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关于中蜂如何抵抗大蜂螨的危害,不少学者做了许多工作,彭英新、方月珍(1987)认为:大蜂螨发出的特殊气味,被中蜂工蜂的触角接受,从而引起叼咬蜂螨行为。有的学者认为:东方蜂种的工蜂封盖蛹期发育日历比意大利蜂短,而使若螨在封盖房中无法完成发育成螨过程而死亡。杨冠煌等(1999)在群内采用同步摄像技术对中蜂对抗蜂螨行为和机理进行的研究显示:7 G, K* L" j. r3 O9 [1 l7 q
6 u8 G8 L& b$ U6 p
(1) 工蜂的复眼是发现大蜂螨存在的主要感觉器官把大蜂螨放在封盖脾上,当大蜂螨不爬动时,距离在1cm之内的工蜂都无法发现当蜂螨爬动时,立刻引起周围2~3cm的工蜂的注意,并有个别工蜂爬向前叼起蜂螨,但有时叼起的部位不准确。在只放几只工蜂的小盒中把工蜂的复眼盖住后,不能发现蜂螨存在。& s7 u2 G6 Q1 g& m( y
* Y, t: [; n; `; w8 @
(2)工蜂被大蜂螨附着后通过摆动腹部发出信息招来同伴帮忙清除把蜂螨放在正在工作的工蜂身上,立刻引起该上蜂腹部急剧摆动,同时发出频率为275~500Hz、声强达85dB以上的声波,比正常状态高10 dB以上,引起附近工蜂的注意。如果蜂螨不清除,这种动作会一直延续下去。而意大利蜜蜂的工蜂被蜂螨附着后,不摆动腹部、也不发出比正常状态高的声波,周围工蜂也不注意。
: i/ y& r; w: d" T, o* [
* k; r5 I7 a) n1 f 当被蜂螨寄生的工蜂发出信息之后,立刻会有1~2只工蜂前来梳理,寻找蜂螨。只有当蜂螨在胸背板或腹部前二节背板爬动时,清理的工峰才容易发现它并将其叼起飞出巢门。蜂螨爬到并胸节或腹板等较隐蔽部分时,不易被清除,但被寄生工蜂一直不能安宁,引起更多工蜂前来梳理,直到把蜂螨清除了,被寄生工蜂才恢复安静。
' N1 q9 r. K* ?; \* N. p7 Y4 {" H" L
(3) 蜂蛹体内铜元素含量少影响蜂螨发育把中、意蜂工蜂的封盖蛹取出,匀浆后,经乙醚提取,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发现中蜂工蜂蛹体内铜元素含量不及意大利蜂的1/2。同时我们测量其中保幼激素Ⅲ的剂量。中蜂封盖前蛹期的量明显高于意蜂。因此认为:中蜂工蜂蛹期发育日历短于意蜂24h不是影响若螨发育的主要因素,而2个蜂种蛹期内的微量元素及其他物质差异才引起若螨发育的不同。" _! h- [3 O+ K& S- B- K, [7 l# q
. v2 D# {* p# ?+ ]" T
此外,中蜂对小蜂螨(亮热厉螨)也具有抗性。福建农林大学龚一飞教授曾于1962年7月特地用意蜂受小蜂螨严重危害的2框烂子脾,脾上可见小蜂螨纵横爬行,分别插进2个中蜂群的中央,3d后检查蜂群,发现烂子全部被清除干净,并一直观察到第2年7月,试验群繁殖和采蜜正常不受危害。8 _4 e' S2 M ^/ \
0 i2 r0 V& J# _. U. Z1 h
⒉抗美洲幼虫腐臭病
6 ^+ G% P2 F, {& t4 e+ H+ X3 A9 ?
5 D$ I/ V+ u0 X9 w9 F- g 美洲幼虫腐臭病是欧洲4大名种蜜蜂的一种顽固的传染性幼虫病害。蜂群得病后引起3~4d幼虫死亡。该病病原是幼虫芽胞杆菌,这种杆菌抗药性很强,一般很难根治,是一种严重危害西方蜜蜂蜂群的病害。中华蜜蜂幼虫不受此病感染,如果将已得美洲腐臭病的意大利蜂子脾插入中蜂群内,中蜂工蜂会清理其中有病的意蜂幼虫,从而不传染本群幼虫。中蜂抗美洲幼虫腐臭病的原因是幼虫体内的血淋巴蛋白酶不同于西方蜜蜂,具有抗美洲腐臭病基因。
4 Q8 Z2 @1 U- k* J2 |/ t% J, T* h5 B, K3 @" T7 b6 H. q# }1 r) K
⒊中蜂抗胡蜂
- _# q5 e8 C( D9 a5 e9 ]4 t
$ E. w8 s# A, k' z8 {) ~: l 南方山区危害蜜蜂的胡蜂达5种,都是十分凶恶的,尤以马蜂最凶猛。但中蜂飞行灵活敏捷,进出巢门直入直出,在巢门口停留的时间很短,善于巧避胡蜂危害。特别是胡蜂猖獗的炎夏期间,中蜂还有在清晨和黄昏突击进行采集的特殊习惯,可以大大减少胡蜂及其他敌害的捕杀(图 6)。若遇到小型胡蜂在巢门口侵袭时,中蜂守卫蜂数量增加至几十只,在巢门板边上排列成一行,一起摇摆腹部,突然紧缩翅膀发出一致发出“唰”、“唰”声,以恐吓胡蜂。当大型胡蜂侵犯时,守卫蜂龟缩到巢门内,让来犯者进入巢门。胡蜂进入巢门后,巢门内附近的青年蜂立刻与胡蜂厮杀,扭成一团,由于在巢内厮杀,胡蜂无法逃脱,众多工蜂把胡蜂杀死。
w8 i0 b) _, M* \) D" N/ ~- I- W! B, ]) K: S! X
中蜂这种防御胡蜂的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蜜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