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0 H7 C2 K8 |由于感染囊状幼虫病,政和县境内许多养蜂场蜜蜂大量死亡。得知这一情况,20日至21日,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副院长周冰峰、方文 1 m' i6 `, c; m
富两位教授赶赴政和,深入养蜂场指导蜂农提高蜂群抗病能力,并采集了影像资料和实物带回研究。(徐庭盛 摄) 5 Z, J6 r; T9 n+ Z
4 ^( p! {# w( V% c8 C3 C: Z% N看着空蜂巢,养蜂户一脸无奈。(胡信果 摄)
9 j- }& u/ H; Q1 ^% _ Q4 x5 G
7 k5 [; |0 h6 l% m3 X l0 ?
% r/ X! r' S+ P- ~% K( ?9 s" ]* x+ g5 [0 L# P7 G
“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我养的150箱蜜蜂已飞走、烂死93箱,囊状幼虫病让我损失惨重。”23日,延平区太平镇岳溪村养蜂大户陈孝锋告诉笔者,“好几个清晨,一大片黑压压的蜜蜂从养殖场飘向空中。它们这是在集体逃命,逃到山林深处去避难。” ) i+ T0 i4 o, `6 ]3 x
" g+ Y8 ? f1 L3 ^' ?' F$ r q9 v 据南平市蜜蜂协会统计,从今年3月中旬至今,南平市1000多名蜂农共有近万箱中蜂受囊状幼虫病影响,造成70%左右蜂群或飞走、或死亡。
# K2 E. j- _2 w0 w+ ~ s+ ?% q1 ^- {4 C
染病蜂群常整群死亡
9 ~% N; G) W: I% `5 M7 v
; ?% Q; e# K1 X4 Z" I4 \ “只有中蜂才会得囊状幼虫病,而闽北蜂农大多数养的是中蜂,所以这次损失较大。”南平市蜜蜂协会会长兰帝明介绍说,“囊状幼虫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普遍发生的蜜蜂病毒病,其病毒随着饲料进入未封盖幼虫体内后大量繁殖,幼虫于封盖后死亡。实验证明,2至3日龄的蜜蜂幼虫最容易感染。每只病死幼虫体内大约有1微克病毒,大约可使3000只健康幼虫发病。”
/ g2 K) R0 l7 B) J: o5 U9 u. G, b. a, q4 t
兰帝明告诉笔者,发病严重与否主要与气温有关。温度低,温差大,特别是早春寒流袭击后,蜂群又处于繁殖期时容易发病,病害传播迅速。广东、福建病害发病高峰期一般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以当年11-12月及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为最高峰,4-9月通常病害下降。 - `; s5 s- [/ ]
, V* y4 k+ J3 G
西方蜜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抗性较强,所以发病轻微,一般都能自愈。但中蜂对此病的抗御能力很差,蜂群染病后常整群死亡。“全村1000多箱蜂,目前仅剩下200多箱。”延平区樟湖镇武步村养蜂大户吴金福满脸痛惜。
* I- {1 K4 s8 ?" T. R( D夏秋时节病害可自愈 ( W o8 X6 b0 x; [
* w3 C2 F0 u8 @3 X, t: G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优良蜂种,具有抗病、抗螨,易于定地饲养等优点,特别是对山区气候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利用山区大宗蜜源及零星蜜源上有着西蜂无法比拟的优势。
9 }1 ^5 W" C" B3 f, T1 l3 M
& n* D, R ]% F% Z2 d* U! W# e “到了夏、秋,这个疾病会自然好转。因为夏秋温度稳定,天气干燥,蜂王减少产卵,成年蜂与幼虫比例大,为了度夏,群内一般饲料较足,幼虫饲喂好,发育健壮,少量病虫很快被清除,残存于巢内的病毒在干燥的夏季迅速失去感染力,病害可自愈。”不过,兰帝明也提醒蜂农,被囊状幼虫病毒污染的饲料比如蜂蜜和花粉,是重要的传染源。蜂场人员随意调换蜂群的巢脾以及迷巢蜂、盗蜂等都会造成蜂群间疾病的传播。当前,蜂农要加强在饲料环节上的控制,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扩散,尽量减少损失。 " u) k( g$ G3 V1 G C6 G k9 L
' q: i- L0 p0 J& P4 R 相关链接>>> ) ?) _3 v$ K) b, B
2 b, y" F( s1 ? [ 囊状幼虫病的典型症状是幼虫封盖后3-4天仍然不能化蛹,虫体伸直,头部朝向巢房盖。患病幼虫体表完整,表皮内充满乳状液体,此时若用镊子将病虫夹起,整个虫体像一个充满液体的小囊,故取名为“囊状幼虫病”。患病幼虫的体色由正常的珍珠白色变为淡黄色,再逐渐变为暗褐色。病虫的头胸首先变黑是囊状幼虫病的特征。病死的幼虫不腐烂,没有臭味,逐渐干枯呈龙船状的鳞片,容易被工蜂清除。 & w# x' J% c' |6 @0 g
" ]3 _ F. a4 ?8 E6 q6 l6 O- o 囊状幼虫病防治方法
[1 S4 @ b0 g- A5 }: M+ ^8 h6 ]
1.保温。早春和晚秋,外界气温较低,应注意蜂群保温,减少开箱检查次数,过弱的蜂群可进行合并。当蜂群内饲料不足时,要及时补充饲喂,以保证蜂群正常生活需要。在蜂群大量繁殖期间,应补充花粉、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蜜蜂对疾病的抵抗力。 0 I7 q4 F$ v% E4 p0 F, S; u# C
( {2 o( y. V N. c3 n
2.消毒。换箱时,对蜂箱和巢框可用1%~2%氢氧化钠溶液洗刷消毒,亦可用沸水浇淋消毒。已发病的蜂群,将巢脾提出,用小镊子夹去病死虫、蛹,然后用2%的碘酒涂擦消毒巢房,再用75%酒精脱碘。
6 Y+ G* ]0 }5 ~7 c$ ^7 n# Z* v5 |4 u; u
3.断子。将母蜂用铁纱罩罩在脾上,迫使母蜂停止产卵,在一段时间内断子,以减少病源重复感染机会。
* L5 [5 d$ p0 M! V
3 t. h- K. q9 c" c, P7 Y9 x; } 4.选育抗病蜂种。选择无病群或病后的蜂群作为种用群,培育蜂王和种用雄蜂,对其子进行抗病能力观察,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作为种用群,淘汰那些抗病能力弱的蜂王,换上抗病能力强的蜂王。经过系统选育,蜂群可增强抗病性。 Z; G. _/ _' t I9 v( W
! V: l1 b+ O* [% h* { 5.药物治疗。药方:山乌龟20g、甘草6g、虎杖6g、多种维生素5-10片。用法:将药用冷开水浸泡30分钟后,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煎熬5分钟,滤出药液,再熬1次,和并滤液按1:1的比例加入白糖配成糖桨,再把研细的多维粉加入,调匀后喂蜂。每1剂可喂10-15箱蜂,隔日1次,连喂4-5次。(大武夷新闻网); y- x0 f8 r0 c8 g0 F# s ^- p# [
8 t; ^- L7 e. p
文章来源: 东南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