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25 21: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对蜂蜜名称进行辩识 + g6 g5 g$ I8 |( m5 n2 J
二、产地与购买处的辨识
+ E+ b5 g: c0 ^. H3 r2 T" \三、色、香、味的辩识
. R' O6 r% ]: F. X3 j( A四、浓度的辨识
3 g" v8 J6 c; s. [五、结晶的辨识 7 v' L o7 Z& }" e" j1 h( n! M
六、价格的辨识 / j8 N0 ~. l! a, h
2 v3 Z* Q# N, n2 `
一、对蜂蜜名称进行辨识 ( g5 B6 O/ J: r8 @" K6 n
4 ^, M! ?) r2 z* [ L
新国标执行以后,蜂蜜的命名是按照所采花种来命名的。 + i3 q5 g: ~0 v* j' z, `7 g9 ]
6 } q6 w. e0 m ~' P8 v2 O+ @ 一般来讲,蜜蜂会在蜂箱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采集植物花蜜,如果此范围内是大面积的作物,比如油菜、槐花、椴树、枣树等等,那么就可以形成比较单纯的油菜花蜜、槐花蜜、椴树蜜、枣花蜜、荞麦蜜等等。
' u+ l' m+ Z+ i4 o! l
- G0 A( r) s% M5 ] g7 \# X 有些花开是没有蜜的,有些花开虽然有蜜,但是无法形成大量的商品蜜。所以,购买能够普遍形成大宗商品蜜的产品是比较可靠的。
- o4 J0 _9 F* d. F: a/ n- S8 m% j% n- i( p
购买以下蜂蜜是最保险的:百花、油菜、槐花、椴树、枣花、龙眼、荔枝、柑桔、紫云英、向日葵、荞麦。
4 t/ P. H: h* ~, w- D) T) h
0 O+ c1 M ?0 Y" F/ W 有些蜜是复合的蜜汁,添加了相应的植物产品,比如银杏蜜、芦荟蜜、人参蜜等等。 ) e: n. _( ^0 K: N% z8 E
: F! I$ t# E: h6 G3 p, _7 u 有些蜜是真蜜但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比如雪脂莲蜜,“雪脂莲”是什么植物?谁听说过?实际上是是苕子。 7 H; p: P9 I) y' f1 X
2 m6 ^- c. E. |6 d) f& h$ v 有些蜜是根本不存在的,比如雪莲花蜜,想想看,雪莲生长的环境,又高又冷,蜜蜂能飞上去吗?这里为了免伤和气,其它的就不多说了。有疑问的顾客可以多请教一些人,自然能辨识清楚。 9 L0 V7 @! z& d0 w/ `: ^
/ Z! d4 t+ Z d( i7 j: ?- X' F二、从产地与购买处辨识真假――主要针对散装蜜 & H" {2 R7 S1 J0 X. |! G% r" a y
6 C5 `6 P0 E L3 [! M3 W m 中国幅员辽阔,既使同一种植物,花期也有南北不同;有些因气候地理因素,东西南北植物种类差异,就能形成地方特产,比如椰子只能生活在海南等一带。 + z5 A" F. e- Y+ W
, o- {4 y# O. J& O+ V$ W7 @
在产地蜂农处买到产地特色蜜,一般不用担心。瓶装蜜或蜂产品专卖店,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 s$ s2 p5 W4 Z5 J% K+ c) f1 y, |/ z# d% p5 B- @' F) }' u6 T
这里略述一下各地特产,有失误的地方,请各位真正的蜂农出身的练家子指正! ) `8 w: R: b+ P! F2 A# `
b2 n6 b0 V8 ? ^椴树蜜:东北 0 _% O7 ^+ U) e/ H/ Q
: h$ ?# X% s: [3 F. ^
龙眼蜜:广西、海南、广东、福建
2 ^% L& C2 _9 M5 J
# m$ h2 `8 r4 ]( X( e* c7 e荞麦蜜:内蒙、甘肃、陕西 , H+ }+ W- w, |
$ i& o. g5 {8 e$ z0 S2 e
向日葵:内蒙、新疆
1 k9 W, _* k8 C! v; w* S4 y ^8 f" }* {4 V
党参蜜:甘肃……
6 l3 N$ o# x$ Y/ w" q( s( \" \+ m" K) ]# l! }5 ?
