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2-7 17:33 编辑
9 x; o! X4 ?- ~& q三峡中蜂研究室 发表于 2020-12-6 17:06 h& [2 a+ h+ J+ k
自然造脾面积以前在论坛讨论过啊,间接数据有疑问不奇怪,您最好收一群分蜂土养观察,亲自验证更有说服力 ...
8 N x! g; v7 H4 C
5 i5 z1 l4 u3 d5 x1 U4 |0 Y分蜂群土养造脾快,无疑。/ N$ n7 P) `' L7 g2 u
$ Q; d1 o& y8 d: P! ?- t0 W
模拟自然分蜂群,在最佳温湿度和其它条件配合下,造脾速度远超过自然分蜂土养群,也无疑。+ N) j* w4 g3 V/ v' K3 d! R1 H
: D# N1 t* t% h7 ]7 ^
加础活框群,在最佳温湿度和其它条件配合下,造脾速度远远超过自然分蜂土养群,同样无疑。0 P) |9 u' z6 d( I' X3 V
# t& z0 m) z1 s
我相信,本站不止一位蜂友验证过,有语焉不详的帖子,其实已能看出端倪;国外也有人做过验证,比如瑞士的Gianmario Riganti,一位机械工程师出身的大学教授,两家公司的老板,改行做了养蜂人,还做得很成功。他的大部分思路和理论依据,跟我的如出一撤,很多方面远远走在了我的前面,好在天下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我也还有他目前没做到或没验证到的奇妙。- M/ C! {7 {: @ R8 U
- d& c% Q* u0 y# }
这里贴一张他蜂箱的图片,可以感受他的巢箱有多深,群有多强,蜂有多壮,蜜有多重,造脾有多快。这些,用传统理论完全无法解释。
( ^% u3 I# d+ K u5 x [. A9 ]" l- h2 ~. B! V2 Z
我深信,如果郎斯特罗什当年养出了这样的强群,一定会把他的蜂箱设计得更大些。这样的强群,巢箱太重,一人无法搬动,但这不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