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寻找野生蜂
: P8 W2 ]; @& N2 j; a
# Y. Y+ V% N4 x) u: a v" P3 K* J蜂群常巢居在向南的山麓或山腰中的树洞、岩洞、 土洞、林中的坑沟、田埂、古坟内。野生蜂绝大多数是选 择树洞而居,其次是岩洞及古坟。凡黄姻能闯人的洞口,里面不会有蜂群。" S7 |5 N& u" e9 Q
5 N, k7 E6 O/ P1 I% w8 ^( T( H
二、诱引/ O( C+ w' M3 E8 x5 C* [" M
* E' Y+ q3 S% r7 s) ~7 ~& A5 S
(一)选择地点& f, i2 B/ q2 N
5 e) i) A" ]8 x+ ~) L诱引野生蜂的地点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K1 U5 ?/ S" b5 \# V* d6 I7 l
9 s3 g* J- z! k(1)充沛的蜜粉源。( o5 F H2 l6 a$ v* | F4 k
: ^' }$ T* P# S
(2)理想的小气候。夏季诱引应选择荫凉通风的场所,而晚秋应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诱引箱设在坐北朝南山腰的岩洞下最为理想。还有屋檐前、大树下等也是较好的地点。(3)突出目标。突出目标易被侦察蜂所发现,而且蜂路会畅通。突出目标主要有隆坡、大树孤岩。
$ H, [5 f2 c8 ^3 f
5 {+ Y! o5 s5 b' w: }8 G(二)选择适当的时机1 e- s6 V( n* R& Q$ o m3 n M) m
+ r- p! V. e# j' D" J Q+ K2 f诱引对象绝大部分是分蜂群,其他的如缺蜜被迫转移的;被巢虫逼迁的(常发生在群势衰退,巢虫猖獗时期);被胡蜂侵害逼迁的(常发生在夏秋蜜源枯竭地区);被姻破坏逼迁的(常发生在寒冬初春腿类觅食困难时期)。因此,应视当地具体情况,抓住时机诱引蜂群。
' `9 ?0 t9 r4 ~4 k: a/ C% g6 T4 p6 U8 Y+ k( J
(三)准备箱具
# X# e" C+ c" i3 F: C- D! q6 \1 k) y, _6 v G. G" ^; L
诱引箱要避光、干燥、洁净,没有木材或其它特殊气味。
, |; l" ?7 s+ X1 |; F J
0 E- ?3 a( E: N, P+ {- t(1)有“疤”箱:具有脾基的有“疤”箱桶。经过蜜蜂投居1~2天后过箱,留着新筑脾芽的箱桶尤其理想,巢门保留几个小孔即可。常见的蜂桶下口的口径约30厘米,口边打几个手指大的缺口作巢门,离口约20厘米处纵横串几根竹条,竹条上面铺棕皮。棕皮上面再塞紧稻草或麦粮草,然后安置在乎坦石块上面,桶的上口用棕皮封住,并覆盖树皮石块。+ R" z! t1 p' A4 g- }9 H$ p
; T$ k' `, n7 ~. r ?+ P" L
(2)新式蜂箱:为使诱引到的野生蜂同时接受新法饲养,可采用新式蜂箱。在箱内先排4—5个穿上铁线及窄条巢础的巢框,不宜用全框巢础,隔板外的空间应用软草塞满。如巢础经蜂群筑成脾芽,效果更好。新式蜂箱巢门只留3.3厘米宽、1.1厘米高,在排放以前,先把巢框和内盖钉牢。蜂箱排放最好依附岩石,并把箱身垫高,左右迭好石块保护,箱面加以覆盖,并压石头,以防风吹、雨淋及黄褪等的侵害。8 d3 }" K4 W; c& y
4 F- e+ m) @" F: ~) W( A- h% H(4)定时检查。放箱诱引,要定时进行检查。分蜂季节一般3天检查1次。久雨初晴,要及时检查。发现野生蜂进箱,待傍晚蜜蜂归巢,闭好巢门搬回。旧式箱、筒最好当晚借脾过箱。
# ~3 |' }( J0 _. ~0 B
* ]5 s; q) E1 ]! C2 u三、猎捕7 [; O# F4 f- l' ~0 S+ ]
" w F; z7 q. \# K猎捕最适期是立夏和秋分左右。
2 L0 V, N9 @ B9 a# }2 m
