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王啉会长在中国蜂业博览会的讲话
/ T/ m! P1 ~, |& w+ b M' |; k% J. ]' U0 n! Q' z5 W9 n
[4 B' g4 f* J突出工作重点 狠抓提质增效
, ~+ a$ |6 I. s. \" v
, a& S5 ~5 R- ?, p2 s加快我国蜂业向质量效益强国的转变& A; J3 N" c2 w, V7 w' Y- i
9 t: `( z1 S. |; \" _: l: c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e Z8 _0 Z5 O) }$ Q- Z$ a
9 _ p d& Z: s' e
大家上午好!今天“中国蜂业博览会暨2017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大会”在湖北潜江隆重地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大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蜂业代表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得到潜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公安、交通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湖北省供销社、湖北省养蜂学会、潜江市农村工作办公室、湖北蜂之宝蜂业有限公司、湖北潜江市食品科技产业园等单位为本次会议的召开进行了认真的筹备,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 P( Q, c2 ` y: L' D; Y [' ?$ S6 [! {
这次大会,将对我国2016年的蜂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和交流,对2017年行业的发展进行预测、展望和探讨。我相信,通过交流和探讨,大家会对我国的蜂业形势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会对我国蜂业必须加快从数量大国向质量效益强国转变的迫切感会更加强烈。
' [/ x$ Q2 L8 c# h1 f- j. H) u0 d+ @ \. [; e
下面,我就如何分析2016年行业工作,2017年如何“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提质增效,加快推动我国蜂业向质量效益强国转变”的问题讲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6 w: e/ Y M; W* y/ E6 v% l8 Z _' f. b- v
2016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内销市场压力继续加大。同时,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6年气候异常,给我国蜂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但是,中国蜂产品行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的领导下,在相关部委的合力推动下,经过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拼搏,依然呈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效益稳步提升,市场稳步拓展。$ ~1 Z5 [' a6 z9 s% o6 L. t) M
- i2 x6 ?9 @. ~7 j. X* y2016年我国蜂产品的产销形势总体稳中向好。我国蜂业继续保持了蜂群、蜂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世界领先的地位。据中国蜂产品协会相关专委会的总结分析,我国蜂蜜产量趋稳,蜜种和地区间的产量有增有减,总体属于平年。蜂胶、蜂王浆的产量有小幅下滑。蜂花粉产量比上一年有所下降。
/ ]5 V0 u' y! ?; f- m/ [5 ^* Z; v1 m: L3 o7 x
2016年我国蜂产品出口总量略减,价格上升。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出口鲜王浆803.46吨,比上一年上升了12.6%;出口蜂蜜12.83万吨,比上一年下降了11.3%;出口蜂花粉2053.64吨,比上一年下降了9.5%;出口蜂蜡9166.85吨,比上一年下降了11.5%。
8 D+ ?8 S4 G/ K( S0 w' m$ L
3 u# D2 T3 e+ c& X虽然蜂蜜、花粉、蜂蜡出口总量有所下降,但出口均价比上一年分别上升了8.5%、16.7%、2.1%。据此,我们认为,2016年我国蜂产品出口基本平稳,价格上升,这是我们全行业的期盼。特别是去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南美蜂蜜价格跳水以及亚洲一些国家蜂产品增产的大背景下,取得这样的佳绩实属不易。
' t; Y4 [$ _* w, E* y+ J& \5 i2 H+ o) j6 D0 m; u
2016年我国蜂产品内销市场进一步拓展,效益明显提升。从协会北京市场调查的情况看,国产蜂蜜均价也在持续上升,进口蜂蜜均价持续回落。国产蜂蜜平均价格40.7元/500g,较上年上涨8.2%;进口蜂蜜均价为120元/500g,较上年下降27.4%;实体店蜂蜜的平均零售价为42元/500g,比上年上涨18%,价格普遍高于网店。网售蜂蜜均价为35.9元/500g,价格与2015年基本持平,但销售量上升明显。+ i4 H, S* D- ~8 f# @
H1 B0 @! T$ _. i, g ^' o
2016年进口蜂产品数量缩减,价格下跌。全年进口蜂蜜为6032吨,总金额为4.86亿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下降了6.7%和2.1%,这是近几年来首次出现的进口数量和价格双下降。2016年进口蜂蜡116.5吨,总金额为1112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分别下降了9.9%和8.2%。同时,进口蜂花粉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是国产蜂产品在消费者中诚信度有所上升,消费者消费更加趋于理性,加之我国进出口管理部门监管趋严,这样为我国蜂产品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5 g: S& T0 f: E$ a" y7 i" g6 M+ o
3 W- o$ d# A4 \0 |7 A9 v5 |6 |
2016年行业大力推动蜂产品结构调整,一大批适销对路的蜂产品走上市场。目前,已有很多蜂农专业合作社开始批量生产成熟蜜,质量好价格高。很多企业将提高产品品质作为开拓市场的重要抓手。市场上高端蜂蜜、高端王浆增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反响较好。
3 V$ k+ ]# o3 I7 U! o
) p5 j; Q+ c! O C J' d2 ]9 d2016年行业大力推动延伸蜂产品产业链,取得了明显成效。蜂产品产业向医疗保健领域延伸成效已初步显现,一批蜂疗诊所发展迅速,蜂产品与养生结合,蜂疗与养老产业融合,蜜蜂科普与旅游结合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新常态。同时蜂产业向农业领域的延伸也在增强,一些蜜蜂养殖户通过为农作物和果树授粉也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j4 r; k; B$ {8 R
