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蜜蜂养殖新技术书)

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蜜蜂养殖新技术书)

日期: 人气:93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吧。

怎么养蜂技术培训

怎么养蜂技术培训如下:

一、分蜂技术

1、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蜂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自然行为,优点是符合蜜蜂的分蜂习性,分蜂后能快速恢复且基本上不会回蜂,缺点是自然分蜂的时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管理蜂群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分蜂群飞逃。

2、人工分蜂:人工分蜂是人为将蜂群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蜂群,优点是可自由决定分蜂时间,只要气候和群势满足时都可人工分蜂,缺点是人工分蜂要养蜂人具备一定的技术,另外人工分蜂时操作不慎容易出现回蜂现象。

二、介入新王

1、原理: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昆虫,每个蜂群都有独一无二的气亮宴衡味(群体气味),事实上气味也是蜜蜂识别是不是同敬做巢蜂最主要的依据,介王的基本原理就是想办法混淆蜂王和蜂群的气味,只要气味相同蜂群就会接受介入祥脊的新蜂王。

2、操作:介王主要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方法,网购蜂王一般建议用相对安全的间接介王法,具体操作是先将蜂王关在囚王笼或介王器中,然后将蜂王扣在蜜脾上并喷些蜂蜜水混淆气味,等蜂群接受蜂王后再将蜂王放出来。

三、合并蜂群

1、原理:蜜蜂虽然是群居昆虫,但蜂群与蜂群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并依靠气味来识别是不是同巢蜂,其中气味相同时蜜蜂之间能相互协作,一旦气味不同两个蜂群就会大打出手,因此合并蜂群的基本原则是想办法混淆蜂群的气味。

2、方法:合并蜂群有直接并群法和间接并群法两种,直接并群法是指给两群蜂都喷洒白酒或蜂蜜水后直接将蜂群合并成一群,而间接并群法是指先用隔板将两个蜂群隔在一个蜂箱中,等气味混淆后抽掉隔板让其自行合并成一群。

古镇“养蜂经”|养蜂技术

坎市镇位于福建龙岩市永定县东北部,是福建西陲重镇,闽粤两省交通要冲。自明隆庆四年(1470)建镇至今,有53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的历史文化名镇。一直以来,古镇丰富的山林资源催生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了一代代的养蜂人,坎市蜂蜜也以“自然纯正、味美价扬”而大有名气。近年来,坎市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把养蜂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发展,依托行业协会,大念坎市“养蜂致富经”。

小小蜜蜂大文章

坎市镇养蜂历史悠久,从何时开始现已无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古镇丰富的山林资源为养蜂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当地养蜂业历代相传、经久不竭的基础。

另据百度百科: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它为农作物、果树、蔬桥薯含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产量可增加几倍至20倍。蜂蜜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花粉被人们誉为“微型营养库”,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蜂产品正在“回归大自然”的时代潮流中,体现出应有的、无可取代的自身价值。

坎市镇农业站站长、养蜂协会秘书长林煜春告诉记者:“独特的产业优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决定了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我们把养蜂业当作坎市农业新增长点和特色产业来抓。”

为了改变历来分散养蜂、规模弱小、技术有限的局面,2003年6月,在坎市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龙岩市第一家养蜂协会――坎市镇养蜂协会,而后又成立了养蜂协会党支部。“我们希望借助行业协会‘抱团’的力量和党支部成员带头、示范、服务的功能,不断探索当地养蜂业发展的路子。”

通过五六年的努力,坎市镇的养蜂业得到蓬勃发展,养蜂户由协会成立之初的36户发展到现在的89户;蜂群总数由成立之初的950群发展到现在4500多群,蜂产品经销店由原来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5家,总产值由原来的5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200多万元。

齐心协力促发展

张钢明是坎市镇养蜂协会会长兼党支部书记,也是当地有名的“养蜂致富户”。十多年的养蜂经历和对养蜂业的无限热情,让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他成为这个行业协会的领头人。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他养蜂113群,平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早已在坎市闹市中心购置一栋80多万房屋。在谈到自己的成就以及全镇的养蜂业时,张钢明告诉记者:这些都得益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协会、协会党支部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

2004年镇政府专门出台鼓励措施,拨出专款奖励养蜂户(每户根据规模给予30元到50元不等的奖励),每年都表彰一批养蜂先进户,授予“养蜂大户”奖牌;在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拨出专款进行冬季播种紫云英,保障全镇蜜蜂安全越冬和增加蜜源;以此鼓励蜂农的养蜂积极性。政府每年想方设法支持协会党支部开展各种养蜂技术培训班,提高全体蜂农的养蜂技术水平。