% G* s7 O S( V& W" [+ a; V5 H(一)觅巢法, t+ ?2 H# f: a9 O$ R
' D2 J$ I& L: u" S9 e' x; Z(1)搜索树洞:可选蜜蜂采集活跃时期,沿林搜索空心有洞的大树。
! f5 W5 {' Z0 o$ j& p( c, ?* P k0 G( A- V( u; h3 W8 z$ v
(2)追踪工蜂。择晴天蜜蜂采蜜最盛时(上午9小1时),守候在山谷的出口处,留心观察回程蜂的飞行路线;在阴天可静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如飞声尖,消逝快,则蜂巢距离很远或是出巢蜂,不必追踪;如飞声长且慢,蜂巢就离得近,要加紧追踪;观察花上采满粉蜜归巢蜂的动向,如有5~7只飞往同一方向去,沿着该方向可能有蜂巢存在。如果蜜蜂愈来愈多,方向各不相同1附近就有很多群,采取交叉线定位方法,也能找到蜂巢。当蜜蜂采好粉蜜飞时,往往会打1~3个圈子,然后才笔直向着蜂巢飞去。打一个圈的,蜂巢不会很远,打3个圈子的,蜂巢当在2.5公里以外。如果飞行离地3米左右,其巢在0.5公里左右,如飞行离地6米以上,蜂巢较远。. Q$ f+ Y. x6 T
! q$ j, W& r1 `2 t& w" v* C+ N+ Q
(3)观察运水蜂:人山找蜂时,要留神水源边沿,如果发现有运水蜂,表明附近有蜂巢,运水蜂的下降和起飞时也是打圈子飞行。如飞来时,打圈是逆时针方向,而回去时是顺时针方向的,表明蜂巢在山的左边,如打圈子的方向与上述相反,表明蜂巢在山的右边。. O$ V2 i" w. g8 o9 Z
) t. v. C0 ?( i# E: R(4)蜂粪示位:工蜂认巢飞翔时,常在蜂巢附近周围排下黄色粪便。蜂粪一头大一头小,一般大的指向蜂巢。
- B/ I3 Z$ t/ B6 B: ] q
3 h D2 U/ V* l% B. {(二)捕收技术 4 _# p+ R* L/ _) y% o E) d
: y8 l# d& t4 b% B; Q3 \, S" Q+ n# H
发现野生蜂巢,要准备好刀、斧、凿、锄、喷烟器和艾束、蜂笼、蜂箱、面网、蜜桶等。猎捕要在午后进行。
0 ^3 [. p0 o1 L! f w$ ~
, N# v! n/ x; i& {5 e(1)树洞、土洞:先封洞口,避免蜂涌出螫人,再凿开树洞或挖开土洞。巢脾暴露后,立即熏烟驱蜂,由下而上、自左而右驱蜂群离脾结团,接着割取巢脾装框,再收蜂人箱,巢脾割完后,蜜蜂都已吸饱不易螫人,可用手捧取蜂团进箱,移人大部分蜂团后,因蜂不离群,可将洞内余蜂驱散,把巢门靠近原巢口,蜜蜂自动纷纷人箱,操作中如未发现蜂王,要仔细检查洞内和周围。% G) l3 j, s/ g2 E5 E! U
5 @2 N% @( X+ C- a
(2)岩洞:住岩洞的野蜂,如凿洞困难,可智取:保留一个主要进出口,其余全用泥封闭,然后用脱脂棉花蘸石炭酸塞进蜂巢里面的下方。洞口插入一条玻璃管,管口通人转运蜂箱。蜜蜂被石炭酸味所驱迫,纷纷通过玻璃管进入转运蜂箱。见到管中蜂王通过,且洞内蜜蜂基本脱尽,就可搬回处理。
- N n( F' p8 [ @7 l! u( Z4 H/ d8 g v9 {) h: y/ [
(3)收蜂团:分蜂群飞出先团集在树枝、屋角等处,作短暂的停留,此时最易捕获。其收捕方法是:先向分蜂群微喷水花,使蜂团安静,用收蜂笼置于蜂团上方,下面用手或软帚轻赶,利用蜜蜂向上性,蜂团就会很快进入收蜂笼,然后拌进蜂箱,如蜂团栖集的树枝不大,可直接震落于纱袋中,带归人箱。如发现过境分蜂群,可用水或沙迎击,蜜蜂受阻即坠落结团,从而捕获。如发现分蜂群刚进入墙洞或树洞,可采取将空巢箱排列好几框巢脾,放置洞口,使出洞的蜜蜂不能回洞,便投入巢箱,最后蜂王也会自动投入巢箱。
( g9 v% V8 h3 Q( R! x# ]# l% M8 m/ G |$ B
(4)复原巢。不同蜂群对蜂巢环境条件要求是相同的,利用收捕后的原巢穴诱引野生蜂效果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