% H. @1 D8 J7 a5 c# F5 q2016年蜂产品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生产经营进一步规范。在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和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下,全国蜂产品标准化工作组组织相关单位制定或参与制定的多项标准得到了发布。其中国家标准《巢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花粉》的发布为蜂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提供了准绳;中国蜂产品协会的《蜂蜜》团体标准是我国食品行业发布的第一部团体标准,弥补了现行《蜂蜜》国家标准的不足,有利于企业实行优质优价和消费者选择;《蜂王浆》国际标准是由中国主导的六个国家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这个标准是由老山药业牵头去年发布,标准的发布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也提高了我国专家在制定国际标准中的影响力,为我国蜂产品标准走向国际舞台首开先河。各类标准的完善,有力地推动了蜂产品行业管理的规范,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蜂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82%。
; ]6 T% v' P; f, q' h+ |; v9 V, z7 B1 E: o5 R
与此同时,一大批标准化蜂产品加工厂区完成了升级改造,展现了我国蜂产品企业先进的生产水平。. j6 q( ~9 u% e) ~0 _- r1 i4 Z1 s' f
+ n4 N! |7 K4 ^从总体上看,2016年我国蜂产品出口保持了平稳态势,国内消费市场发育加快,蜂产品行业整体质量效益开始提升,蜂产品企业在转型升级、调整结构、规范市场、外延发展和营销创新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蜂产品行业稳中求进,发展态势良好。 o9 o( O# b% M% E. P
# c; e5 ^. q4 h: Q
但这些年,我们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国际、国内市场压力增大,一些难点问题愈加突出,束缚了行业前进的步伐,亟待解决。& c7 a( Z& o( w2 v
3 x# T$ u& m( J& U4 M* e我认为,当前我国蜂业急需解决的主要有六个问题:
4 m) X/ Y3 |3 U* f6 N7 V. v, E( U: e: R
7 c% t) Z( H0 M% C @2 [1、蜂产品低质低价问题仍然是影响我们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祸根之一。众所周知,我国虽然是蜂产品的产量大国和出口大国,但却不是蜂产品的效益强国。我国的蜂蜜出口价格虽然有些提升,但仅是世界蜂蜜平均出口价格的一半,虽然国际蜂王浆交易量的90%以上在中国,可蜂王浆的定价权却不在我们手里,别的国家说了算,价格越卖越低,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话语权不多,加之质量还有待提高。国内市场也是如此,一些企业追求销售规模,薄利多销,甚至有的个别企业掺杂使假,网店上和超市里10元/500克以下的蜂蜜仍然可见,甚至还有一些大企业参与其中。好端端的蜂产品就这样卖了个白菜价,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这样做的结果是毁了蜂农、毁了市场、毁了消费者、也毁了你自己的品牌,更为严重的是毁了我们中国的蜂业。
* @9 B& N8 z, J+ \: T$ g% _) K# `) F+ E! E
+ y _7 F$ n6 L; Z3 r0 M2、我国消费者对国产蜂产品的信任危机仍然没有得到根本上缓解。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规范市场、净化市场的工作,国家食药监总局也加强了对国产蜂产品的监控,但我国消费者对国产蜂产品的信任度仍然不高。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目前市场上仍然有少数企业掺杂使假的蜂产品还在欺骗消费者;二是确有一些不了解蜂产品的所谓“专家”信口胡言,误导了消费者;三是我们行业个别企业为自身利益毫无根据地给业内企业抹黑,这几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蜂产品的不信任。我们要牢记,蜂产品产业的上帝就是消费者,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程度,关系到行业的兴衰,我们千万不能欺骗消费者,必须用我们的真心真品奉献消费者。
' @4 w) a5 ^" i2 Q9 c+ k
3 g) W0 G. P- w5 r. J; C3、引领全国性的蜂业知名品牌尚未形成,一些高端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行业品牌引领能力较弱。我们行业地方知名品牌较多,但与奶业、酒业和其他食品行业相比,全国性领军品牌尚未形成,品牌对市场消费的引领作用很弱,对行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影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P8 D2 b5 ~; }3 i) _8 ]
' p. ~2 y+ V1 F, K- {' D2 L4、产品创新不足,缺少拓展市场动力。在市场上缺少新品、精品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企业产品缺少个性,低档产品多,产品雷同多,同质化严重。由于我们行业不大,中小企业居多,民营企业占比重大,受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限制,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不足。相当多的企业经营品种基本上还没有摆脱“原料型”、“老四样”的现状,我们的头脑一定要清醒,光靠买原料是不会提升效益的也不能满足当前消费升级的需求,影响企业效益的提升。
& i/ V( c5 |" }
5 y7 `9 E/ b9 \8 l' e5、蜂产业链开发不够,严重制约着做强蜂产品产业。蜂产业前连养殖业、种植业,后接加工业、制药业、食品业、旅游业、蜂疗、保健等产业,产业链条长,发展潜力巨大。目前行业内养蜂还以产蜜为主,在开发养蜂授粉等新的领域进展不快;蜂产品还以卖原料为主,在用蜂产品开发医药、保健品、食品研发上进展缓慢;在蜂产品营销上,还以单品促销为主,与蜂疗、旅游、养老产业等融合上相差甚远。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蜂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0 W$ G8 q- C n+ T K8 F+ T. h7 m