镇养蜂协会为了提高蜂农的效益,不懈地努力,多方面争取资金,举办班培训。五年来协会在镇区组织举办蜂农培训班4期次,组织下县培训3次,聘请福建农林大学陈崇羔教授、陈大年副教授等省市内专家前来授课多次,好几次培训班原来培训人数60人,结果来了100多人,连临近的高陂、培丰镇的蜂农也赶过来。多次前来授课的陈崇羔教授对培训组织工作和蜂农的求知欲赞叹不已。

去年7月18日,在永定县科协与县养蜂协会的帮助下,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的王丽华副教授,来到坎市养蜂协会举办养蜂主导产业技术培班。来自坎市镇及周边的蜂农50多人参加手态了培训会。会上,王教授介绍了意大利蜜蜂饲养管理方法,大(小)蜂螨及大(小)蜡螟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还就有关蜜蜂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详尽讲解。蜂农们听得津津有味,就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踊跃提问,专家一一解答敏笑,释疑解难,会场气氛热烈,互动效果良好。会后,王教授还到养蜂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了预期培训目的。

协会党支部经常组织蜂农定期召开技术座谈会,交流养蜂技术;组织技术骨干下村入户指导;还协同镇农业站、科协把养蜂技术送到农村。2007年在文馆、浮山各办一期交流活动。这种送技术到山上的方式深受蜂农喜爱。由于培训交流活动的多次成功举办,大大地提高了蜂农的养蜂技术。在抗击2008年的冰雪灾和幼虫病时,蜂农的技术水平大为提高。

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作用,以真情换真爱,关爱蜂农,支持蜂农,使蜂农感觉到协会支部是蜂农的家。党支部每年都组织慰问困难党员;蜂农有碰到天灾人祸、生病住院,支部都派人慰问。组织温暖,凝聚了蜂农的心,年轻的蜂农纷纷要求加入党组织,邻近乡镇的蜂农都渴望加入养蜂协会。

协会积极协助蜂农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大力宣传蜂产品的好处,鼓励消费蜂产品;有些新蜂农和养蜂大户销售蜂蜜存在困难,支部和党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销售,仅三年支部为蜂农外销厦门、龙岩等地蜜蜂2万多斤,蜂王浆300多斤,产值10多万元。

甜蜜事业致富忙

在镇有关领导和协会领导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养蜂协会协员、新罗村林灿斌养蜂基地。在一片郁郁葱葱丛林之中,缕缕阳光穿过叶缝照在四方型的蜂箱上,一个个整齐蜂箱地排放在树木之下,勤劳勇敢的蜜蜂唱着歌儿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场主林灿斌正在和其他的蜂农切磋意大利蜜蜂的培育技术。他养了80多箱的意大利蜜蜂,年产值15万多。下一步他计划趁热打铁,拓展养蜂基地、扩大养蜂规模,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随行的张钢明会长坚定地告诉记者:养蜂协会和协会党支部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统一蜂蜜质量,统一品牌,统一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蜂农诚信经营理念,做好坎市“蜜蜂大文章”。

协会会员不仅自己养好蜂,争取好效益,还时时把其他蜂农的利益放在心头。住在坎市镇区的方永源是养蜂协会的副会长,年近七旬的他仍然神采奕奕,看上去像是40、50岁的人。有40、50年的养蜂经验的他已成为养蜂协会中的行家里手。他把房子的屋顶、阳台、栏杆、旧房子变成养蜂场,每年培育蜂种低价供其他新蜂农使用;他在镇区经营一个蜂产品门市部,薄利经营各种养蜂配套工具;他的“方氏蜂蜜”更是远近闻名。由于养蜂经验丰富,许多的蜂农遇到疑难问题都来求助,每一次老方都热心的给予帮忙解决。有时一个电话过来,他就放下手中的事情,上门去帮忙。老方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养蜂当作爱好。大家都是蜂友,相互帮忙,不图回报,这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

1、蜂种知识:有中蜂和意蜂两种蜂种。2、生活习性:蜜蜂是典型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的社会性昆虫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整个蜂群由一只举纤脊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3、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4、养蜂工具: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5、管理技术: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一、蜂种知识

1、中蜂

(1)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

(2)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

(1)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仅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也是生产花粉和蜂浆的理想蜂种。

(2)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

1、社会性

(1)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

(2)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

(1)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

(2)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

(1)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独有的群味来辨别异同。

(2)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储藏性

(1)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

(2)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

1、蜜源丰富

(1)蜜蜂的生存和繁殖离不开蜜源的支撑,如果附近的蜜源不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

