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4|回复: 3
收起左侧

蜜蜂的病虫害防治(2)

[复制链接]
积分
546
在线时间
327 小时

286

金钱

0

回帖

546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11-8-16 13: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 10-3   腐烂的患欧洲幼虫病幼虫  b* v# |* Z- h9 i
; u# W2 i* d; \) B5 @
    若病害发生严重,巢脾上“花子”严重,由于幼虫大量死亡,埠群中长期只见卵、虫不见封盖子。
$ |; H" v) E9 P. P0 v; _+ ^( s1 Q) R$ w4 y; `
    ⒋蜂房球菌在蜜蜂幼虫中的增殖9 V0 d, {2 d9 e/ {

. o. n0 w: R" @2 ]9 X  [- [    蜜蜂小幼虫吞食被蜜蜂球菌污染的食物后,该菌在中肠迅速繁殖,破坏中肠围食膜,然后侵染上皮组织,有时病菌能几乎完全充满中肠,绝大多数病虫迅速死亡,少量幼虫可能意外地(可能是病原苗繁殖量少)存活至化蛹,在幼虫化蛹前,肠道内的细菌随粪便排出沉积于幼虫巢房壁上,其中的蜂房球菌能保留数年的侵染性,成为重要的感染源。% l6 R0 w0 C& y
. h. S8 s' u+ X- R' T; e
    ⒌蜂房球菌在蜂群中的传播
" W3 V6 v% D, r$ h: O4 m5 a$ I& K/ {4 \0 p9 X
    子脾上的病虫及幸存的病虫是主要的传染源,内勤蜂的清洁,哺育幼虫活动,将病原菌传播至全群。群间传播主要是由于调整群势,盗蜂、迷巢蜂等引起。
+ N  s2 x5 l/ t! K6 L# ~# M- X( c; I
    ⒍欧洲幼虫腐臭病的流行规律4 z1 s' u6 Z1 a4 Q& O

; P/ A$ E& X  U( m3 t    病害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南方,1年之中常有2个发病高峰。1个是3月初到4月中,即油菜花期到荔枝花期,另1个是8月下到10月初(福建南部可至12月)。2个发病高峰期,都基本与蜂群繁殖高峰期相重叠,即与春繁、秋繁相重叠。5 ]  Q! _( t( r

" U1 ~( q! m" C5 H; X3 P1 F    蜂群内幼虫多,抚育任务重时,病害易发生,抚育任务轻时,病害轻。所以,病害常见于繁殖高峰期、弱群,大流蜜期的到来,病害常常“自愈”,可往往随采蜜期过后,开始繁殖下1次适龄采集蜂时,病害又抬头。
# s/ B: Q; K" s& z" H* @
5 ?: J& y* |- ]' P( ~+ t9 ]) t    ⒎诊断% a  R0 s/ `* Q6 }* o* G

' P# ^' x5 x8 O    ⑴利用典型症状诊断
! f+ R1 o+ N3 q6 K2 a& G. \# H* C* n$ L9 k& p
    先观察脾面是否有“花子现象”,再仔细检查是否有移位,扭曲或腐烂于巢房底的小幼虫;⑵病原菌诊断
' O0 T* g. f8 A+ U  B8 S) c% r% ?. ~. \- \4 ~; R3 D
挑出已移位,扭曲但尚未腐烂的病虫,置载玻片上,用两把镊子夹住躯体中部的表皮乎稳地拉开,将中肠内容物留在载玻片上,里面有不透明、白垩色的凝块。挑出凝块,按细菌简单染色法染色,油镜下可见大量病原菌。健康幼虫的中肠不容易解剖,而且中肠内容物是棕黄色的。
5 M; k1 O2 a% U( X  q! A. f
! k5 W; O. [9 t, n2 T    ⒏防治
- C7 b+ B9 Q+ s& S; A' N* @$ q4 J
    西方蜜蜂上欧洲幼虫腐臭病一般不甚严重,通常无需治疗,多数蜂群可自愈。而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常十分严重,严重影响春繁及秋繁,而且病群几乎年年复发,难以根治。但由于病原对抗生素敏感,病群的病情用药物较易控制。需注意的问题是,要合理用药,严防抗生素污染蜂蜜。
# x* E/ ?! H6 \6 ^7 |
/ r9 E% p# E/ N9 m! `% ~3 D    ⑴预防方法
+ |% ?* l" ^4 A8 r: V* v. P# f; [9 v) A: p% x
    ①选育对病害敏感性低的品系;$ y+ e# u6 d/ c; |1 W$ f% H' T9 k