2 m1 ~1 s6 C) P6、追求数量型的生产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我国蜂产品行业养蜂者勤摇蜜单一追求产量,经营者追求销量,粗放管理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上改变。从我国蜂产业发展的历程看,不是蜂产品产量越多越好,产量越高越挣钱,相反,盲目的追求产量,低质低价的扩张不仅给蜂农、消费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也使整个行业失去良好的信誉。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蜂产品的品质和效益上,着眼市场多生产高品质效益高的产品。
5 y- `; S3 i: N, l, q, ^
/ {; { P; Z6 h8 X r同时,还应看到,整个蜂产品行业市场销售疲软,经济效益下滑还没有得到遏制,电商、微商兴起,传统销售方式正面临着挑战,养蜂机械化水平低下,养蜂队伍老化后继无人等问题还很突出。
) P, o1 x, P2 y; T7 }! }! K, O# `6 V' ]' U5 D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必须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和行业的力量加以解决。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尽快地破解,必然会影响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必然会影响行业向效益强国的转变。# }4 T0 F. p0 O5 H; y! O# X5 w
" k+ @4 a# U7 f2017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强化改革措施,集中全行业力量,推动我国蜂业再上新台阶。
, s7 p6 t2 |* q1 d. K
x' |" d6 H1 H) s; u+ b1 V1 d2 }. E应该看到,面对国际国内蜂产品市场的巨大压力,中国蜂产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供给侧改革已势在必行:蜂产品出口难度增大,倒逼我们必须要调整出口策略,转变生产方式;内销市场销售压力加大,倒逼我们要进行供需结构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国家监管趋严,产品整治力度加大,倒逼我们必须严把质量关,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行业效益低下,倒逼我们要走精品之路,延伸拓展产业链。新的一年,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创新经济增长方式为突破口,推动行业从追求规模数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向追求质量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上来,重点推进蜂产品企业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增效益。促进我国蜂业由蜂产品数量大国向质量效益强国转变。
) r: u9 s7 O6 k% c' a8 x3 Z) e6 M# x8 n! i# l
为此,2017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这个核心目标,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X1 a5 i7 ^8 u6 {* u
/ P- A1 F) J2 _
第一、我们要转变观念,我国蜂业的发展方式必须从追求产量数量,转向追求质量效益。
' ^! n4 l& J* Z% Z1 y4 I4 O- S2 t/ \4 `
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的蜂产品行业已经到了由快速低效的增长转变到注重品质、提升效益的阶段。这是历史的选择。我们要着力解决行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不能再一味地追求产量和规模的扩张,一个企业要连年亏损,它将在企业竞争中淘汰,一个行业效益不佳,它将在发展中萎缩,我们要下决心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质增效”上来。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主动适应新变化,要痛下决心,深化改革,推动行业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蜂业发展之路。
" H9 X+ q. H1 W
% w# i' l( C8 P8 G% a% Q7 b第二、我们要走“效益强企”之路,强化效益意识,围绕效益提升大做文章。
7 W$ {0 |4 s. h& M6 {: L
7 z' u4 X f/ @' ]! V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它既是企业生存之本又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企业创效上,我们一方面要盯准市场需求,从做精产品入手把企业做强,在经营上不断增加中高端的产品,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大路货,增加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传统特色、品质特色和包装特色等个性化突出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搞好产业延伸,抓好全产业链开发,把蜂疗和医疗结合起来,把蜂业与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养生产业融合起来;把蜂产业与旅游业、观光业、餐饮业和少年儿童的科普基地结合起来,办好“蜜蜂文化科普示范基地”,变游客为顾客。与此同时要扩大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把与蜂产品相关、相连、相近的蜂产品的日化产品、酒类产品、冲泡产品和健身产品等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有选择地经营起来,提高蜂产品专卖店的复合承载力,扩大销售,提高效益。
A; r8 U) P/ m) `! l& |4 L
3 y0 H7 F+ B# g9 X% m" `% Y& N第三、我们要强化诚信建设,继续加大力度净化蜂产品市场,重塑行业形象,努力恢复消费者的信心。( y [2 ^& J# m Y
