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22 14: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chengwei 于 2017-8-22 14:34 编辑
7 v9 c' `$ G. ]$ @2 s# I- s- v$ ]
) U$ G! o0 d; V+ R$ P/ v
不用,谢谢,您有内尺寸我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我的箱子设计的时候留了延伸性性。可以做到您的尺寸。不过我还是那句,高度越高,仔脾越漂亮,但是相对留下的蜜就减少了。其实不管您怎么做,也就是蜜与仔两个量的此消彼长。
/ L# U$ N! l9 @" g( `4 `0 Q' [* s- c8 r4 Q+ S
根据照片大家能看到,我这种箱子其实还是活动底,箱圈可以根据需要加高,燕尾榫结构装配也容易。关于巢脾内径,我觉得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巢框使用的是裁口箱,这种箱子可以省空间,巢框上梁35的长度下,内框实际上就是28--29,这取决于您使用的材料硬度。
+ Y% c: r) n3 H% n0 A' f: O6 l! D/ q其次,巢框内径不是巢脾有效面积。因为实践中,巢框内侧与巢脾中间会有蜂路。根据结构和巢脾的稳定程度,工蜂也有把巢框与脾链接,仔脾区域还是有蜂路。! Y+ U+ }+ @$ A1 J3 T q3 o- _! I
例如在我35*28的巢框外径,内径是29*25,实际有效脾面积是25*25。 这就是无底梁的优势,否则具备底梁的要小很多,还不能维持球形。
8 Y' e+ D: V! M) a. Z# z/ E1 }
根据您现在内径28*29的脾内径分析,如果使用底梁的情况下仔脾面积大,容易松动,使用浅继箱摇蜜确实能解决产蜜量低于意标的问题,但工作量大增,您可是搞两百箱哦,那加的量就大了。这不是意蜂,中蜂分蜂情绪大,三思吧。上下两侧检查太辛苦。
- C4 `) M3 H* {4 z* a+ E! N. y3 @; p" d( g, j; m- I
另外,如果28*29的脾使用我的方法无底梁,底梁上移动,仔圈大吃的就厉害。不是没有蜜进消耗的快。
V! ?* W( v0 a5 O( e/ \我个人觉得,方形箱不要求极限,设计它的目标在于降低使用者的养蜂难度,更趋于模仿自然形态的蜂巢。过度的改良,增加的是人工成本。
- p$ j2 M7 X( E0 |3 y"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