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呈贵养蜂失败教训之二
' K; Q3 }! @) J; z; J5 v) M) @8 P9 H% g- \- r
【题记】养蜂无师自悟为师。几年来,我从《中华蜂论坛》上自学,蜂技大有长进。家蜂也养得出类拔萃,人见人爱。为自己即将退休找到了将来打发晚年时光的职业。在前进入严冬时,为反馈“黑蜂寨”前辈那样的前辈恩师,鄙人抽空写数篇养蜂失败教训以帮助初学者,以利后人少走弯路,可能贻笑于大方之家。都说家丑不可外扬,我不这么看!授人以渔,无尚荣光!以文会友,锲而不舍。
& l6 g5 E/ G' S, W9 d
; ^6 j1 N: u0 k/ s' S5 T, ^4 z“苏云金杆菌”治巢虫效果不佳
( b$ t6 D, u2 E- L( @4 E* X: j: _1 {7 D
蔡呈贵 (上饶信州区教育局 13970377358) 9 I8 n* s$ |: J6 C# x5 B, B n9 R) |- ?9 f
4 ]( V! `9 r* X+ t
2012年,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篇文章——
2 o( H$ C. b0 S0 h* } “微生物王国中,有一大批灭虫勇士。千百年来,它们悄悄地帮助人类杀灭害虫,保护庄稼。然而,它们的功绩直到近百年来才被人们发现。“1911年,德国人贝尔奈在苏云金这个地方的一家面粉厂里,发现有一种寄生在昆虫体内的细菌,有很强的杀虫力。于是,人们称这种细菌为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长得像根棍棒,矮矮胖胖,身高不到5‰毫米。当它长到一定阶段,身体一端会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芽孢,用来繁殖后代;另一端便产生一个菱形或近似正方形的结晶体,因为它与芽孢相伴而生,我们叫它伴孢晶体,有很强的毒性。当害虫咬嚼庄稼时,同时把苏云金杆菌吃进肚去,这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一样,在害虫的肚子里大显威风。它的伴孢晶体含有的内毒素可以破坏害虫的消化道,引起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呕吐、腹泻;而芽孢能通过破损的消化道进入血液,在血液中大量繁殖而造成败血症,最终使害虫一命呜呼。苏云金杆菌的发现,为人们利用微生物消灭植物病虫害提供了美好的前景。现在,人们已经用发酵罐大规模地生产苏云金杆菌,经过过滤、干燥等过程制成粉剂或可湿剂、液剂,喷洒到庄稼上,对棉铃虫、菜青虫、毒蛾、松毛虫,以及玉米螟、高粱螟、三化螟等100多种害虫有不同的致病和毒杀作用。”
& X+ g$ H" q8 [7 V' B 2013年9月15日,我从网上购入该药,回家按1:800的浓度分别对4箱中蜂作了试验。情况如下:+ M" \. R9 P2 u! z. H0 ^) |. b p
A箱:2脾,未喷箱喷脾。我在患巢虫处钳出白头蛹,偶尔也带出小巢虫。就用滴管吸入药液滴入此虫穴。24小时内,箱底有5只死亡老蜂。之后没有。
" d; b' ` |4 v- R8 S4 Q2 c B箱:1脾,4小时后,蜂群冲入A群。巢门口有隔王片,王未走成。蜂群6小时后蜂群又自动从A群分离后回到本箱。24小时内,箱底有3只死蜂。5 |/ g8 p6 Y' R+ ~6 V# g0 [
C箱:1脾,4小时后,蜂群冲入A群。巢门口有隔王片,王未走成。三日后蜂群仍然在A群未归。
% I0 M# j" i1 G: z" b D箱:1脾,4小时后,蜂群冲入A群。巢门口有隔王片,王未走成。三日后蜂群仍然仍然在A群未归。
( r' G" @1 `6 m 另外,我从各箱中扫得脾宵及巢虫小幼虫用一小碗盛上,用药液喷过,保温保湿,试养3天,每天一查,蜡渣中巢虫小幼虫至今仍活泼可爱。
7 f5 F* \+ h$ c- Z 我得出教训是::苏云金杆菌对巢虫的致病和毒杀作用是有限的或无效的。其药味还影响正常的蜂群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