1 G+ t/ i2 n8 o    ②换王,打破群内育虫周期,给内勤蜂足够时间清除病虫和打扫巢房;6 w, S4 V& Z' D4 v
- g  e/ k  Y; t: m, L
    ③病群内的重病脾取出销毁或严格消毒后再使用(消毒方法参见美洲幼虫腐臭病的防治)。7 b' G" R+ E' H% h. ?. ]
* ^+ @; v3 r6 C
    ⑵施药防治2 J- t7 [# w2 O* _1 v
7 U2 `/ X1 }) n* R; n; p
    ①抗生素糖浆配制常用土霉素(10万单位/10框蜂),或四环素(10万单位/10框蜂),配于饱和糖浆内喂病群,但易造成蜂蜜污染。建议配制含药花粉饼或抗生素饴糖喂饲。含药花粉的配制:上述药剂及药量,将药物粉碎,拌入适量花粉(10框蜂取食2~3 d 量),用饱和糖浆或蜂蜜揉至面粉团状,不粘手即可,置于巢框上框梁上,供工蜂搬运饲喂。
0 R1 @2 z7 E- a+ z! Z0 m; q2 D; y9 w% n, F; C3 z+ [
    ②抗生素饴糖配制224 g 热蜜加544 g 糖粉,稍凉后加入7.8 g 的红霉素粉,搓至硬,可喂50~60群中等群势的蜂群。重病群可连续喂3~5次,轻病群5~7 d 喂1次,喂至不见病虫即可停药。
4 u7 Y6 B4 D, K& e5 ^8 u  d6 c! t; u: Z: b
    三、蜡螟的防治
7 g- L! y8 h+ F, X! g- B/ z4 ^! ?  U6 R) W2 E; q
    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危害蜂业的蜡螟有大蜡螟和小蜡螟。蜡螟的危害主要是在它们的幼虫期。
! \4 N1 n6 C$ P5 O
0 M, a1 w5 X* n8 |6 Q$ a# g" m    蜡螟属世界性害虫,几乎遍及全世界养蜂地区。它的分布主要受长期寒冷的限制。在高海拔地区,大蜡螟没有或很少发生。而在东南亚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大蜡螟危害相当严重。5 T7 R' w% I- S( Z( r0 J9 m
& T1 N! p/ V% _1 _3 Z( B
    大蜡螟是蜂产品最重要的害虫,每年都给全世界专业养蜂者造成严重的损失。大蜡螟给我国养蜂业造成的损失尚无准确估计。它们对中蜂危害特别严重。大蜡螟只在幼虫期取食巢脾,危害蜂群封盖子,经常造成蜂群内的“白头蛹”,严重时白头蛹可达子脾数量的80%以上,免强羽化的幼蜂也会因房底的丝线困在巢房内(图10-4)。5 l8 q/ C# M- s3 w( S: q' q% A
; _0 m$ f) A. g* L
1 a; c2 `! c' V& P

" S( u" V) U5 `" Z* b图 10-4   受巢虫危害的“白头蛹”症状& T! V7 v9 m) T8 s% j

) |( Q" @; K9 X: E    ⒈大蜡螟的防治8 Z. m8 X: A7 C

! N# `; g8 ~( [. V4 T    ⑴形态特征# |1 m0 q9 e6 l- ^+ o5 N# O" P! k
* v0 W) y4 A7 C2 l3 ?+ E
    卵呈短卵圆形,长0.3~0.4 mm。表面不光滑。卵颜色初为粉红,后转化乳白,苍白,浅黄,最后变成黄褐色。卵块为单层,卵粒紧密排列。6 b% \( C. r6 F5 d" P9 e
- c2 m' m6 n( R2 @# @* D1 s# c
    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呈乳白色,稍大后,背腹面转成灰和深灰色(图10-5)。老熟幼虫体长可达28mm,重量可达240 mg。. j5 D% v" U8 j- D* K) q
5 g! v6 L0 }* ^7 R% R
/ x3 A$ {6 O( q/ r  c8 Q0 V9 z: m: u