8 u; H) ?) s6 a+ S" V4 z Y/ e) Y从我们市场调查看,消费者不是不喜欢蜂产品,而是普遍担心买不到真的、好的蜂产品。社会上蜂产品造假的负面影响使消费者不敢买,消费者对蜂产品的信任危机已经成为我国蜂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行业的利益高于天,我们决不能让个别企业的假冒伪劣产品伤害整个行业,要把净化市场、打击伪冒假劣蜂产品特别是原料造假作为一项不可松懈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今年的315适逢两会召开,会上传出的信息是今年政府打假要啃硬骨头,政府多部门将通力合作,要像“整治酒驾”一样线上线下一起打假,追根寻源,一查到底。为此,我们一是要搞好行业自律,做好诚信建设,通过自我承诺和行业监督的方式使蜂产品企业能够自觉做到不掺假、不造假。2017年协会还将继续对蜂产品质量进行市场调查,对蜂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对发现查证涉嫌造假的企业一律约谈并限期纠正,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将向行业通报,对协会外社会上的造假企业,我们将造假情况通报给政府相关部门,严重的在业内曝光。二是协会要配合国家主管部门做好蜂产品的市场监测。今年1月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17年重点抽查食品企业名单的通告”,重点抽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680户,其中蜂产品企业25户。协会提醒各会员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执行,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协会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食药监部门的沟通,积极反映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解决的问题,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四是继续做好协会《蜂蜜》团体标准的推广工作,加大团体标准向社会宣传的力度,鼓励企业积极采用“优质溯源蜂产品标志”,提升产品的公信力。提振消费者信心,让消费者能够买到安全放心的蜂产品。; b& I V7 X% a
; o/ F# m' P% I5 y% r) I
第四、我们要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强化行业品牌的引领作用,扩大行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8 W' p& @& \3 d0 k, T# C6 X9 x1 s3 l6 T i# N, S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品牌是信誉的凝结。一个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可以成为质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老百姓就会放心购买和消费”。去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强调品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今年,我们要在品牌建设、品牌宣传和品牌引领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督促品牌企业采用更高的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因为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指导品牌企业培育品牌文化,讲好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影响。三是今年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蜂产品行业品牌评价评选工作”,并通过主流新闻媒体向社会和消费者进行推介,通过品牌宣传,引领带动产业发展。- Q9 }2 K, u% P) c
" R+ H" u) e4 g* D7 g' ~第五、我们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倡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发新品,打造精品。
/ Y% w' G( _- V+ V% O4 Q9 j& \( |7 h# S
目前,我国蜂业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缺少新品、精品和附加值高的产品,这是影响行业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企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增加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后劲。另一方面,没有科研力量的企业,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与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或委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三是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购买专利,获得新产品的生产经营权。四是还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委托生产、贴牌加工等方式获得新产品的经营权。当然,新产品的开发要事先做好市场调查,进行可行性的研究论证,切不盲目投入、盲目上马。
3 O. R: b2 ~- o& h1 [; W) e H* {# ^2 I
0 J+ Y( L. h. ? Y+ E第六、我们要树立行业自信,加强正面宣传,弘扬行业正能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 Q& |5 j5 O4 P# b! J( i6 @1 W, ^" F C% {4 H0 o6 p- y! D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我们行业产生了一些误解,蜂产品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协会和一些会员单位在加强正面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17年我们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树立行业自信,加大力度做好正面宣传。二是要学会法律维权,毫不客气地将那些误导消费者、不负责任的所谓“专家”诉诸法律,挽回影响。三是我们还要劝告那些“给自己脸上抹黑”、“自毁长城”的个别企业,要识大体、顾大局,不能毫无根据地将业内企业说的一无是处,不能让消费者对我们的行业再失去信心。四是继续抓好评优工作,2017年我们要继续弘扬行业的正能量,继续抓好蜂产品龙头企业、标准化经营示范专卖店、全国蜂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信用评价等一批典型的评选和中国蜂产品之乡(基地)评荐活动,用典型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u5 k4 g( w- k& r# V& b
# y; L# K2 \7 }# u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目前,我国蜂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勇气、有信心战胜它。“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只要我们不怕困难,积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实现我国蜂业发展的强国之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