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布时间:2011-09-18 05:37 文章来源:湖北天马养蜂场 浏览量:1006 次 【字体大小:正常 偏大 最大】 蜜蜂爬蜂病在养蜂生产中普遍存在,它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威胁着养蜂生产。我省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蜜蜂爬蜂病,1990年至1995年进入高发期。我市是爬蜂病的重灾区之一,当时全市80%的蜂场发生不同程度的爬蜂,损失严重。1991年我地5个蜂场,300多群蜂患上了严重的爬蜂病,死蜂满箱底,堵住了巢门。到来年春季蜜蜂所剩无几,一般死蜂在60%~70%。近年来,爬蜂病的势头有所减弱,但对养蜂仍存在威胁.8 l" c5 G4 x3 P0 h% k/ V+ B4 Y) \. [
( S" c, N* @; O6 F- \" O7 K爬蜂病顾名思义是以蜜蜂爬行为特征的一种蜜蜂疾病,引起的病因不同,但是以爬蜂为特征,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不少报道对爬蜂病不分病因,均泛称爬蜂病,这难免误导养蜂人。实际上只要养蜂人细心观察,爬蜂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症状是可以区别开的。根据我地情况,爬蜂一般有三种类型,用药也有所不同。
& v: ^$ y# S6 b, R# x0 l
, S" y3 d4 s3 @5 F5 l3 W- p- t: h一、由麻痹病引起的爬蜂病
0 d4 y+ k7 K- h, [2 I" y
; y' B& P( F& S( f+ `, M7 }6 P+ b蜜蜂麻痹病由病毒引起,又叫“黑蜂病”、“瘫痪病”,主要危害成年蜂,发生在春秋季节。患麻痹病的蜜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症状,大肚型和黑蜂型。患大肚型的通常表现出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行动迟缓,有时蜜蜂身体不停颤抖,翅膀分开,呈瘫痪状,常被健康蜂追咬和驱赶;患黑蜂型的蜜蜂一般绒毛脱落,蜂体发黑,腹部一般不膨大,有时反而变小。我地一般以大肚型麻痹病为主,尤其在越冬期和早春繁殖期。
6 O2 G( s3 g: b: ^1 d+ u3 a i8 K; y( N* N% {9 Z1 g5 Z4 E
蜜蜂麻痹病的防治方法,我认为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法为好,具体做法是:一是春繁前所有蜂箱、巢脾和养蜂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二是不喂劣质饲料,尤其在越冬期和春繁期,外界无蜜源时,补喂成熟蜂蜜或优质白砂糖;三是春繁期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提高蜜蜂体质,增强抗病力;四是强迫蜜蜂排泄飞翔,选择晴暖的中午,外界气温不低于8℃,用含有10%米酒的糖浆加热至30℃左右,浇在框梁上,蜜蜂就会出巢飞翔,经排泄肠道的粪便,病情会缓解、消除;五是用本地大蒜(洋蒜效果差)1公斤、醋酸(粮食酿造)2公斤,把大蒜捣烂加入醋,浸24小时,滤出蒜渣,每1公斤糖浆加100克上述醋蒜溶液,每晚喂蜂。 9 F6 y9 ]- [$ V3 b7 f: t
- g, X2 K! g6 s/ b2 y7 W* G# ` v
二、蜜蜂孢子虫病引起的爬蜂病
: o3 J3 y- v6 H7 l7 D- M% v& k a: V* {% J5 M ]
蜜蜂患孢子虫病后,前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忽视。但到后期,因孢子虫寄生,出现蜂体虚弱,个体变小,无力飞翔,大量蜜蜂爬出巢外,严重时爬蜂满地。从病蜂尾部缓缓拉出消化道,仔细观察可发现中肠膨大,呈乳白色,无弹性,环纹不清。
3 d/ l' i* g# C7 d. Q, L: t
2 a0 x$ {6 ]8 y( [' T; u蜜蜂孢子虫病的发生与发展,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当温度偏中适宜时,发病快而重;高温、低温时,发病慢而轻,甚至停止。弱小群发病快而重,强壮群发病慢而轻。外界无蜜粉源时蜜蜂营养不良时发病重,场地低洼、湿度大、光照差时发病快而重。蜜蜂孢子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传播快,比较难治的一种蜜蜂疾病。但只要防治及时,对症用药是可以避免或减小损失的,防治此病有以下几种方法。 . R, ~- `' u4 f% ~; n& }+ C
5 [) A2 M$ m7 ?. c
l、用每升饱和糖浆或蜂蜜中加1克柠檬酸或适量米醋,提高饲料的酸度,每10框蜂喂250毫升糖浆,每2~3天喂一次,连喂4~5次。或用米醋50克,多酶片2片,混在500克糖浆中,每晚喂蜂,连续1~2星期。 ; g) V8 _/ ?" z- t& `1 N
3 K" E) q) q. L W" v2、中药黄连大黄制剂,按每脾蜂0.1克的黄连用量。19克黄连加水1公斤煎至100克,然后把等量大黄放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冷却备用。务必先煎黄连,煎好后再加大黄,不宜同煎,否则效果不好。
& J+ R) f% ]# @2 s7 ]% P9 t/ u! w* J2 u9 M* v
3、大蒜汁治疗。本地大蒜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每500克糖液中加大蒜汁5克再加白酒1克,混合均匀,喷脾,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 J/ `/ K( s2 O6 K% L
, B3 B' r# y+ h三、蜂螺原体感染引起的爬蜂病 0 E$ M* z- N+ J5 P) E
% `% v* S! v# T. r蜜蜂螺原体感染的爬蜂病,前期症状不明显,中期行动迟缓,后期失去飞翔能力,有的会从巢脾上跌落到箱底,慢慢爬出巢门,大多数蜜蜂想飞却飞不起来,蹦跳着爬行,爬到蜂场周围低洼处聚集,最后抽搐而死。死蜂大多吻吐出,翅膀展开,与农药中毒相似。蜜蜂中肠苍白肿胀,变黑缩小,后肠膨大呈球囊状,堆积未消化物质,有一股扑鼻的臭味。 ( W6 `6 m0 j! H$ ]
9 Z8 \1 u* Z/ J5 o" p4 V& p/ M, w由于爬蜂病危害重,治疗难,引起了我省有关部门的重视,1997年成立了蜜蜂爬蜂病防治协作组,对我市等12个县市进行调查。蜜蜂爬蜂病是多种病原混合感染。
: a2 \3 f5 _' [2 K, f$ @& I& {. y" [4 r9 t
引自《中国蜂业》2006(12)
5 i1 l; s. x j% n6 Q
E; H6 \) x: Y2 N4 n/ C【此为湖北天马养蜂场原创文章,拥有版权。若转载请附http://www.hbtianma.com/article/1569.aspx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