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的蜜蜂,现在正在被中襄病折磨的死去活来,目前还没有完全治疗,就在网上收贴,今天又看了一篇,准备用来实践一下,就看结果了。顺便把这篇文章发在论坛,希望对其他蜂友有帮助。! i6 ?9 C1 H9 R2 C# Z; z
5 u' _8 I% ~" f" ~& ^
: ]. I2 \& S6 n. q O& B7 S: R再谈中蜂囊状幼虫病( f6 K8 F, d2 N3 U3 u3 d5 A* [
2014-10-24|知识馆616
3 |/ D W Q1 R+ Y9 _1 o, l7 Q 刘正忠
4 E B/ n& x$ a9 A+ w(四川达县大滩乡中心学校,四川 达县 635012)- [( ^1 e( i' {* n. M6 s2 g
近几年来,笔者实地走访和电话询问了解到四川东北部及重庆等地的许多饲养中蜂的朋友,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暴发,传染速度迅猛,连续多年发生,给该地区的中蜂造成了严重损失,严重地挫伤了他们饲养中蜂的积极性。* g) F4 _* H% \' @( V; C
现将本人的调查结果及个人体会谈出来,与各位蜂友商榷。2012-2014的该地区的中囊病发病综合现象同过去的中囊病有很大的不同。. W% J3 Z0 Y! q: a ~& Y5 P, `% ~
1、发病时间* R. K- m, Z' |: P `4 {7 q
过去的中囊病多发生于早春或晚秋时期,近几年来,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只是轻重不同。
; { H- ^/ u0 _! K- S3 y" w9 H. w2、三型蜂的致病症状$ g& v7 O$ E, w1 r& R, G F+ q
过去中囊病只有工蜂幼虫死亡,雄蜂及蜂王的幼虫不出现死亡。近几年来,雄蜂幼虫死亡率达30%以上,蜂王幼虫死亡率20%左右。
6 [$ E( e, M: H工蜂幼虫症状:发生急性型的工蜂幼虫死亡率达80%以上,死亡幼虫在房中头部上翘,夹出死子成袋囊状,囊底呈半透明液体,无明显臭味,垮群快。慢性症状的蜂群,烂子率达30%-40%,脾上成花子状,垮群慢。: z/ X4 T0 A3 D! F4 I& S7 C3 c% x+ t
雄蜂幼虫症状:死亡雄蜂幼虫,工蜂不易清除,连房盖也不啮开,用刀割出雄蜂盖,死子干枯在房中成石灰块状,形似意蜂白垩病子;没有干枯的烂子有明显腥臭味。
- t0 I3 W8 `& p; m蜂王幼虫:死亡率虽不高,但这种现象过去间不多见的。7 ~! i1 K* n9 `! [2 c
这就可以说明,近几年的中囊病同时伴有其他蜂病发生,如欧洲幼虫腐臭病,因此治疗预防要使用多种方法。: a$ M/ t* L- p. b/ c l& U
3、发病蜂群情绪
6 d0 L0 T8 e, d4 d; y4 l6 Y群势较强的蜂群,发病开始时清除烂子积极,采集较正常,也有个别蜂群蜂王自行停产或产卵少;弱群发病后采集蜂减少,最容易发生单群飞逃。病程时间一长,到了后期多数的中蜂场都会出现数群集 体飞逃、合并、造成围死多个蜂王,留下一两只蜂王逃亡别处,这就是蜂群损失的主要原因。, t, H; Z0 S A. S, N% G# i' O
在连续几年的严重病灾中,居然也有几位蜂友的中蜂不染病或染病轻,如四川邻水县的几位蜂友预防措施扎实,2008-2009年两年该地区都发生了中囊病,也款能传染到他们的蜂群。笔者现有的40多群中蜂,由于采用了预防措施,也幸免于难。由此总结得出中囊病预防容易治疗难。
# W$ x3 K( u$ ?4、预防措施- P8 A1 R# {! h: A# k
4.1蜂具消毒
' ^8 [* t3 q1 L+ M" `每年至少在秋季入冬前将所有蜂具全面消毒一次,蜂箱、隔板用明火燎烤,覆布用开水烫煮,饲喂器有消毒药液漂洗。& n& B% i* y# M/ S
4.2药物预防 r# |9 q/ z C3 F) a( F9 N
在春秋繁蜂时期,奖补饲料中须添加预防药。抗病毒、抗细菌药物可用中草药:半枝莲、贯众、虎杖、紫草、板兰根,单味用药平均每群用6g,上半年、下半年要轮换用药,切不可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另外轮换施用玄胡和黄芪这两味佐药,也就是平均每群主药6g、佐药3g,另外甘草2g,同煎15-20分钟,配1:1糖水,每群500g/次;抗菌药物可选用土霉素片,必须再加维生素C,用药量为成人用量的1/2。隔日饲喂,5-6次为一个预防疗程。) h8 K* l6 }7 a' N B. e1 f$ B" x. Z
