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养蜂是门技术活,涵盖了方方面面,下面我就着重讲一下巢门观察技术,到底要观察什么?! S8 `3 j; J; c& z8 A2 }
( Z# S( F' }3 r* s8 H! V. W. I养蜂人,日常管理蜂场,时常会观察蜜蜂出入巢情况,从表像看出本质。6 ?; b' C/ I) y
5 S) l( e3 H& O4 K4 L0 u1 \1、蜜蜂出入巢门根据蜂数的多少,可以看出这箱蜂的强弱,蜂数出入越多,说明这窝蜂越强,反之是弱群!
, A& W7 H( p5 K p; H7 {' L" o0 k; }8 y# p! m
2、观看蜜蜂的原色,如果蜜蜂颜色偏黑,或一只工蜂咬住另一只工蜂后腿的现象,有可能是失王比较久了,有工蜂点卵的可能,或者是起盗的蜂,颜色也会偏黑!这种情况就要开箱检查。) B' f7 O9 b1 \8 e5 G/ A! U: D
2 C1 q% c3 ?/ n* f3、看巢门蜜蜂的情绪,如果稳定有序,那是正常的,如果巢门蜂看起来比较乱,就要注意这箱蜂,进一步开箱检查情况。
& `$ A) P9 N) J S- h! |9 I0 P$ c- ]+ S7 o$ q u
4、天气炎热蜂群较强,气温30℃以上,巢门拥挤,很多蜜蜂爬伏在巢门口,中华蜜蜂头部朝向巢门外振翅扇风,且比较有规律,是巢内过热现象,巢门口如果出现有小量或者大量蜂团,那么就可能是蜂箱里太热,或者分蜂不成回来了!
' O' w, H$ I6 Z% D) \' x9 r' T1 h9 b: y# D& d# J" I! j6 G
5、如外界蜜粉源稀少,蜂箱周围有蜂绕飞寻机侵入,巢门前有工蜂厮咬,进巢蜂行踪诡秘左顾右盼腹部较小,出巢门加快,出巢蜂腹部较大,且尾端发亮发黑,说明已经发生盗蜂,应及时处理!
1 q3 H- K. ~0 v2 J
) C( n, s% f: P$ N/ Y4 s/ o0 D6、群内有阵阵轰响声,巢门口有蜂惊慌不安,发出尖叫声,不时有蜂将伤残死蜂拖出巢门,则是围王现象;
0 o' u l; D8 I$ f3 x, u0 s4 G7 W2 S
7、正常活动情况下,个别蜂群采集活动明显减少,可见少数蜜蜂在巢门口抖腹振翅,频率不高,且有尖叫声,神态慌张,是刚刚失王的现象;( i0 I' U0 i- `) E3 @( j1 s: O) j0 L
2 t: J8 C( Z v
8、花粉中毒而死,花粉中毒多为幼龄蜂,腹部膨大,尸体伸展,中肠内积有尚未消化的花粉粒。
X6 X! x5 R5 |6 K+ I. k/ g2 b8 E0 `0 ?
9、如天气阴冷或不利于活动的时节,多数蜂群停止活动,只有个别蜂群仍然忙乱地出巢活动,或在箱底及周围无力爬行,并有弃出的幼虫,说明该群饲料短缺或耗尽。! v$ k' X- a- e* Z0 Q
; T" A' U8 a3 A, S' N
10、在分蜂季节,蜜蜂消极怠工,出勤蜂明显减少,巢门口有“蜂胡子 ”,是蜂群产生分蜂热的现象;在晴天的中午前后,突然有大量蜜蜂涌出巢门,在空中旋转形成“蜂云”,不久或降落在附近或远征出走,是自然分蜂出巢,应及时收蜂,加强管理。
5 @- d. _4 g m1 l" P) G' M/ }
1 w: x% A8 \6 R5 A9 F7 t11、巢门口发现有苍白干硬的“石膏蛹”,或见到长有白色菌丝或黑白两色的幼虫尸,即可确诊为白垩病。
6 D- a" y- t) o Q. c; b+ X( r" q6 m( E* ~4 P6 W
12、蜂巢门外,可见到被工蜂拖出的各色死蛹,部分幼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有的无翅,有的只有一对翅或三只翅,无生产力,工蜂表现疲惫,出勤率降低。常飞出巢后就不能返巢而死于蜂巢附近。2 H. C1 U2 _& _+ l I- u1 r/ p