7 h% t; {* M' m( ]% L图 10-5   大蜡螟幼虫(大巢虫)
* B6 V" Y- \& k$ Y
0 P0 |& y7 X- E6 v4 j* M    茧通常是裸露,白色的,但有些茧也会被黑色粪粒或蛀屑包裹。长达12~20 mm,直径5~7 mm。常在箱底和副盖上结茧。1 x6 M. }$ {2 B6 |
# Z4 S  x4 o4 t

2 a; Q1 [* R- Y4 b9 D& s$ _- S/ K( H& g$ {- V. f  V
图 10-6   大蜡螟成虫( m6 x: [- W) N/ A! t% k
! x6 S, \8 y7 s: J3 e
    蛾颜色呈银白色,而以虫脾为食的蜡螟则呈褐色、深灰或黑色。成虫雌蛾体大,平均重可达169 mg,体长20 nm左右。下唇须向前延伸,使头部成钩状,前翅的前端2/3处呈均匀的黑色,后部1/3处有不规则的亮域或黑区,点缀黑色的条纹与参差的斑点,从背侧看,胸部与头部色淡。雄蛾体较小,重量也较轻。体色比雌蛾淡,前翅顶端外缘有一明显的扇形区,颜色也相对较淡。雌雄蛾的大小和颜色,根据不同幼虫食料变化也很大(图10-6)。
3 M1 F+ _$ J: R% i. ~8 `4 z4 P+ W/ K' f4 m7 K% @$ M
    ⑵生活史和习性9 q* ?2 V! A; F) O
0 q2 h: m: a7 V3 o" k/ c
    大蜡螟的生活史为2个月左右,长可达6个月之久。就周期较长的来说,休眠发生在前蛹期。在我国南方可发生3~5代,且有世代重叠现象。: l$ }4 T$ ^2 u7 t
1 Q% t1 L# K8 J; _7 B( {( |
    成蛾羽化后既不要食物也不要水分,一般
: H  [0 c$ `5 A8 a3 H# Z' R
9 S  i7 s# e  K- P6 T  [8 E4 H+ O  @    经过5h以上才能交尾,多数在4~10 d 后开始
& ^% A' U. I% t' y3 S6 v+ z( X; }% ^, O  G  Q! [) J7 k
产卵。产卵期平均3.4 d 。产卵量600~900粒之间,个别可产1800粒卵。产卵位置多在箱壁缀隙中。
% S0 y( K5 [# G7 q1 R8 a! j) B5 F! F, I: ^8 g
    蛾寿命在3~15 d ,在30~32℃条件下,多数交尾过的雌蛾会在7 d 内死亡。35℃下,寿命可达10 d 。温度较低,雌蛾寿命会延长。雄蛾寿命较短。平均约为5.5 d 。
8 [1 p3 l7 @% H9 A) d4 S: M  n# u* b& f4 }+ q
    卵在较高气温(29~35℃)下发育快,卵产下3~5 d 后,即开始孵化。在18℃下卵的孵化期可延至30 d 。将卵短期暴露在极端温度下(46.1℃以上70 min,0℃以下270 min)会引起卵全部死亡。
) g& f* \! `: W! k) B5 y4 X: g3 O6 i# L2 k: Z1 x2 z
    湿度对卵的孵化影响也很大。相对湿度在25%~35%时,有1/3的卵不能孵化。高湿环境比低湿环境有利卵的孵化,使卵期缩短1~2 d ,死亡率下降14%。但是,湿度高于94%,卵易发霉;低于50%时卵易干枯,最适湿度为60%~85%之间。/ Q' T7 d) c  B" n/ u/ B$ M3 y