4.3选育抗病优良蜂种6 y6 R' ^' w2 \" o5 x( P$ M7 H
每年要与本场相隔10km以外的蜂场交换几只优良蜂王,将换来的蜂王群培育雄蜂,本场的优良群蜂王培育,弱群出现的王台、雄蜂一概不留,这样长期下去,优良品系得到了发展,抗病力会大大增强。
, q( ?6 {6 L3 i' n3 g% H最后我真诚地鼓励喜爱中蜂的朋友,虽然中囊病是危害中蜂发展的大敌,但只要肯学习勤劳探索,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饲养中蜂投资少、收益高,特别是中蜂蜜在市场上十分紧缺,在四川、重庆一带中蜂蜜价格高达60元/公斤,这不仅是因物以稀为贵,更因为是中蜂采蜜的 花种多,酿出的蜜成分多元化,营养保健价值高,这才是人们喜欢购买中蜂蜜的所在。因此,失败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丧失信心。总结失败教训,获取养蜂经验,是养好中蜂的硬道理。2 r1 a9 D0 y6 R- P
*************************.0 ^" ^4 b- n1 q6 ~5 r
防治方法
7 o# i8 P9 o$ m2 @①加强饲养管理
( R* v8 _# J) p% y; }, A第一,早春和晚秋,外界气温较低,应注意蜂群保温,晴天翻晒箱内保温物,以增加蜂群温度。减少检查蜂群次数,以免影响巢温。调整蜂群内蜂脾关系,使蜂数略多于巢脾或保持蜂脾相称。! `2 w" M4 c1 x
第二,当蜂群内饲料不足时,要及时补充饲喂,以保证蜂群正常生活需要,尤其在蜂群大量繁殖期间,应补充些营养物质,如花粉、维生素以增强蜜蜂对疾病的抵抗能力。5 N/ o; ^3 i; w1 e f8 ]5 z& r
第三,将病群内的蜂王用笼扣起,暂时断子。巢脾上的病死幼虫被工蜂清除,减少病原的积累,打断传染链,减轻病情。$ y3 J O* }- l- p5 E5 o& v
第四,蜂箱可用1~2%氢氧化钠水溶液洗刷消毒,空脾可用4%甲醛溶液浸泡消毒24小时,花粉脾可用冰醋酸蒸气密闭熏蒸消毒。具体作法可参照本书化学消毒部分。
) j. k8 S# n9 s$ S% L; n高效巢脾消毒剂,主要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一种广谱含氯消毒剂。对蜜蜂安全,对囊状幼虫病病毒效果较高,对美洲幼虫腐臭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污染的巢脾也有消毒效果。具体消毒作法是浸泡消毒,将100片药溶解于2000毫升水中,浸泡巢脾20分钟后,用摇蜜机将药液摇出,另换清水浸泡2次,每次5~10分钟,尔后晾干备用。
! H2 m" I) o F# U7 t②选育抗病品种
* Q% R4 Q3 {; \8 o4 H U9 H从发病蜂场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同时淘汰病群中的雄蜂。培育的蜂王用于替换病群中的蜂王,这样经过几代选育,可降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病率。- @- D6 o |/ i9 F$ \( S+ ~
③药物防治
7 r/ L$ D3 l0 m对于患病蜂群可选用下列药物防治:7 J$ W7 o) o8 G9 e
第一,半枝莲(又名狭叶韩信草)50克。
/ p" j' F6 S) F# C0 C第二,贯众50克,金银花50克,甘草25克。
0 J( G6 ?) T( m( |$ A2 ^( j将药放入容器内加适量水,一般以淹没药为宜,煎煮后,过滤,取滤液,按l:l的比例加白糖,配成药液糖浆喂蜂,上述每一剂量可喂10~15框蜂。( Y4 G& N" }: c' ]/ J% }. N
第三,抗病毒862,系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和中草药的混合制剂,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效果可达80%以上,对意蜂囊状幼虫病具有同样疗效。试验证明,应用抗病毒862结合巢脾消毒和更换蜂王等综合措施,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e1 u( d; Q6 y5 A9 i2 Q
( N: l" I2 S: k
: z I S5 @(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