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虫病防治]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1 P0 r5 F, M7 I) @* R( I; n* j中蜂囊状幼虫病
7 c2 ?9 j; J# f9 z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俗称“勾勾病” “倒驱病” “蜂瘟”等。1971年我国首次发现此病,此病爆发时,传播速度极快,危害性很大,可造成30%~90%的蜂群损失。现在已经迅速蔓延至全国的中蜂饲养区。近些年来,随着辽宁省中蜂饲养量的增加,特别是东西部地区, 已经发现了一些蜂场出现了囊状幼虫病的典型症状,因此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综合防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 U( l, P. s" X+ l2 _1 症状
7 Z/ }. y; r; l0 y蜂群感染上囊状幼虫病后,6日龄大虫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图1),抽出后可见不甚明显的囊状物(图2)。体色由珍珠白变黄,继而变成褐色、黑褐色。封盖的病虫房盖下陷、穿孔。虫尸干后不翘,无臭,无黏性,易清除。
. n4 r! X1 u1 K7 F( ~2 d+ s2 传播途径
1 b# W( d; ]5 h; ]病虫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传播至健虫。早春及初冬,被感染的工蜂则是传染源。传染是经口进行,病毒随食物进入幼虫体内。
$ `- O+ d- l" c3 防治+ z7 E* K" q) ?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病毒传染病,在防治上至今未找到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只能采取加强管理结合药物治疗的综合防制措旋。1 I {( R: U9 o; |
3.1 选育抗病品种 广大的中蜂饲养者要充分认识到“同种不繁,近亲退化”的生物繁殖规律,应有计划的定期引进新的中蜂品系,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在目前,尚无治愈中蜂囊状幼虫病特效药的情况下,避免中蜂近亲杂交,选育抗病高产良种是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根本途径。
4 O/ L3 M6 L0 A/ q/ t3.2 适时换王针对发病高峰期适时换王,特别是中蜂,换王也是生产上的需要。换王抑制病害的意义在于:① 断子,箱内缺少寄主,切断传染的循环,减少主要传染源;②群内带毒工蜂无虫可育,出巢采集,新出房的工蜂因群内无病虫,无需清除病虫,不会受到感染,在哺育下一批新王产卵孵化的幼虫时不成为传染媒介;③ 通常新蜂王生活力强,带毒也少。
1 a) Y+ C t, }3.3 加强饲养管理
/ {9 ~2 a) Z/ B4 f3.3.1 加强保温 温度低,温差大,蜂群保温差,易发病,特别是早春寒流侵袭后,病害发展更为迅速。因此,可以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例如,在蜂箱的副盖下增加一层塑料薄膜,以保持巢温。群内保持蜂脾相称,适当密集。
! W3 S4 P3 {5 \6 L% N1 G6 \' _% s3.3.2 保证饲料充足蜂群内要留足饲料,尤其在大流蜜期里,不要取蜜太过频繁,群内蜜粉不足,影响幼虫的正常发育,抗病能力弱。在非繁殖期可幽王断子,从而切断病毒的传播。6 ]" v& o- G8 s) Z2 e& E5 F
3.4 药物治疗① 黄连80 g,黄芩100 g,黄柏100 g,紫草50 g;②车前草150 g,板蓝根150 g,穿心莲100 g。将药物煮好冲浓糖水25~50 kg喂蜂。在秋季用药,一直喂到蜜脾封盖为止。储存药物后,幼蜂随时可以吃到此药物,待到流蜜期前停喂;③ 贯众l份,金银花l份,甘草1/3份;④贯众1份,苍术1份,甘草1/3份;⑤ 苍术1份,紫草l份,甘草1/3份。可以从以上3种药物中,任选l剂使用,煎煮过滤后,配1:l的糖水饲喂,以连续喂4~5次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治愈' }6 I% L, T- M% G2 A
作者:
9 B) {+ ^5 T6 h1 W- |$ B; U }汲全柱 ,汲全玲 ,董洪财。9 J. s! @+ l/ Q2 V& r7 I
1.辽宁省蜜蜂原种场,辽宁兴城 125100;4 w4 H4 U, s1 m t, t2 |
2.天津大成公司,天津300000; l% ^4 U% v8 s( q2 M+ N$ @
3.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东关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康平 1105O01 y$ r4 @6 t) C
现代畜牧兽医 3 j: l; b5 t( {1 U7 }2 ~* X
本文转载自中锋俱乐部。感谢作者,感谢hainangirl的无私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