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4|回复: 6
收起左侧

蜜蜂饲喂理论与方法探索(龚凫羌 、宁守容)

[复制链接]
积分
6782
在线时间
1122 小时

8302

金钱

1862

回帖

6782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9-8-16 22:34:10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长期的养蜂实践已表明,过去的蜜蜂饲喂理论与方法,容易引发蜜蜂饲喂失度的不良后果。这不仅会使饲喂失度的意蜂长期虚弱,呈现病、虫易感,甚至还经常对中蜂造成饲喂伤害,成为严重阻碍中蜂活框饲养进程的另一要素。因此,迫切需要有新的蜜蜂饲喂理论作指导,并由此产生出新的蜜蜂饲喂方法。为此,我们重新定义了蜜蜂饲喂的含意;提出了蜜蜂贮备性饲喂与日粮饲喂概念;指出了不同蜜蜂种饲喂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同时,介绍了行之有效的意蜂、中蜂饲喂新方法。6 W% c9 o. R0 b- J, P! K, Y3 X: j

4 a6 z8 `9 C1 @8 n$ @6 ^对动物长期持续饲喂的结果,便是最终将它们由野生变为家养。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一系列的选择培育,才会从这些家养动物中,选育出符合人类需要,某些经济性状更加突出的优良品种。由此可见,饲喂在动物由野生转变为家养的驯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只有对其饲之,才能将其养之。看看如今的家禽、家畜和其他一些饲养动物,无不需要人工投喂食料,并配以圈舍栖息。蜜蜂饲养也同样,除需配备适合的蜂箱,还要进行饲喂。因此,人工饲喂与“活框蜂箱”,便成为实现蜜蜂家养与现代饲养的两个基本前提。
4 c' z. [0 z2 R7 p( j6 y
8 C/ @8 M$ C1 J& e1 {  c  K尽管人类很早就开始养蜜蜂了,但相对于其他家养动物而言,直到现在,蜜蜂的“家养”化程度仍然很低。如今,无论是西方蜜蜂种还是东方蜜蜂种,在其原产地都有家养与野生型同时存在,基因库共用。甚至还可以将野生的东方蜜蜂或西方蜜蜂弄回来家养。不仅如此,在原产地和其他一些地方,家养的蜂群亦能脱离人工管护,在自寻的洞穴中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野生蜜蜂。这都表明:蜜蜂饲养尚徘徊在驯化的初级阶段。这除了蜜蜂有着与其他家养动物明显不同的生物学习性外,人类尚没有准确把握蜜蜂饲喂的基本规律,应是蜜蜂“家养”化程度进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其中,现有蜜蜂饲喂的理论就存在明显不足与缺陷。在其指导下的意蜂饲喂方法,盲目性大;中蜂更是被经常喂出大问题。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4 }+ X% d0 I4 d& K& `1 u, \7 n4 H! e2 v, Y
1.蜜蜂饲喂理论与技术回顾+ ?; h+ z. X; O0 v' y; R

' W- R# u' y2 l3 i+ i# \3 O每本养蜂教科书与技术书籍,对蜜蜂饲喂都有详细阐述。就糖的饲喂来看,概括起来主要有:补(救)助饲喂与奖励饲喂。其他的涉糖饲喂例如防治蜂病时的给药饲喂用糖,也通常包含在补助饲喂与奖励饲喂的用糖方法之中。概括这些专业书刊,作为经典介绍的补助饲喂与奖励饲喂,其主要含意与操作方法分别如下:; f$ {3 c" q0 c7 b$ O

$ }! s/ r; A" n8 v为了免除蜂群受饥进行的饲喂,就称为补(救)助饲喂。补助饲喂用贮备的封盖蜜脾或蜜脾为最好。若使用糖浆,补助饲喂的糖浆浓度要高,一般为2份或3份白砂糖,加入1份水,浓度约为66%或74%。补助饲喂采用连续饲喂方式,直到喂足为止。  K) b9 N2 p) U! n% T6 ~
) H% b: w  |: Q  s; a/ y
欲使蜂群持续表现积极生活状态的饲喂,便称为奖励饲喂。例如,使工蜂积极工作、蜂王产卵积极等。奖励饲喂使用较低浓度的糖浆,一般是取1份白砂糖,加入1份水,浓度约为50%。在需要进行奖饲期间,每日饲喂一次或隔天饲喂一次。奖励饲喂的糖浆份量,以不压缩蜂王产卵圈为度。+ T; [# K" @! u( w
( Q3 N: c7 a5 V  d- b
2.谈经典蜜蜂饲喂理论与技术之不足之处3 ]6 O( |/ [0 r2 v. ~
, g: v  J' N/ Z0 X( p
2.1饲喂量含糊,不便操作
5 {( @7 R- _- @' I1 u3 Q/ v% f6 v, K% u- L2 \4 l9 a
“补助饲喂采用连续饲喂方式,”,补助饲喂是每日相联的连续饲喂呢,还是时时相接的连续饲喂?“直到喂足为止。” 补助喂足的标准或标志没有明确,操作的盲目性大。奖励饲喂虽然明确了是每天或隔天饲喂一次的“连续 ”饲喂,但在每次喂给的份量上,同样没有明确界定,只是“以不压缩蜂王产卵圈为度”。这样的份量标准,只有通过频繁提脾检查才能确定,而且只有养蜂熟练者才能判别是否已出现了饲喂过度的“蜜压子”。  ~" R0 F6 A- O9 s  Y, @

