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2-4 21:11 编辑 $ E1 f5 n+ b1 E; h( v1 R8 d: t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12-1 19:10
0 `: l: O. t% a! {! c! U3 {两个老蜂农,多少年来的比较。苏州枇杷花期,老朱的意标框摇出的蜜,比之老王意标横养框摇出的蜜平均蜜度 ... 0 N: o( x% n1 \6 ~0 [ k
3 p1 ?, u ^1 u
立式箱,典型的如多箱体和多层格子箱,烟囱效应明显,密度小的热气上升,密度大的湿气下沉,箱内水热循环较为顺畅,便于上部酿蜜储蜜蒸发水份,也便于下部结团产卵育虫。
; w4 N5 Y- N2 b, y# k1 O3 n( F" P8 Y2 q0 Y' U+ C
对您提出的“强迫蜜蜡论”,我有一点不同看法。在巢温偏低时,上部聚热,继箱加础,创造了泌蜡造脾的温度环境和空间环境,提升了造脾酿蜜储蜜的效率,是对上框梁造赘脾的合理矫正与利用,在蜂将下部储蜜上移后,促进了产卵子圈的扩大。而在巢温偏高时,增加上部空间,有利于散热,促进下部相对低温区富余空间的造脾育子。因此能取得较好的繁蜂和取蜜效果。跟“强迫泌蜡”(卸蜡),实际上完全没有关系。只是顺应了泌蜡、造脾、储蜜、繁蜂的有利条件。& L$ B- n) @# p$ o, p5 B
" \) d) I* z/ P) O, g) k, A/ W0 d+ Y* C
在巢温过高、散热不良时,或巢温过低、保温不良时,因为缺乏适合泌蜡的温度环境,泌蜡停止,强迫不灵,育子和采集甚至也停止,并可能出现病害。此时如果外界有蜜粉源,调整巢温至适宜程度,蜂群就恢复育子和积极采集,此时是采集在前,泌蜡在后。可以反证强迫泌蜡论(卸蜡论)的解释是错误的。大流蜜时,大采集在先,大泌蜡在后,也可以作为反证。大流蜜时,加础比加框多采蜜,加空脾又比加础多采蜜,又是一个反证。7 A0 w. o1 \. E# [ G
( h) }* e, u8 M) I$ O7 j蜂群泌蜡与兴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强迫泌蜡论给人的感觉是泌蜡在前,兴旺在后,因泌蜡而采集而兴旺,实际上恰恰相反,泌蜡是兴旺的结果,而不是兴旺的初始原因。兴旺在前,泌蜡在后,因为兴旺而泌蜡,泌蜡对继续兴旺有促进作用,是良性循环,但不是必要条件。良性循环的启动点在于蜂兴旺,具体标志是蜜粉丰、温湿宜、卵量足。兴旺、泌蜡而无造脾储蜜育子空间的,如有适合交尾气候,会很快分蜂,弱群会弃巢飞逃,都是为了拓展新的造脾储蜜育子空间。新巢蜂旺,不是因为有先泌蜡,不过是延续之前的兴旺趋势。因病虫害飞逃的蜂群,则是改善了生存环境,由衰转兴。如新巢的生存环境不宜,虽有泌蜡造脾在前,也无法兴旺,甚至无法幸存。5 t5 B" [1 b, ^6 n; O8 H6 S g
! g! J( o* a! P. V
虽然强迫泌蜡论(卸蜡论)理论解释不合理,也缺乏事实依据,但扩展有利的造脾空间,作为一项技术措施,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这一点不否认,也有很多成功应用。实用价值应该肯定。; J, h6 a+ S. Q
0 {9 {; t, k5 D6 F4 m个人看法,意在交流,无意挑战,也无意歪楼。借此宝地,随口嘟哝几句,前辈请勿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