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6|回复: 0
收起左侧

蜂箱的设计与制造

[复制链接]
QQ
QQ
积分
0
在线时间
66 小时

2832

金钱

455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0-8-13 09: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㈠设计与制造蜂箱的基本要求5 Y# ?" s# ?( C; s) Y/ L
4 ?0 C# ?& D. B+ j/ [
  蜂箱是供蜜蜂生活、繁殖、栖息的场所和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蜂产品的基本用具,因此,蜂箱的设计与制造必须合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和便利于现代科学养蜂技术的实施这两个基本要求。
( _0 ]6 k' J8 z+ s  `' p: f1 G
5 U& z$ h- o- p2 ]1 m9 c9 f  ⒈合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0 _! W3 M/ j8 M, k

  G7 F8 D* w7 G4 T/ q0 m* |1 F6 n3 e) T  蜂群常年置于户外饲养,蜂箱作为蜂巢的“外壳”,应能减轻风、雨和严寒酷热等气候因子对蜂巢的影响,使蜜蜂能够舒适、安全地在箱内生活和繁殖。因此,在设计和制造蜂箱时,要做到合乎蜜蜂生物学特性,主要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q, j  C7 ?2 p

2 n  |- X* d$ a. U  ⑴蜂箱的大小应适当 蜂箱的大小应当根据所饲养的蜂种在当地气候和蜜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群势来设计,使得蜂群在繁殖、贮存食料和栖息都有较宽裕的空间,不受人为或天然因素的限制。同时,蜜蜂育儿、造脾和酿造蜂蜜等都需要一定的温湿度,蜜蜂通过蜂团集结或散开、扇风和采水降温等活动来维持所需的温湿度,但的这种调节温湿度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箱体的大小还要使蜜蜂有足够的能力来调节箱内的温湿度。蜂箱过小,不但会使蜜蜂的栖息和繁殖、食料的贮备受限,蜂群的发展受阻,而且箱内易出现拥挤现象,促使蜂群提早发生分蜂热乃至分蜂,影响养蜂生产。但如果箱体过大,不但会因蜂群调节温湿度的能力有限,不能够有效地维持箱内一定的温湿度,影响蜂群的正常生活,而且多余的空间还能给蜜蜂敌害寄生的机会,增加了蜂群防卫蜂巢的负担。此外,过大的箱体还会导致热量的散失和潮湿的产生。
2 O9 U# O8 o7 O% g+ |8 i+ N0 z& c1 ?# `
  ⑵蜂箱应能隔热和御雨 蜜蜂的活动要求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度。影响蜂巢温度的气候因子有风、雨、严寒和酷热等。一滴冰冷的水落在蜂团上,会破坏蜂团的整体结构,影响蜂团内部的温度;同样地,风的侵入会使蜂团内部的温度骤然下降;严寒和酷热都会引起蜜蜂为维持蜂巢所需温度而做出反应,这样蜜蜂要消耗很大的体力和大量的食料。所以,蜂箱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都应围绕减轻这些气候因子对蜂巢的影响,尽量减少蜜蜂不必要的体力和食料的消耗等。如蜂箱的箱盖要严密得水滴不能侵入,要能反射强烈的阳光;箱盖与副盖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使热天隔绝外来的高温,而在寒冬装填保温物阻止巢内热量向外传导;箱壁和箱底也要严密得雨水不能渗入箱内,其厚度也要考虑到隔热;整个箱体要严密得冷风无法侵入;巢门要能随意调节,其大小应适于箱内通风,并小至蜜蜂能控制巢内温度。
& H) X  [& b+ l) ]% C; s/ x* X7 _8 w% O
  ⑶箱内应保持黑暗,但要兼顾通风 在黑暗的环境中营巢是蜜蜂的一个生物学习性,但蜜蜂的新陈代谢、调节温度和排湿等活动也需要箱内外空气的交流。所以,在设计蜂箱时既要考虑箱体内部避光,又要注意箱内通风。
( ~7 m: K' ]9 s4 M3 K/ l, H+ Y5 {3 m7 \
  ⒉蜂箱的结构应便利于现代科学养蜂技术的实施
9 |3 j  v3 c" @) `# M* y7 w' ?& }8 H3 J. \& V
  蜂箱是蜂产品生产的基本工具,新法养蜂技术和现代养蜂机具及设备的应用都与蜂箱的结构有直接的联系。为了便利于现代科学养蜂技术的实施,在设计蜂箱时必须合乎下列要求:
5 C0 Q- q0 l: T2 T  w% L5 T5 ?# G3 V( N. R1 u0 \% b/ c1 Y. m! F
    ⑴便于饲养管理操作 蜂箱的设计应能便利地从箱内任意提出巢脾进行检查或观察,管理操作时不易压死蜜蜂。- `* Q: R! }4 J* ?# Q