枸杞蜜:宁夏 9 B& B5 ~# r ~! v9 m6 H% X+ m
: w- t( D7 H% [: }
野坝子蜜:云南
: _2 v( K c, G2 H- J5 u* x# X) j
# \: ^7 u) x: l+ v鸭脚木:广东
# r2 F+ e: f/ \6 q9 M' V2 i: x p) b, V5 u" Y
特别注意的是,流动的小商小贩、假蜂农处,都是危险的地方。 ' n) O) p6 H+ p F! E1 x
/ y4 [' Z5 a" o. Y6 ^5 Y8 X 流动的小商贩,挑个担子走街蹿巷,卖了假货也不怕你找麻烦;这样一来,就苦了卖真货的,唉。
, u8 C. J; `8 c3 x+ E% k
! S8 ]5 p4 @9 Q2 ~3 X 至于假蜂农,如果是凭蜂箱里蒙人,倒是比较容易对付,你就看他蜂箱摆在哪里了,一般城市边上是不可能的――采蜜都是到村里、山里。也不要轻易相信这些人当着你的面给你摇出来的“蜂蜜”,有些人觉得自己亲眼看到人家摇蜜了,总不会假吧?可是人家前一天给喂了糖水,蜜蜂吐的是糖蜜,不是花蜜,根本没有营养,“眼见为实”可见也靠不住,呵呵。
2 E+ P" H G# C M$ e) R# v" i3 V* Y( C$ `2 H
不良蜂农的假蜜,用本帖的其它办法来判断吧。
5 @% q; J8 V# H4 Z) B' u1 }1 x+ p* U, t3 K$ d
三、色香味的辨识 - `6 ~0 K% B/ X+ j# X1 v
& [4 M% I! e, q) F% s) g; v9 e1 H; x 对于有真蜜消费经验的人来讲,这一招是非常有效的。即使没有经验,也可以鼻嗅舌尝眼观来判断,感觉不对就别买。 ' j$ a# K Z+ @( {! @7 O5 d- D
' H! W3 ~8 Z; N6 t6 V 除了百花蜜、山花蜜没有固定的色、香、味外,其它单种花蜜,大多都有特定的植物色香味。只是不同的产地,香、味会略有差异。 + S' ]& m5 l* C$ O2 {
4 ]0 _ s- v( B
不同的蜂蜜,会有相应的植物花果香气,有的闻起来就很浓郁,如荞麦、龙眼……有的闻着是淡淡的清香,如槐花,椴蜜……消费者只要曾经闻过相应植物的花香,或吃过相应的植物,就有可能判断出来。这是因为花蜜中含有相应的挥发性物质,这种物质正是花香和果香的主要成份。特别要提一下的是荞麦,闻起来味道奇怪无比,甚至有些人会认为是臭味,但吃的时候却是美味无比。比较受甘肃、陕西、内蒙一带消费者的喜爱。 ! ~; f5 F5 r" E5 B- W
: e# T- m$ z7 M3 V 光泽上,也可以大概来判断一种蜂蜜的好坏,那种有油质感的反光的蜂蜜,一般来说就是浓度不错的表现. 4 I. D& E$ E2 w+ I+ _' `# d$ U" p
) Q) j, r- E8 e- l- v8 b( Z
瓶装的浓缩蜜,如果在加工过程中,会有一个香味物质挥发后,回收重新添加的过程,所以香味和口感不会损失。 2 y& b7 g; F3 @( `# h
- n1 b7 O9 E v& S+ I' e9 }; ^) K
5 M5 S9 w$ T3 ^! i
另:近日有人说真蜂蜜有一股“米酒香”,并且用“温水一冲就化”,这是错误的说法,任何蜂蜜,都不该出现酒味,否则只能解释为发酵了!这是蜂蜜浓度不够的表现,蜜一定很稀,不易结晶或部分结晶,恰恰是这种蜜用水一冲就化。而真正的好蜂蜜,浓度高的蜜,在液态时,倒入水里,不搅是不会化的,如果静止不动,蜂蜜会沉底较长时间!!持这种观点的顾客,一定是被卖稀蜜而同时蜜发酵了的卖家所欺骗了!请大家注意。
: P+ ?, ]5 K5 c) f( A1 C" O) J `0 X! G9 g
很多人,会牢牢记住第一次,比如初恋,比如第一次吃到的假蜂蜜,他会以这种假蜂蜜的色香味做为他以后对蜂蜜的真假判断标准,我们碰到这样的顾客不止一个了,他们的口头禅是:“我从前吃的蜜不是这样的!”我的解释只有两种:一是从前吃的是其它蜜种,肯定会有色香味的区别;二是从前吃的假蜜!
