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蜂热是蜜蜂群体自然繁殖的一种行为,常见于蜂群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如春季蜜源充足、巢内拥挤时)。当蜂群准备分蜂,工蜂会培育新蜂王,随后老蜂王带领部分工蜂飞离原巢,建立新蜂群。以下是关于分蜂热的详细说明:
: U% v2 C2 _1 w3 {' r
* v5 d! O {0 }一、分蜂热的原因
/ |9 `* I8 s4 `1. **蜂群过于强盛** ( o3 \7 |! _1 C8 o; T; |
- 蜂群数量激增,巢内空间不足,工蜂因无处泌蜡造脾而触发分蜂。1 C; ^0 Y3 H* B# f3 y# n* ^
2. **蜂王老化或信息素减弱**
! {& l2 n3 [9 ~) n" F - 老蜂王释放的“蜂王信息素”不足,工蜂失去对蜂王的追随性,转而培育新王。: R. ?5 v& u/ [% O
3. **环境因素**
2 |+ e9 s: Q* r - 蜜粉源丰富、气温适宜时,蜂群繁殖加快,易引发分蜂。1 q! k! k D6 s( o- k8 D' S
4. **遗传特性**
2 j7 p, ?* e+ C* S( U: V6 D7 r - 某些蜂种(如中蜂)分蜂性较强,更易发生分蜂热。
9 e" b+ J- R- y* T$ ~6 S8 p) x
" L5 q9 B0 H( N# u3 i, n# b二、分蜂热的征兆
% @, K9 @+ D, H0 ?1. **建造王台**
( d; {& W: w- M1 J8 @ - 工蜂在巢脾底部或边缘建造“分蜂王台”,培育新蜂王。
) u5 J5 W- c- h/ S" ]2. **工蜂怠工** 2 X/ X) ]) b9 P2 J- ~9 X
- 大量工蜂停止采集,聚集在巢门口或箱底“挂蜂胡子”。5 U" L0 e- M t1 F# T. S. G) {* X, y
3. **蜂群骚动**
" `& _# @9 j" N8 P6 z+ F - 分蜂前1~2天,蜂群异常活跃,发出持续嗡鸣声。
5 D2 z) g1 x1 O, [3 j4. **蜂王产卵减少** 6 f6 r7 \: x- ^5 K- N
- 老蜂王停止产卵,腹部缩小以便飞行。
' k& ~& K4 {0 B/ ]" i: ]6 e. ^1 a2 R! R2 W1 f, S% k5 P! d
三、分蜂热的预防与处理; e7 N. o0 g+ A9 n
1. **预防措施** 5 |( |8 P6 |5 A0 K, {
- **更换新蜂王**:选用年轻、产卵力强的蜂王,增强蜂群稳定性。
. K' E& @3 A9 T4 c# `( s - **扩大蜂箱空间**:及时加脾或继箱,避免巢内拥挤。
2 H M7 T" `1 N! z5 r6 c f/ o - **调整蜂群结构**:调出封盖子脾补充弱群,或调入卵虫脾增加工蜂工作量。
6 p) J& `( R- ~2 n$ u - **改善通风**:打开蜂箱气窗,降低巢内温度湿度。
% ^2 q ~+ @- C8 N# ]# Q, d- u3 F) n* l% H4 v5 e# ]2 R
2. **分蜂发生时的处理** & A! f5 g8 e7 z$ X/ \
- **人工分蜂**:主动将蜂群分为两群,保留老王或引入新王。 + n T0 s+ A4 E& S: Z
- **毁除王台**:定期检查并毁掉王台(需注意保留优质王台以防意外失王)。 ) U5 y3 D4 S# h& x
- **收捕分蜂团**:若分蜂已发生,及时用收蜂笼收回分蜂群,安置到新蜂箱。
* Y! V6 b' T4 _$ |* \* Q0 x8 {9 O( `4 D: k
四、分蜂的影响
2 p2 t* \8 j+ J8 }) h }- **积极面**:自然分蜂是蜂群繁衍和基因扩散的重要方式。 ; F% W) M [) \+ v! T
- **消极面**:分蜂后原群采集力下降,影响蜂蜜产量;若未及时收捕,分蜂群可能飞逃。" ?! G" G8 g8 L8 C. e, g
s' D: }4 q7 x: U注意事项
/ `& c( _7 [! z- **分蜂季节加强检查**:春末夏初需频繁查看蜂群,尤其是强群。 8 }' n p0 y( B4 J
- **避免过度干预**:分蜂是蜜蜂的自然习性,合理管理而非完全抑制。
6 x, H3 `: v" y: V! B8 O- t# h0 S; b' G3 G$ X
通过科学管理蜂群,养蜂人既能减少分蜂热对生产的影响,又能利用分蜂扩大蜂场规模。+ |( r" r' E A9 z# j/ w# X
& H! m; b+ n! M( f! u4 B+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