' A0 R! J5 m8 H& W$ W# v  ⑵适于分离蜜和巢蜜的生产 蜂箱的设计应能充分利用蜜蜂向上贮蜜的习性,采用继箱生产优质的分离蜜和巢蜜。" e! G  e9 l+ o$ u

2 J! C0 X5 ^. p) ]  ⑶适于配合其它现代蜂机具的使用 蜂箱是养蜂的基本工具,它的设计应能够适应现代蜂机具的应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养蜂的生产效率。# r) }3 q) \( t& U3 w4 }

1 n! R. O& I* |2 n    ⑷蜂箱各部件规格标准要统一 在同一个蜂场上,规格标准统一的蜂箱部件可以互相调换使用,这不但便利于蜜蜂饲养管理,而且可提高蜂箱各部件的利用率。在同一个国度里,采用规格标准统一的蜂箱有利于其它现代养蜂机具的推广和应用。
& X$ B0 w5 g( O4 ]& h) A, p# B3 [1 o! b9 i( n$ r8 k5 A" a5 \
    ㈡活框蜂箱的设计依据) ~5 D% M. K& U" e' k

4 c( c) [  i; T+ C6 l  蜂路和巢框是设计活框蜂箱的重要依据。有了正确的蜂路,再加上合理的巢框,就可以设计出许许多多不同型式的蜂箱。3 B  y% E7 A9 B& y( B* q! i
5 o  W1 S4 A2 Q  J! J3 _( h/ f( ?
  ⒈蜂路. ?( s4 i/ Y* l2 C- h8 y% z
3 E+ W  S( V9 f  C& I5 l
  蜂路系指蜂箱(巢)中供蜜蜂通行、空气流通的空间。在活框蜂箱中,蜂路就是指巢框与巢框之间、巢框与箱内各部分之间的间隙。蜂箱内部有了适当的蜂路,蜜蜂就能够通行无阻,便利于蜜蜂进行各项活动;同时巢内的空气得以顺畅流通。蜂巢内供蜜蜂双面同时通行的蜂路称为“双蜂路”,如两个巢脾之间的蜂路;供蜜蜂单面通行的蜂路称为“单蜂路”,如隔板与巢脾之间的蜂路,其宽度为双蜂路的1/2。  ]" i5 ~. k" d; M
5 `1 J! J! w- a; \% k' Y
  正确的蜂路系通过测量天然蜂巢结构和大量的试验、观察获得。对天然蜂巢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西方蜜蜂的巢脾中心距(相邻两个巢脾的中肋之间的距离)为35 mm,工蜂封盖子脾厚度平均为25 mm;中华蜜蜂的巢脾中心距32 mm,工蜂封盖子脾的厚度为23 mm。由于巢脾与巢脾之间的蜂路(简称“脾间蜂路”)等于巢脾中心距与工蜂封盖子脾厚度之差,因此,西方蜜蜂的脾间蜂路为10 mm,中华蜜蜂的为9 mm。据此,西方蜜蜂的双蜂路为10 mm,单蜂路为5 mm;中华蜜蜂的双蜂路为9 mm,单蜂路为4.5 mm,取整数为5 mm。一般地说,脾间蜂路过大,常使育虫箱的巢脾增厚而大量贮蜜,减少育虫;而脾间蜂路适当,可促使蜜蜂往继箱贮蜜,腾出育虫箱的巢房多育虫,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雄蜂的培育。
! O- U5 v6 c7 n3 a5 Z: R5 t
