的专项经费达数百万元, 因地处偏僻,外来蜂场少,无西方蜜蜂饲养示9 p) H- F3 ?3 w( T5 N( a0 y F, N/ d
范,加上中蜂活框饲养技术从过箱、造脾到取蜜、饲喂、防病等各个环节的技术难度大,不易全面掌握,疏忽某一环节即导致新的饲养方式失败。据在当年鄂西活框技术推广重点的鹤峰县调查,从1981~1990年,鹤峰县长达10年推广活框群超过+ q$ u9 E1 r# x% k) H
3 000群,20年后仍能以活框饲养的中蜂不足300群,技术巩固率不到10%。其次,过箱后的活框饲养群最易见的蜂病是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防治药物能导致所产蜂蜜残留污染,还有加入石蜡的巢础和用冰醋酸防治蜡螟,无法使产品达到有机档次。3 R* y7 _# Z0 d* [
4 与中华蜜蜂国家级保护区相适应的饲养模式
/ N, w( ?" N$ J) h% Z) M/ x林区已于2008年向农业部申报“中华蜜蜂国家级保护区”, 其目的是达到原生态的中华蜜蜂自然种群的稳定与增加。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物种种群的稳定不宜用人工方式促进,采用活框技术饲养改
( Z" }# D' ^9 f7 K, d变了本区中蜂原有的生物学特性, 与保护区建设的目标相异。2 @/ D0 _; ?6 o( l, R
站在经济的角度,饲养中蜂需要取得应有的效益,以自然分蜂增加种群的数量,从而增加单场而不是单群(桶) 的经济收入,较符合“自然保护” 目的。
: V9 v, l3 d7 Y1 k% Q9 ~5 传统饲养需要改进的技术环节1 R6 a% ]7 @6 h" n$ ]
5.1 取蜜
- Y: l$ e2 n1 ~从外观上看,传统饲养所取蜂蜜黏稠度高,浑浊不透亮,这是因为取蜜部位深人到了储粉区,蜂蜜中混有较多蜂粮。此外,所取蜂蜜采用纱布过滤, 网眼稀疏,蜂蜜中的蜡渣和花粉多所致。因此,研究取蜜部位和专用容器,选用适宜目数的过滤布较为重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