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那一剑的风情 于 2015-6-23 12:18 编辑
* ^/ o5 i. X* X$ a# g/ r
" V" X# [& G- y
% I6 Z7 z0 o. @, r0 o2 y5 k, `+ |
一说起来又有许多人要怀疑了,起底是5月1号左右的交尾失败群,当时大约一框多一点蜂量,介王后还飞逃一次,还好有隔王片,有一部份蜜蜂冲入另一个群杀了那群的老王。回来的还有一框不到的样子。
# b: e/ Z6 x* |/ U3 e) |过了1个月零23天,现在是这个效果了。中间还支持了另一个交尾群一框卵脾。
' p* P" ?, X2 H' C1 R( h蜂王是苏州蜂王育的去年老王,也不清楚是苏州的太湖蜂还是贵州蜂,今天还是介王以来头一次看到蜂王的样子,有点枣红王的模样,相片忘拍了,个子挺大,身量也挺长。
& }, K: L5 r9 Z, {意标横养看起来更适合中蜂,巢脾更接近于方形,易于蜜蜂调节巢内小环境。我当初选用这个框是因为去年送我蜜蜂的人给的就是这样的框,过了一年才发现钉上小钉子刚好可以放在意标箱横边,于是就开始这么玩了,目的不是为了繁蜂,用这个组交尾群可以更省一些蜂。
+ d! k# {0 o6 S" `2 a4 z试着试着才发现,繁蜂效果也挺好。
|3 x( k# b' f0 @+ y T4 Q! e) I( {$ S& h9 n2 `
同比看来比意标要好,
1 n3 }) {& m" R; D8 h& L, {http://xsbee.cn/forum.php?mod=vi ... amp;_dsign=c6769ed9& x, B! Z: u9 H6 T7 t
这群也是用了差不多的时间一变六,但区别在两点,一是那群用的是自然新王,二是横养群中间支持过别群一张卵,三是,一个是在油菜期开产的,另一个是在五一期间才介的王,四是,一个是自然交尾成功,一个是交尾两次失败的老蜂群。9 U2 v1 v$ _3 M1 k [
如果按蜂量增加的倍数来说,繁殖效果差不多,且新王群更蜜集一些,但考虑到两者的若干不同,似乎意标横养的效果更好一些。; s! [' m! Z! ]: j! ^- a y
$ @( M% D- c7 j8 W1 p当然我这个结论上的有一点仓促,只试了这么一群,希望坛内有试过意标横养的也发表一下自己的实践经验。
& _6 o0 i9 t+ ]4 h1 ?* ^
% x! G( S V' `& s
) m2 P8 \0 o6 d5 C5 K' A最后,感谢去年送我两群蜜蜂并带来意标横养技术的:中华蜂-老赵,我一般称之为天使,偶尔打错字,打成“添屎”{:8_1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