  ~# M1 e4 U1 _! O0 n* i( Z( {- C    对于西方蜜蜂,朗氏在研究蜂箱内部蜂路结构时发现,当巢框与巢框之间、巢框与箱内体壁之间的蜂路为6.35~9.5 mm时,很少出现蜜蜂把巢框与巢框、或巢框与箱体粘联在一起的现象。但当蜂路超过9.5 mm时,蜜蜂就容易在蜂路间隙内筑造赘脾或桥脾;而当蜂路小于4.8 mm时,蜜蜂又常常会采用蜂胶或蜂蜡把过小的间隙堵塞住。因此,一般认为巢框与巢框之间、巢框与箱内壁之间的蜂路取8 mm较合适。当巢框与巢框之间(简称“框间蜂路”)为8 mm时,由于巢框的厚度为27 mm(比工蜂封盖子脾厚2 mm),所以脾间蜂路仍保持10 mm不变。
. R# j" f9 f$ u
$ K7 y* l1 b) v  对于中华蜜蜂,笔者的研究显示,当巢框与箱内壁(包括副盖)之间的蜂路为8 mm时,一般不易出现蜜蜂在其内造赘脾或填塞蜂蜡的情况,而且对提脾、插脾和在箱内抖蜂等操作无不便之处。因此,中蜂箱内巢框与箱体内壁和副盖之间的蜂路以8 mm较为合适。
5 K- g* N6 f1 d7 L$ D% \! A( r( S" C- J, U
  活框蜂箱的蜂路结构  由框间蜂路、前后蜂路、上蜂路和下蜂路构成(图2-31):
! m! `4 ?' o! s. x3 _  p+ ]% G: @
! o8 i- H' y9 g    框间蜂路  指蜂箱内巢框与巢框之间的蜂路,西方蜜蜂的为8 mm,中华蜜蜂的为7 mm;前后蜂路指蜂箱内巢框的侧条与箱体前(后)壁之间的蜂路,为8 mm。
& S, p& ^* @! v6 d3 N0 n3 G6 |5 y- b, \2 M9 s
  上蜂路  指蜂箱内巢框上梁与箱体上口沿所在平面之间的蜂路,为8 mm。但当采用双箱体饲养中蜂时,底箱的上蜂路应为5 mm,以缩短上、下箱体内巢脾之间的距离,利于中蜂继箱饲养。. w" S5 X5 X) v" C

, I1 n% r3 ]  v+ e. J) b0 @  下蜂路  有继箱的下蜂路和固定底底箱的下蜂路两种。
8 S* x5 L' w/ A! |/ G2 d5 O4 ?  d0 @' |8 \2 e: w
    继箱的下蜂路  指蜂箱内巢框下梁与箱体下口沿所在平面之间的蜂路,为 5 mm。% t0 k; o1 l7 p! k  J) v
$ a3 E2 ], R# _- j" n
    固定底底箱的下蜂路  指蜂箱内巢框下梁与蜂箱底板之间的蜂路,为25 mm左右。活底蜂箱的底板通过换面可以提供10 mm和20 mm两种不同的蜂路间隔,因此活底蜂箱的底箱相应地有15 mm和27 mm两种下蜂路,使用时可根据季节、蜜蜂群势、外勤蜂工作和箱内通风等情况调节下蜂路的大小。蜂箱底箱的下蜂路设计得较大,不但在热天里可加强蜂巢的通风,而且在越冬时可避免因下蜂路被蜜蜂尸体填满而影响蜂巢通气,导致蜂群死亡。
中锋爱好者,喜欢勤劳的小精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5-2 23:18 , Processed in 0.139299 second(s), 23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