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齿轮失效原因分析报告_减速机齿轮失效原因分析

减速机齿轮失效原因分析报告_减速机齿轮失效原因分析

日期: 人气:3915

导语:减速机齿轮失效原因分析

减速机齿轮失效原因分析报告

文/尹松森,李军迎,张国宏,刘洋洋,张福嘉·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铸锻厂

减速机是机械设备中重要的传动系统,其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对于设备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齿轮作为减速机的关键零部件,在传递动力及改变速度的运动过程中,啮合齿面既有滚动,又有滑动,并且齿轮根部还受到交变弯曲应力的作用。在上述不同应力作用下,受恶劣工况因素影响,齿根和齿面易发生失效,甚至造成设备停机,影响生产效率。齿轮的失效形式多样,常见的形式为齿面磨损、齿面点蚀、齿面胶合与划痕、齿根疲劳裂纹和断齿。

齿轮材料一般选用合金渗碳钢,如20CrMo、20CrMnTi、20CrMnMo、35CrMo、40Cr 等,齿轮毛坯一般经过下料→加热→锻造→预先热处理→粗车端面和外圆→铣齿和键槽→最终热处理等多道冷热加工工序,以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良好的心部韧性,使齿轮具有高耐磨,耐疲劳等综合性能。预先热处理通常采用正火以细化晶粒,降低硬度以获得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为后序最终热处理做好金相组织准备。最终热处理主要采用渗碳、渗氮、氮碳共渗及感应淬火,以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其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

本文介绍的减速机齿轮采用该渗碳工艺进行强化处理,该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多次出现失效断齿问题,已严重影响产线的顺利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该齿轮失效原因进行全面分析。

齿轮材料为40Cr,其结构简图如图1 所示,预先热处理方式为正火处理,硬度要求156 ~207HB。最终热处理工艺为渗碳淬火,有效渗层深度大于等于0.35mm,表面硬度要在58 ~62 HRC 之间。

图1 齿轮零件结构简图

断口分析

断口宏观及微观分析

减速机齿轮是减速箱中间齿轮轴的输出端齿轮,齿轮齿数45 个,5 个断齿,1 个出现磨损和剥落,如图2 所示。从断口的宏观形貌来看,齿轮断裂处位于齿部齿根处,为发生断裂的裂纹源;整个断口分为3 个区域,裂纹萌生区和扩展区域面积较小,断口无宏观塑性变形,无疲劳特征:最终瞬断区约占断口80%,说明发生断裂时承受应力或外力过大,此区域表面较粗糙,呈灰色,断口呈现放射性条纹,属于脆性断裂。齿轮内圈与传动轴间接触面有明显磨损情况,表面呈黑色条带状,长度约占内圈周长的1/4(图3)。

图2 齿轮外观及断裂形貌

图3 内孔表面磨损情况

从断口处进行取样,用蔡司EVO 18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分析,齿轮断口开裂源位置为沿晶+少量韧窝特征(图4),裂纹扩展区域为准解理特征(图5),最终瞬断区为沿晶+少量韧窝特征(图6)。

图4 开裂源微观形貌(1000×)

图5 裂纹扩展区微观形貌(1000×)

图6 最终瞬断区微观形貌(1000×)

微观分析

化学成分检测

在齿轮上取样,因表面渗碳,从样块心部采点,用直读光谱仪分两次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见表1。材料符合GB/T 3077-2015《合金结构钢》标准要求。

表1 齿轮的化学成分(%)

低倍组织检测

在接近齿轮断裂处取φ110mm×15mm 的低倍试样,用50%的盐酸热浸蚀后检验材料的低倍组织,目视未见缩孔、气泡、夹杂、裂纹、翻皮、白点、晶间裂纹等缺陷,酸浸低倍组织级别检测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齿轮材料符合要求。

表2 齿轮的低倍组织

非金属夹杂物

按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的ISO 评级图评定样块非金属夹杂物,检测情况见表3,符合材料采购标准。

表3 齿轮材料非金属夹杂物

注:A 细+B 细+C 细+D 细≤4.5,A 粗+B 粗+C 粗+D 粗≤4.5

金相组织

在垂直于齿轮齿面和齿轮内孔磨削处进行取样分析,取样位置如图7 所示,样块标示1#试样、2#试样。试样经加工后,采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渗碳层轮廓如图8、图9 所示,通过观察分析,齿轮齿部与内孔处渗碳层轮廓连续且均匀,采用金相法对渗碳层深进行检测,齿部层深为1.5mm、内孔层深为1.2mm,符合渗碳层大于等于0.35mm要求。

图7 取样位置示意图

图8 1#试样渗碳层轮廓

图9 2#试样渗碳层轮廓

将1#、2#试样置于蔡司Axio Lab A1 金相显微镜进行观察,表面金相组织为针状马氏体组织(图10),按GB/T 25744-2010《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标准评定4 级,合格。齿轮心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图11),因其回火温度低仍保留马氏体位向结构,晶粒度7 级,符合要求。

图10 1#试样表面金相组织

图11 1#试样心部金相组织

2#试样表面金相组织为针状马氏体组织(图12),按GB/T 25744-2010《钢件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标准评定5 级,合格。心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图13),晶粒度8 级。

图12 2#试样表面金相组织

图13 2#试样心部金相组织

在金相观察过程中,发现2#试样表面有明显表面硬化和次层回火现象(图14),表面硬化层为针状马氏体组织,次层回火层为回火索氏体+贝氏体组织,基体为马氏体组织。

图14 2#试样渗碳层检测

硬度检测

图15 内孔表面磨损金相组织

对齿轮齿部硬度用显微维氏硬度计进行检测(图16),硬度值为59 ~59.2HRC,符合图纸要求的58 ~62HRC。心部硬度为34 ~34.5HRC,经渗碳淬火后心部形成低碳马氏体后通过低温回火获得。渗碳淬火使表面获得高硬度,而心部获得低硬度,有效提高表面耐磨性,而心部得到良好的韧性。该硬度区别于预先热处理正火所获得的正火硬度156 ~207HB。

图16 齿部表面硬度

分析与讨论

从断口宏观分析,整个断口裂纹萌生区和扩展区域面积较小,断口无宏观塑性变形,无疲劳特征,最终瞬断区约占断口80%,说明断裂时承受应力或外力过大,此区域表面较粗糙,呈灰色,断口形态呈放射状,属于脆性断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分析,符合过载导致的脆性断裂特征。

从化学成分、低倍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分析,原材料符合齿轮材料要求。

金相分析和硬度检测显示,零件渗碳淬火表面金相组织、心部组织,表面硬度均符合要求;淬硬层区域经腐蚀后显示各部位淬硬层深满足要求,并且淬硬层连续,齿根处无断续问题,说明渗碳淬火工艺良好,满足其技术要求。

从金相分析中显示内孔表面出现明显表面硬化和次层回火现象,说明该齿轮在与传动轴连接时因装配不当存在相对移动,导致齿轮在运行过程中因摩擦过热,使表面出现表面硬化和二次回火现象。

结束语

结合以上断口分析及微观分析结果可知,导致减速机齿轮断裂的原因为齿轮在装配过程中,齿轮与传动轴装配不当,出现相对移动,使齿轮在承受载荷时不能平稳的传递扭矩,导致该齿轮在出现过载时,超出材料所承受的疲劳极限而出现断裂。

鉴于以上原因,齿轮在与传动轴装配过程中,要严格检测齿轮的转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排除。同时在选择齿轮时,要充分考虑其承载力极限与减速机功率相匹配,保证在合理的载荷下运行。


——文章选自:《锻造与冲压》2022年第7期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