: ^ T% S/ {* D# i5 z' }* W) R
0 ~- [& [6 r! ?4 | 从颜色上来分辨的时候,不同的单花蜜在液态和结晶态时都不太一样。液态时的蜂蜜,与该植物花色或果色接近,这是因为花蜜中即含有本植物花果的天然色素。
/ Q9 P8 P" i, z/ s4 [
2 k" L- E2 R4 r8 r& K 比如上好的槐花蜜,颜色是水白色,如果被蜜蜂采进去其它杂蜜,颜色会发黄;透光看的时候,椴蜜是浅黄色,龙眼蜜是黑红色,枣蜜是黄红色,荞麦蜜黑褐色,党参蜜是晶红或晶黄,向日葵蜜是黄色,柑桔蜜是浅黄色……. 6 [6 X8 P4 q h( \$ d# u) E1 e
' T& t/ Q% ^7 W9 B9 W; v
当蜂蜜结晶以后,深色蜜如龙眼、荞麦、枣蜜等,颜色会稍浅,
4 z+ o8 W* n/ T" D9 c
( G# G/ x/ S9 t 而水白色蜜和浅黄色蜜,大多变为白色、浅黄色固体。 % v& n$ M( G* B! H- E
% u6 H# j8 o* u
百花蜜和山花蜜,一般都是深色,发黄乃至发红发黑,但肯定不会有水白色,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为各地的百花蜜内容不一样。
) y6 Z) k# H/ \! h8 o: f5 ?% d
) @% e7 x! s! t# u 口感上来讲,纯粹的真蜂蜜入口后,除了甜以外,还应该有香感,回味也是甜和香的,有的人会觉得嗓子比较辣,稍有不适,再仔细回味后,除了党参、柠檬等极个别蜜种外,回味不应该有酸味,尤其是吃了单纯的糖以后一样的酸腐味。至于具体每种蜂蜜的口感,还真不好描述。每个人对味觉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本人目前唯一觉得口感不适的就是油菜蜜,稍带辣味,其它蜜都还蛮好吃。
4 K: {) C' Z& S4 `; c, k' k7 C& a& k8 u1 m+ S; h
一般来讲,目前造假的人只会说它的产品是“蜂蜜”或者“土蜂蜜”,一般不会造“枣花蜜”、“龙眼蜜”、“槐花蜜”这些特定的单花蜜,为什么呢?因为颜色易仿,而香味和口感不易造假,尤其是荞麦蜜,那个气味是无论如何也造不出来,就算造出来了,成本也高了去了。 # H6 h& c, R+ J0 S. ]9 h. p6 C
+ q5 l$ b' {9 x$ @
据说在河南、安徽、浙江等地,有公开售卖制造假蜂蜜的原料!是一种新的造假方法,不知道能不能造出单花假蜜来。 5 l4 W" @* D2 e! G; }
6 ?9 S7 o ]$ u& I' H9 m3 W四、浓度的辨识
" @7 O+ K6 Q& ?! A, f 浓度,是液态真蜂蜜优劣的判断方法,不是判断真假的标准。不论是散装蜜还是瓶装蜜,都是浓度越高越好――不得已而选之。另外,散装蜜中,也有可能存在浓缩蜜哦,呵呵。 ( I: {7 F0 a$ S6 p+ C
( B; t; C" e5 S# g
所谓“波美度”,就是对蜂蜜浓度的描述结果,度数越高,水份含量越小。 ; m2 X7 Q3 K) P2 O) f) w
6 f# N) l3 [$ ?- y9 l) K8 _) W
与消费者见面的蜂蜜,天然波美度一般会在38-42度之间,43度极其少见,那都是是巢蜜。南方蜜种会相对稀,北方蜜会相对稠,但也不绝对。油菜蜜遇到低浓度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卖不出价钱,蜂农不爱打高浓度的油菜蜜.油菜蜜极易结晶,所以一搭眼反倒看不出来稀稠,如果此蜜的结晶象大油一样有光泽,说明度数在38度左右,如果结晶很干,象粉状,说明度数要高于38度,越干越高。 / M0 e/ C) k7 l* i5 B5 h2 ^9 h' a
' s b0 E3 b$ ^7 P) a 从外观上来看,冬季,蜜会显得很稠,夏季天热的时候,冬季同样浓度很稠的蜜,此时可能变得有些稀; + X- h7 I; }, e+ _, S
$ X6 a% ?# |0 Y0 N B 目前由蜂场特供专卖店的未浓缩散装蜜,常见浓度,大约在39-41度,北方偶而会碰到超过42度的,南方少,如果一个店的散装蜜,全部是42度左右及以上的,就要怀疑是不是经过浓缩了。因为把巢蜜割出来当成散装蜜卖,那成本出不来。曾见淘宝上有卖43度槐花蜜,号称是已封盖然后取出来的,再看其价格,明摆着就是夸大了。首先蜂农不可能把槐花蜜做成封盖蜜,06年槐蜜严重减产,价格暴涨,取蜜越多越好;其次做巢蜜不会用价格高、花期短的蜜去做,须知巢蜜一斤在四五十上下了,用槐蜜去做巢蜜,有点犯傻;第三,封盖后再取出来,要破坏巢脾,摇也摇的吃力,那成本怕比售价都要高了吧,呵呵。 / {3 M+ l+ X* b$ c( O/ c
# Z' _ _7 F2 F" W) u9 h 瓶装蜜一般都在42度以上,由于是浓缩蜜,部分42度蜜种在夏季仍可能发酵!非得要浓缩到43度才行,这在天然蜜来讲,是不可思议的。天然蜜如果低于39度,也比较容易发酵。
% A+ ?. z |7 n Y" `* ~5 n! a% l& u0 x' M8 a8 ?
一般来讲,可以通过“拉丝、滴珠”两个方法,基本判断蜂蜜浓度。稠,能拉出长长的细丝而不断流,断流回弹有力,成珠状;或者滴到报纸、卫生纸上后,形成一个珠状,或者整个蜜珠保持一个半圆形的立体物,一两天,三四天后仍保持旧模样,没有水份渗透的痕迹,当把蜂蜜用手拭去后,会留下油渍似的痕迹,那说明蜂蜜的浓度很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