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又叫蜡蛀虫。大蜡螟幼虫的体长大约在15-20mm,小蜡螟的幼虫大约在10-15mm左右,它们的生命力很强,以老熟幼虫越冬,到第二年的春季开始羽化。在外界气温较低的时候,极少见到,特别是气温高的季节,它们才蛀进巢脾或蜂箱的角落中,靠蛀食蜡质、蜜汁和花粉来生存,在巢脾上穿成遂道,吐丝作茧,毁坏巢脾,以至伤害蜜蜂的幼虫和蛹,造成所谓“白头蛹”。严重时,使蜂群造成不安和飞逃。巢虫一般都是在蜂群较弱,或者经过多次自然分蜂以后,群内出现蜂少于脾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若蜂箱内卫生较差,长时间不清扫蜂箱也容易发生。还有就是长时间存放而不常加以处理的巢脾更易生存巢虫。
4 A, `' w( T0 |5 w" s
0 l- A6 S4 U+ R3 k# ` 巢虫的防治措施要采取综合措施,将预防和治理结合起来进行,不让巢虫有机可趁,尽一切办法杜绝巢虫的侵入。具体作法如下。
e* W' ?" E: e$ j4 I6 N& _) X7 s& c
1、要饲养强群
' k' w; c) }, o3 p8 h 强群是预防病敌害的首要条件,常年保持蜂脾相称,对较少的弱蜂要加以补蜂或合并。
+ a& X- H, b5 v" ~- ?
% s8 {2 N k- S+ j, a 2、注意保持蜂群的卫生,及时清除群内的残渣蜡屑,定期进行换箱和药物熏治。 ! @2 W" S k( z% Q4 ~3 ~: s
, z2 h* q$ F0 L2 B0 ?$ N1 U8 ?
3、及时更换陈旧巢脾,对那些过于老、旧的巢脾不宜久放,应尽快化蜡或加以处理,不给巢虫有繁殖场所。 . I* n* [7 g6 D# T% i
5 s/ ~# a4 `. H3 H; N; ?
4、在蜂群内巢脾上若出现巢虫危害时,应及时清除或提出被害的巢脾,抖掉蜂后,放入空箱内,采用升化硫或硫磺烟熏治十多分钟,待巢虫爬出后进行消灭。
2 M5 G0 B1 o% m: L& K; U/ e. B+ [8 D- l% \* R9 X6 f
5、巢脾的储存要妥善保管。从蜂群内抽出的空脾或蜜粉脾要密封,并存放在低温遮荫处,还应定期进行药物熏杀。目前熏杀巢虫较普遍的方法是用硫磺或二硫化碳来熏杀。
4 l5 f% M5 t, d/ }, K( v+ ?5 h% [$ G- F3 ~8 N
熏杀的方法是将需要熏的巢脾装入空继箱内,然后叠放在一起,在最底层放一空箱体,里面放入燃烧的硫磺进行密封熏杀,最好在箱体外再套上塑料口袋,进行密封24小时熏杀,这样效果更好一些。若巢脾存放过久,应定期进行熏治。此外,也可在存放的空脾箱内,放进一些卫生球(萘),也能起到预防巢虫的危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