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行业。养蜂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蜜蜂以其特有的生物学本能,参与大自然中生态平衡,在食物链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利用蜜蜂授粉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己成为绿色食品生产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
6 k* ?' A' |# C! P9 W- `
9 B' t0 n w- a/ g& B+ z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但不是世界养蜂头号强国。中国养蜂业在世界上有领先的地方,但与有些养蜂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为了使中国养蜂业在二十一世纪得到更快更稳向前发展,不但要继续发扬我国现有养蜂业的优势,同时要虚心学习国外的先进养蜂经验,另外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L3 B9 d8 f4 g% f# F, [ L% J
7 o- R, z* p8 w1.提高国民对养蜂业的认识水平, l1 y; g% ~1 G8 U0 s7 d% A; S# Z \
1 a! R( z6 N: w% \( ^6 P4 m+ z/ H8 y 在我国观阶段,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养蜂主要目的是获取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极少数人知道养蜂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授粉。发达国家把蜜蜂授粉放在第一位,获取蜂产品放在第二位,因此他们把养蜂业视为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都分,冠以养蜂业为“农业之翼”的美誉。比如在美国,租用蜜蜂授粉已成为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必需手段,现己在100多种农作物上推广应用,美国政府1980年公布,蜜蜂授粉使农作物增产约200亿美元(注:报估计,我国由于蜜蜂授粉增产的效益,每年至少150亿元),而蜂产品本身的价值仅约1.4亿美元。即使这样,1994年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的专家,预测在今后的两年内美国将会出现“授粉危机”,做出了对授粉蜂群的短缺可能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的可怕预言。正是对养蜂主要目的认识差别,造成我国养蜂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关键是提高人们对养蜂主要目的认识水平。
( e% I2 Q2 v' r( N% ~1 n5 W " p: g( T) _- n& k! U* X
2.实行适度的养蜂规模化生产! N% Z! O, A* A" y! D2 N
; N& \" l8 |9 U+ n6 v& }) f4 x 发达国家专业养蜂的特点是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均饲养量大(比如美国,凡有600群以上蜂群者,才被称为专业养蜂者)、人均产值高。集规模化和机械化为一体,以机械化推动规模化养蜂发展,以规模化带动机械化,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代养蜂的模式。而在我国,往往是专以饲养蜜蜂为目的皆被称为养蜂专业户,饲养蜂群数量一般为几十群,少数上百群以上。按现代经济学观点,只有适度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出最好的经济效益。显然在我国已加入WTO的时代,实行适度养蜂规模化生产,是增强我国蜂业国际竞争力的一条有效措施。6 S7 Y) f" ~6 _! D- q+ H3 i# E7 C
# m# ^( A" J2 _8 o v' @3.大力开发国内潜力巨大的蜂产品市场,狠抓蜂产品质量
! ]2 F- A3 p+ F0 N! |
0 w6 l, [) g! o% s 目前养蜂生产在国内,而蜂产品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国外。由生产至流通,流通至消费,再由消费来促进生产的经济规律可知,中国养蜂生产发展肯定会受到国外消费水平控制,一旦蜂产品出口受阻,中国养蜂生产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多次蜂产品出口不畅,造成中国养蜂生产停滞或下降的事实,已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条经济规律在中国养蜂业中应用的正确性。由此可见,要促进养蜂生产,就必须开拓蜂产品国内消费市场。
7 Y0 W4 s+ a& E5 g3 W% y
" m# F8 ~$ R" o8 u* @. E$ p 要打开国内巨大的潜在蜂产品消费市场,有二点工作必须做:一要加强蜂产品科普知识宣传,慢慢转变国内许多小城镇和农村消费者把蜂产品作药品和补品的观念;二要狠抓蜂产品质量,让假蜂产品不能立足市场。作为主管蜂业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制订政策和标准时,应多站在消费者角度,不要因生产厂家压力,降低蜂产品质量指标要求,从而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我在许多场所说过:在中国“蜂蜜”国家标难,要加入“蜂蜜”中花粉指标,因为利用“蜂蜜”中花粉指标,可以快速检验是否是真蜜,是否以次蜜充好蜜问题。5 }7 t5 H a5 B$ m) @0 f& V
5 v) P4 J5 q5 Q, Z+ g( W3 l 在“回归大自然”的今天,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13多亿的中国人口,是一个蜂产品消费巨大的潜在市场。若能及时开发国内的潜在蜂产品消费市场,则一定会出现蜂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中国蜂业也将会得到蓬勃的发展。/ {0 ^9 a5 F4 f( e( w3 Y
# K6 ]2 Z) i0 b1 V" I( [; J4 t
4.要健全养蜂管理机制' X' a0 I8 c3 I3 \: [
( N2 J. z9 _; f
要进一步健全养蜂管理机构,真正做到重点养蜂县(市)有人专管养蜂,其它县(市)有人兼管养蜂的局面。通过政府的引导,从而保证我国养蜂生产健康稳步的发展。
3 S7 W4 e! A* w+ V/ ? H
, Q3 Y# E3 j2 P8 B9 [9 X5.加大养蜂科技投入,加强国内科研协作攻关
/ U5 N4 T! m, h! h% \ " O& \1 ]0 E6 q% b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养蜂研究投人力度,资助解决蜂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的动物育种己进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我国要跟上这一科技形势,就要开展蜜蜂分子育种,也就是要研究蜜蜂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我国21世纪蜂业生产提供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的遗传理论和高新技术。比如开展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主基因分析和定位,主基因的分离、克隆和测序;蜜蜂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及预测等。对养蜂重点和重大项目,要组织国内相关部门攻关,发挥各单位的优势和积极性,争取出养蜂大成果。
4 y/ M" Q7 j$ K* s5 j2 Q
2 ]+ ^8 c2 s& a# W2 { Z 另外为了推进我国养蜂业的现代化,还必须加强蜂具标准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等几方面的研究。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推进,我国的养蜂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 ?* W# H8 ^& {) Y& w$ K" O1 S9 f. t
J8 O e8 K% P: z( o
+ I% e7 n x/ T; I- X+ E% h
作者:江西农业大学--曾志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