' T6 V9 o! P) J" z2.2饲喂失度及其危害
8 @$ C- g& U( Y$ U6 X
) Q2 A" ?4 G6 Q凡是给糖的浓度、份量已明显偏离蜂群的实际需要,便属于饲喂失度。通过长期的养蜂实践,我们深感按以上标准进行的蜜蜂饲喂,很容易发生失度。对于消耗大的意蜂而言,只有少数像沈育初先生这样的养蜂能手才深谙其道,将其喂足喂好;其他大多数养蜂者,往往没有将自己的意蜂喂足,从而为各种蜂病与盗蜂的发生埋下祸根。究其原因,与意蜂的好哺育习性密切相关。因为长期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下哺育的意蜂群,必然是蜂儿体质差,成蜂早衰。这样的蜂群,为了满足自己蜂儿的食物需要 ,出现外出“盗、抢”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这些情况一般在由养中蜂起步,后又改养意蜂者那里最为常见。7 e' z+ E% D: F* j6 |- y+ }
8 K( |! y( B( Z& K1 a
对于消耗少,量蜜哺育的中蜂而言,按经典方法饲喂却又常常喂过了头。其中的主要危害便是:发生“饲喂性应激”,使中蜂兴奋过度、过热,群体情绪长时间亢奋,促使哺育冒进。结果,要么将中蜂喂成“中囊病”,要么将中蜂喂飞逃,后果都很严重 。如此事例在养蜂新手那里较少发生,而在养蜂老师傅那里,或者是已习惯于养意蜂 ,后又改养中蜂者那里最容易发生。) Z5 `% N+ Q8 M1 e
5 {5 l  l4 w  H: E9 n) E3 K5 m
3.蜜蜂饲喂新理论与依据
; v, S+ W. j; J1 ]2 u' |
( ?5 A. B! e+ H  v3.1蜜蜂饲喂依据与定义6 P; a8 a. x* p5 [7 @

9 S- N7 H$ d5 E5 O5 G蜜蜂虽然喜好蜜、糖,但饲喂失度仍然会危害蜜蜂。与此相关的若干事例都表明:要避免这样的危害,不仅浓度、份量要弄明白,与蜜蜂饲喂相关联的概念也要清晰准确 。为此,首先需要弄清与蜜蜂饲喂密切相关的蜂性。
9 F  ?9 {7 J3 j+ c' n( F! w( I& }0 l( b* m
蜜蜂属内的各种,都具有采蜜与贮蜜习性。显然,前述的补(救)助饲喂,便是针对蜜蜂的贮蜜习性,而奖励饲喂,则一般是对应蜜蜂的采蜜习性。因为只有外界出现了能被蜜蜂采集利用的蜜源,蜂群才会呈现积极状态。
. t" n! T/ r1 c& V/ I3 D' ?& w' g0 s. n' l
假设有一个迁飞群到达新址,携带的蜜被飞行、筑巢等活动消耗完后,蜜蜂外出采集带回来的食物,将首先满足于蜂群当时、当日的生活需要。由此,我们将过去定义的蜜蜂奖励饲喂与补(救)助饲喂,分别重新定义为:日粮性饲喂,简称日饲;贮备性饲喂,简称贮饲。其理论含意分别为:与蜂群日消耗量相当的饲喂,便称为日粮饲喂;为了满足蜜蜂贮备需要的饲喂,就称为贮备饲喂。显然,这是两种性质与作用都不同的饲喂。' d8 L# O6 @3 t

