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12 09: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展 于 2009-12-12 09:52 编辑 , u" T, \: W. j5 m7 |& g9 w
) u0 ^ N3 p' F; }. b3 S1.我认为留蜜粉情况不能用几指宽去形容定大小,从蜜蜂的储蜜规律你就应该可以理解了. D5 ], @: g& Q( L+ a: A/ p
答:直观是对的,技术强调的是操作性。5 g+ H% U% P3 A; B
; D9 I8 S6 k+ l1 i) C4 L" I' R
2.分蜂的四脾定理。
; L7 `% }1 `; Q: z, c: m( O2 K答:天柱中蜂的确如此,广东雷师傅在当地饲养天柱中蜂广东何先生饲养天柱二代中蜂同样证明了这个规律离开天柱到广东依然成立。当然用广东中蜂来适应这个规律肯定是天方夜谭,因为这个群势很可能已经分蜂了,关键的活学活用。# Y' E# }7 e/ }8 e7 |' [$ h/ |
3 v2 e1 g/ I3 m) d! C9 |) L3、.巢虫与蜂群的强弱没有直接的关系,关系最大的是巢脾,与巢脾里的留蜜多少是有关系的。: ^6 z% c7 }3 ^' ?5 X/ a
答:是的脾和蜜都有关系在我的是《四律一法》里也强调过,不过蜂种也很重要,其实这个问题有经验的蜂友都应该知道有蜜也同样因为巢虫飞逃,这个问题雷师傅也可以在广东证明了天柱的特性,强群越夏安然无恙,老脾也依然正常产卵。
( J3 \! N+ a _/ T- X
1 u' _+ C7 O, R& w) y7 W P4.脾多于蜂的问题。' p* ^2 s: l& u) ^. `
答:此法对天柱中蜂很适用。
0 u. m+ i. v; ^2 u1 N2 V' X( x9 a! E3 y. a$ S9 b
5。用老脾的问题。
" z! `7 g' Z7 Q4 p& `7 s答:实事求是请问雷师傅。天柱中蜂不选脾关键要蜜源好。
: T0 l( y. f( B( P9 W% O+ h4 B
/ k- v$ P( u* l, Y) ?6.关于产量问题,强群不一定产量高。& ?& [! ]$ `% K4 f4 O9 T
答:还是要讲技术,但是如果是天柱中蜂按四律就一定高产。
# ?: O9 a0 _4 o o% K2 R& u) H. H1 n8 {, g H( j$ \
7.留蜜多少与蜂群的发展问题。
3 ^6 |) S- F$ U% w, a答:你没有提出相反的看法,我就不讨论了。0 t$ p) X r9 A
* f4 {8 m6 y0 a* @
8.关于小群蜂的价值,也还是可观的,但能养成强群当然是好。
a0 [& T3 r! s+ x答:如果认真研究《四规律一法》就知道我们的观点没有矛盾。
4 `0 B0 t; g* X1 B; p7 {+ q6 w2 f" A( |8 ^
9、中蜂幼虫在意蜂中育王是百分之百的可以肯定早已成功了,至于中蜂王与意蜂雄蜂的杂交,有少数的蜂友说也已成功,但我还是持观望的态度,因为我没有亲眼所见。! r3 M k& G$ \& N4 C
, z% d& A6 Q) ^
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讨论。
- e! y! M2 p5 A( S( s( D7 K8 W! x- w$ _
10、我已经在一些蜂友里听到了一些对你的文章观点持相反态度的人,却又为何一直没有拿出来面对面的沟通
4 T/ i* |% o1 U/ |$ h3 g' E e* W6 c9 z5 j) \4 f, d
答:真理越辩越明,真诚希望给我参与交流。真理学无止尽,如果我的理论就是养蜂的尽头那就太悲哀了。实际在我们的科学发展过程中明显发现一个规律——真理出世往往先被埋没,看看《相对论》的出现就只有4个人会读,而且爱因斯坦也没有得到这个方面的诺贝尔奖,在看看“日心说”也同样遭到排斥。我相信我的理论是正确的,也希望给中蜂饲养带来一点新的思考,但是我的理论是不完整的,是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贡献才能进步的,所以把讨论发贴里的目的在于此,希望您的参与,中蜂的未来靠大家。handshak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