& X0 k% _* c9 |# B5 k4 c9 a    幼虫期在45~63 d ,初孵幼虫有蚕食卵壳或怕光的习性。幼龄幼虫会先取食蜂蜜和花粉,随后会从巢房壁外部钻进花粉内,逐渐向巢脾中部延伸隧道,在那里继续取食、长大,免受工蜂的清除。
7 l' I+ }% Q3 y
6 ~! v4 Z  S3 f( w    幼虫发育最低温度为18℃,最适温度30~35℃,相对湿度80%有利于幼虫发育。初孵幼虫活泼,爬行迅速,2龄以后的幼虫活动性明显减弱。1 d 幼虫体小,不易被工蜂清除,上脾可高达90%。幼虫期一般6~8 d ,1~2 d 食量小,对蜂儿影响不大。3~4 d 食量大,钻蛀隧道,是造成白头蛹的主要虫期,5~6 d 幼虫个体大,在脾上取食,易被工蜂咬落箱底,不再上脾。: x" B3 L: v* X$ S, K3 P

1 ~% k. a% n1 o+ |    在蜂群内,大蜡螟幼虫的生长速率是极其惊人。如果食料与温度条件适宜,幼虫在孵化后第1个10 d 内,体重每天就会有成倍增长,这样快的生长速率说明,一旦蜂群由于中毒或其他原因造成群势严重削弱,蜂群内的所有巢脾即可在10~15 d 内被幼虫毁坏。
0 J" [5 n( `- v" D+ t
/ z2 A$ ?: T1 C( ?5 @& m& O    发育中的幼虫实际上取食蜂群里的所有蜂产品,特别嗜好黑色巢脾。如果大蜡螟幼虫缺少食料,蜜蜂幼虫也将受其危害。在温暖季节,许多幼虫常在蜂箱底板的花粉和蜡屑中生长,但在经加工的蜂蜡,如巢础或巢蜜上的新蜡上,幼虫无法完成生活史。6 i7 o8 G7 `# |  ~# U$ {
  {2 @% `' O5 t
    最后1 d 幼虫结茧前会停止取食,找适宜的场所吐丝作茧,通常老熟幼虫会钻入巢框或箱底裂缝处聚集结茧化蛹。少则几十,多则成百,茧呈圆柱形。
9 ~1 z6 l5 B. w  V1 U: q
# ]' {" T2 S7 i1 R    前蛹期的幼虫体显著缩小,体色加深,由浅黄色→浅褐色→褐色→深褐色。蛹多数在傍晚5时后羽化,30℃时蛹历期最短。越冬虫期通常为老熟幼虫或前蛹阶段。
/ s& P. h- {/ Q0 f; d, K) f; P8 ~, h. J
    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e$ C3 ^) M+ ?; o

  `3 ?4 m: _1 j8 d3 h6 |  G1 M    与温度的关系:大蜡螟的发生与外界温度有很大关系。卵和幼虫的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30~35℃),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使大蜡螟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 n( r  B+ |2 T* p& p% p# E% P( i& f0 T+ E- O
    与食料的关系:纯蜡和新脾对大蜡螟幼虫发育不适宜,会造成幼虫发育中断,成虫个体变小,产卵量下降。中蜂群常更换老脾,对抑制大蜡螟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QQ
QQ
积分
5753
在线时间
3692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长沙市

8626

金钱

2032

回帖

5753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1-8-17 22: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幼虫期那么长,有一条就够他破坏的 了,怪不得,中蜂怕巢虫
积分
31
在线时间
21 小时

25

金钱

2

回帖

31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3-5-8 17: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下,怎样使蜂群强大,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8848
在线时间
3596 小时
居住地
河南省

1万

金钱

3499

回帖

8848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3-5-8 17: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的病虫害防治(2)
  ?) o6 U! j9 ^2 O0 Mzheyangdetieziweishenmeyaojin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5-1 23:42 , Processed in 0.211646 second(s), 28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