(1)蜜蜂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

(2)养蜂场地竖正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3、环境安静

(1)蜜蜂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稳定发展,在嘈杂的地方蜂群无法安静的育虫和采花酿蜜,若蜂群受到严重惊扰甚至可能弃巢而逃.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偏僻且鲜有人畜打扰的地方。

4、敌害要少

(1)蜜蜂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例如胡蜂、蜘蛛、蛙类等都会捕杀蜜蜂,尤以胡蜂对蜜蜂的威胁最大,特别是夏秋季节胡蜂往往集中侵袭蜂群.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敌害少的地方。

四、养蜂工具

1、蜂箱

(1)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主要分为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蜂箱有圆桶蜂箱、格子蜂箱等等.

(2)活框蜂箱则有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

2、巢基

(1)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人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

(2)蜂种不同巢础房眼的大小也不相同,养蜂时一定要选择与蜂种相对应的巢础。

3、蜂帽

(1)蜂帽是养蜂人管理蜂群时的保护工具,主要作用是防止养蜂人被蜜蜂蛰伤。

(2)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用白色尼龙纱制成,前端透视部分用有网眼的尼龙纱,使用时像戴帽子一样戴在头上。

4、其他

(1)养蜂工具的作用是提高养蜂效率,例如摇蜜机可快速将蜂蜜从巢脾上分离出来,而蜂扫则可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

(2)养蜂工具还有饲喂器、起刮刀、隔王板、囚王笼、移虫针等等。

五、管理技术

1、饲喂

(1)饲喂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具体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

(2)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用于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分蜂

(1)分蜂是扩大蜜蜂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具体可为分自然分蜂和人工正渗分蜂两种。

(2)其中自然分蜂是指蜂群分蜂后再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是在蜂群未自然分蜂之前便人工拆分蜂群。

3、并群

(1)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

(2)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4、育王

(1)蜂王是蜂群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成员,实蜂群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蜂王的质量。

(2)育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优质蜂王,因此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5、介王

(1)介王是指为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例如蜂群失王后要及时介入一只新蜂王以延续蜂群,否则蜂群可能因长期没有蜂王而逐渐灭亡。

(2)更换老弱病残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

6、防病

蜂病防治一直都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部分,一旦爆发病害轻者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全场蜂大量死亡,因此要求养蜂人要了解蜜蜂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掌握防治方法。

一年四季养蜂方法总结 蜜蜂养殖技术集锦

1、前期保持蜂群安静严防震动,保持蜜蜂处于半冬眠状态。中旬开始打扫场地卫生,箱底垫10cm以上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的稻草等保温物。

2、细心观察、判断蜂群内部情况,严防饲料蜜结晶后蜂群被饿死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蜂箱、蜂具清洗干净,并且进弯档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3、1月20日左右,在晴天的中午紧脾至15mm,放王。饲喂糖浆促使蜜蜂棚宽排泄飞行。此时外界无粉,气温极低,喂虫要少;阴天及气温在12℃以下则杜绝奖饲促飞。紧框,使蜂多于脾,前后侧梁有蜂密集护严,这是1-2月繁蜂的主要措施。弱群应毫不犹豫地合并;撤除纱副盖,上梁横放二根直径1cm粗、长度(根据群内蜂脾多少来决定长短)的木棍做巢脾上梁的“过桥”棍,加盖覆布;覆布上面和隔扳外边都安放草帘,做好内保温促繁殖。

4、合并失王群,淘汰产雄蜂卵的劣王,杀掉劣王2天后与邻近蜂群合并,1月31曰-2月4日进行普查,每群应有5足脾蜂开繁。治螨治病,奖饲蛋、糖混合营养液。缩小巢门,既要保持箱内空气对流,又要防止盗蜂入侵。

5、1月27日加第1框粉脾。粉脾加至隔扳外侧,蜜蜂由上梁两棍之间到隔扳外侧粉脾上取食。当花粉吃完后,立即更换粉脾,一般间隔7日;把粉搓成条,放置在两框上梁之间,隔日一次埋和乱。奖饲糖浆时看消耗了多少粉,酌情添加粉条,加粉条的效果其实也好,比加粉脾操作更简便。

6、巢门前放容器,内盛满5‰的盐水,水面上放柏树叶或松针(叶),供工蜂采集,并时常添加、常年不断。

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典型案例以及蜜蜂养殖新技术书全文到此结束,怎么样是不是有所收获呢?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