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华南中蜂" e4 o1 q, b* ^# z% ]
(一)品种形成1 H6 O1 G! C* t* \2 o
华南中蜂是其分布区内的自然蜂种,是在华南地区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中华蜜蜂的一个类型。) J1 i# q# V& j* m# Y4 l: B1 ^: V
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1037—1101),被贬到广东惠州时,看了养蜂人用艾草烟熏驱赶收捕分蜂群的情景后,写下了《收蜜蜂》一诗。当时,养蜂者用竹笼、树筒和木桶等传统饲养方法饲养蜜蜂,产量很低,蜂群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直到20世纪初,西方蜜蜂引进前,华南中蜂都是分布区内饲养的主要蜂种。20世纪中叶,广东省开始将活框饲养技术应用于当地自然蜂种的饲养,养蜂业得到迅猛发展。
% Z8 t$ A- |+ ]- P, x, ~据蓝国贤报道,台湾早在清康熙年间即已饲养东方蜜蜂。当时的农民从树洞、山壁岩洞中收捕野生蜂,用传统方法饲养。其时,有吕、赖、林三姓家族由大陆移居台湾嘉义县的关子岭地区,带去了养蜂技术,由此推算,台湾饲养中华蜜蜂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0 H& X- G8 E! u(二)群体规模与变化情况/ q; K' {4 h' M
1.群体规模 广东、广西、福建是华南中蜂中心分布地,饲养量较大。据2006年统计,华南中蜂饲养量广东有43万群(占该省蜂群饲养量的93%以上),加上浙江、安徽等分布区的饲养量,共有华南中蜂约70万群。4 `% C4 T$ }- Z/ Z" H
2.发展变化 采用活框饲养技术后,华南中蜂的数量曾迅速增加,但到了20世纪末,除广东省的数量有所增长外,其他各省的数量都在逐渐减少。& f" ~) x/ T+ v' N
由于中蜂生产性能不及西方蜜蜂,加上囊状幼虫病的危害,致使很多养蜂者选择饲养西方蜜蜂,从而造成广东以外很多地方中蜂数量锐减,有的地方只有在山区尚有少量中蜂存在。
1 d" b/ D0 h* F; t3 @西方蜜蜂对广东的气候、蜜源条件适应性差,无法定地饲养,只有长途转地饲养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广东省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加,广东养蜂者多不愿离开家乡进行长途转地,加之广东人喜欢“土蜂蜜”,其售价高于西蜂蜜,因此大多数养蜂者选择饲养中蜂,从而使华南中蜂数量在广东呈现上升趋势。
/ F0 x: m) A0 Z. V+ G在中心分布区,华南中蜂分蜂性增强,维持群势能力降低,加之蜜源植物减少、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危害,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v/ ~7 e L1 z2 |8 D8 x
截至2006年,华南中蜂仍有70万群以上,无濒危危险。
/ L8 j0 o a6 K4 q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 m1 d- z' m& ]; ^7 r4 [
(一)形态特征
3 J+ x8 y* l0 M! Q蜂王基本呈黑灰色,腹节有灰黄色环带(;雄蜂呈黑色;工蜂为黄黑相间。其他主要形态特征见表2。1 h$ A+ `. D6 X+ \
(二)生物学特性, g% z7 F4 ~: v8 M( M$ M' F
华南中蜂繁殖高峰期平均日产卵量为500~700粒,最高日产卯量为1200粒(图。
+ k" k; w5 s- i3 b& L7 O育虫节律较陡,受气候、蜜源等外界条件影响较明显。春季繁殖较快,夏季繁殖缓慢,秋季有些地方停止产卵,冬季繁殖中等。
! e; w4 G. G3 v' ]维持群势能力较弱,一般群势为3~4框蜂,最大群势达8框蜂左右。分蜂性较强,通常一年分蜂2~3次;分蜂时,群势多为3~5框蜂,有的群势2框蜂即进行分蜂。蜂群经过度夏期后,群势下降40%~45%。
# L$ R+ {* Q Q8 {3 G- b l华南中蜂温驯性中等,受外界刺激时反应较强烈,易螫人。盗性较强,食物缺乏时易发生互盗。防卫性能中等。易飞逃。
7 O; o$ K/ ?: i% i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病害流行时发病率高达85%以上。对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消毒、选育抗病蜂种、幽闭蜂王迫使其停止产卵而断子等措施进行防治。: n( B/ Q( N! M+ b h
(三)生产性能
. }, c! ^& Z" E6 D* R# y5 V1.蜂产品产量 华南中蜂的产品只有蜂蜜和少量蜂蜡。年均群产蜜量因饲养方式不同差异很大。定地饲养年均群产蜂蜜10~18kg,转地饲养年均群产蜂蜜15~30kg。可生产少量蜂蜡(年均群产不足0.5kg),一般多自用加工巢础。; }# h. E; W' q0 p2 b" |
2.蜂产品质量 华南中蜂生产的蜂蜜浓度较低,成熟蜜含水量23%~27%,淀粉酶值2~6,蜂蜜颜色较浅,味香醇。
- R h4 y) C/ u" n" f; q四、饲养管理1 R) a$ H) _: f5 p4 | y: C. D
华南中蜂中心分布区的放养方式有两种,75%~80%的蜂群为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20%~25%的蜂群为定地饲养。大多数蜂群采用活框饲养,少数蜂群采用传统方式饲养。) @* X) R4 S/ D+ {# S0 `
五、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
0 p/ e* S) A0 O( M0 B* F目前尚未建立华南中蜂保种场或保护区。由于华南中蜂对华南地区山区的适应性很强,饲养华南中蜂已成为山区很多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山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 D& g) e- V$ y六、品种评价$ d7 x `# m9 [2 N O
华南中蜂嗅觉灵敏,能利用零星蜜源,消耗饲料少,抗囊状幼虫病和巢虫的能力高于其他类型的中华蜜蜂,其缺点为分蜂性强、盗性强。饲养华南中蜂,对山区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