8 r8 |% }$ W+ \) V( k由蜜蜂饲喂实践活动可知,广义的贮饲一般包括了蜜、糖与花粉饲喂,而狭义的贮饲通常仅指给糖。日粮性饲喂则一般是给糖。鉴于养蜂实践中最常见、最常用的饲喂手段,都主要是用糖。所以,又可将以上两种饲喂简称为:贮糖饲喂与日糖饲喂。显然,无论中蜂还是意蜂,“贮糖饲喂”都以调、补入封盖蜜脾为最好,这样不耗蜂、不容易起盗。但在没有贮备蜜脾时,贮糖饲喂便只能采用糖浆。日糖饲喂一般都使用糖浆。由此可见,蜜蜂饲喂最常用的是糖浆。# f1 o/ y- g7 e5 }
( ]( j( t+ Y+ I1 Z! d" U. {& c$ c0 n
根据我们的观察,在对蜜蜂进行糖浆饲喂时,浓度、份量、蜂种,这三个因素最为关键。有必要对这三个要素分别进行讨论。
. I: |+ z: y+ f* r% A3 b
$ E( X7 W8 V4 r# x1 `  w6 M& [: V8 F' R3.2 蜂种与饲喂% }! A/ m2 S: f
/ Y1 H9 l  C: g' w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观察到:不同蜂种对饲喂的表现各不相同,即存在明显的种性差异或蜂性差异。这些差异是各蜜蜂种在起源地的蜜源条件下,经历了漫长时期的适应, 即自然选择的结果。
5 G2 |* [+ a+ C' ^- h& G2 b# ]8 D5 x7 U3 ?# z6 o0 I
意蜂起源地的蜜源,一般从春季开始,主要集中在夏季与秋季。这些较为集中的蜜源又通常具有大面积、长流蜜、流蜜涌、种类相对单一等特点。石南草便是此类蜜源的代表之一。意蜂在漫长时期的生存竞争中,已适应了这样的蜜源条件,因而具有善于利用较为集中成片的大蜜源、高温期蜜源。但意蜂敏感性较差,不善于利用较为分散的蜜源与零星蜜源。意蜂还具有不能很好利用低温期蜜源等特点。由此衍生出意蜂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表现出耐饲喂,糖耗高。因此,意蜂又被形象地称为:“糖蜜蜂 ”。( \# U: K. W4 ~* J4 q( @( m  m
' N% b( E- q9 k- s% |0 k
中蜂起源地的植物种类繁多,地形地貌复杂,小气候潮湿、多变,致使各种蜜源植物的分布与流蜜状况也明显不同,真可谓千差万别。所以,中蜂保留了敏感性强,善于寻找和利用零星蜜源、分散蜜源、低温期蜜源等蜂性,以适应极其复杂的生存环境。但中蜂利用集中分布、流蜜很涌的大蜜源和高温期蜜源的能力稍逊于意蜂,由此衍生出中蜂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表现为低耗糖,而不耐饲喂,尤其不耐高浓度、大份量饲喂。联系到中蜂生活容易“生湿”,适当用水有利于敏感期蜂儿的生活等喜湿好水的习性。因而又可形象地将中蜂称为:“水蜜蜂”。' j9 T6 B9 O4 V# T. H
! H( o3 O: u& ]( K9 v  r
中蜂、意蜂在饲喂器处的采食状态,也各具蜂种特色。若仅从“吃相”来看:中蜂“吃相”粗野,在饲喂器处采食活跃、动静大,末了“抢食”乱糟糟;意蜂则相对安静有序,“吃相”斯文,可谓取食“静悄悄”。
/ u2 q. J1 S+ k6 [; n0 b% Y+ W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9-8-17 0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半天也看说明白怎么饲喂,绕来绕去
  H  Z5 z0 M8 b5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理论性学术性的东西就是比较文绉绉的
3 T* ^, @( B$ L' n- w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783
在线时间
3242 小时
居住地
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市 杨舍镇

6363

金钱

1096

回帖

5783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9-8-17 07: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2047
在线时间
2690 小时

1万

金钱

3736

回帖

1万

威望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9-8-17 07:44:1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有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57
在线时间
1158 小时
居住地
江西省 吉安市 井冈山市

2200

金钱

285

回帖

257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9-8-17 09: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转载能力的确非同小可,忙碌四处赶场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0981
在线时间
6185 小时
居住地
湖北省 宜昌市 夷陵区 黄花乡

1万

金钱

2723

回帖

1万

威望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9-8-17 10: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深度,值得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10
在线时间
492 小时
居住地
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县

1164

金钱

163

回帖

11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9-8-17 16: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蜜难卖,整天喂喂喂,喂的蜂也不见强,蜜也喂出难卖的蜜,我只研究什么时间留多少蜜给蜂渡夏过冬。这些砖家我看到就火!( X5 p, ]9 u, J% ]& S- F$ I4 O#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4 12:48 , Processed in 0.170756 second(s), 22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