应立即开箱检查,如果封盖子脾颜色变暗,封盖下陷,部分封盖被工蜂咬开,露出死蛹,死蛹体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白、浅褐、深褐、暗褐,无臭味无黏性,挑取呈丝状物,易被工蜂清理,多呈干枯状,偶有湿润状,感病幼虫干燥、萎缩、光泽感差,部分幼虫死亡,死虫为浅黄色,综合分析后可断定为“死蛹病”。
+ {7 _! Q, k& n7 g, g9 r
+ O% \/ O9 C% e9 Z) `13、如发现幼虫死亡,虫尸坚硬,虫体长满绒毛状黄绿色菌丝,可能为黄曲霉病。蜂箱外可闻到酸臭味,可能是美洲幼虫腐臭病。如果是油茶花期间,可能是油茶花中毒。. v$ H3 w5 ]/ _0 a: _
9 v9 s, P; t) w9 q% A. b! o14、巢门口蜜蜂混乱,并有残片蜡渣和无头、少胸的死蜂,是老鼠或者其它敌害侵入箱内的现象;巢门口守卫蜂增多,警觉地来回游动,情绪振奋,并有咬死或伤残的蜜蜂,个别蜂群或交尾群箱前死蜂成堆,死蜂腹部被撕破,有明显开口,也有的蜜蜂尸体被厮咬成几段,说明遭到胡蜂或者其他敌害的侵袭;清晨发现巢门前有灰黑色粪便,拨开观察粪便内有不易消化的蜜蜂躯壳,说明夜间有青蛙吞食了蜜蜂。
4 ^7 ?2 P" ] j+ c& Y) S* L8 L2 A
% g( C, Q1 [0 t1 w* |7 y7 J15、如成年蜂追螫人畜,蜂群采集秩序混乱,漫天飞舞,外勤蜂飞回蜂巢途中出现农药中毒症状。此时查看箱前,如发现大批成年蜂出现肢体麻痹、打转、爬行,无法飞翔,死蜂多呈伸吻、张翅呈“K” 形、钩腹状,有些死蜂还携带有花粉团;严重时,短时间内在蜂箱前或蜂箱内可见大量死蜂,全场蜂群都如此,而且群势越强的死亡越多,则可以确定为农药中毒,或花源中毒,要及时处理!" T* }, L" ~; p9 a k0 D
4 D2 |9 J& i0 u% n4 X& _+ m
16、气味异常,在巢门边闻到臭气,是发生幼虫病现象。臭气类似鱼腥味,是美洲幼虫病,秋季如闻到酸臭气味,可能是欧洲幼虫腐臭病。
* [8 N* P7 E. n8 U
: p8 I$ Y1 U ^, o6 X5 S0 [& }, R17、巢门边或箱盖上发现蜜蜂粪便,是消化不良或发生大肚病的症状。# [2 @) N) i0 K' Q# | n; L# |
4 e2 f7 Z9 X4 ~1 u18、蜜蜂越冬时,箱底掏出物中有大量被支解的腹部,有时群内还拌有啃咬的声音,巢门口能闻到浓烈的粪尿气味,越冬蜂骚动,离开蜂团而死等现象,说明群内已经进入了老鼠。如在繁殖期间,箱底掏出残断的蜂蛹,可能发生蜂蛹病。
1 n w$ S# Z) |/ N9 h: k" a* N, q% t: Y! t
19、爬蜂综合征,病蜂多于凌晨爬出箱外,行动迟缓,腹部拉长,有时下痢,翅微上翘。发病前期,可见病蜂在巢箱周围蹦跳,无力飞行,后期在地上爬行,于沟、坑处聚集,最后抽搐死亡。
" c( _! A Z, W7 N4 S! ^! V病害严重时,大量幼蜂和青壮年蜂爬出蜂箱,死于蜂箱周围。爬蜂时间一般为上午多,下午少,遭阴雨、寒潮转晴多,二三个晴天后又逐渐转少,有的晚上也爬出箱外,几小时便死亡。可初步断定为爬蜂病,具体病原需要实验室检测。
" Q/ Q9 l) ?; M7 m5 W+ S8 g
" e& x, F: W: V7 @5 S8 c+ L( o20、饥饿致死,蜂尸腹部瘦小,吻伸长,翅膀平展,腿足弯曲收缩,是饥饿致死的现象。如果箱外出现雄蜂尸体,有较多的雄蜂被赶出致死,说明蜂群内可能缺少饲料,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采取急救饲喂措施。 I$ x& G6 n3 r9 v
- G8 n' C' L8 |4 |. }" x0 H' b
21、恶劣气候致死,冬末或早春,气温10℃以下,健康蜂死于巢前,全身紧缩头对蜂箱,这是采集归来不幸冻死的现象;死蜂新鲜,沾满泥土,腿长伸,吻圈起,是遭受雨淋致死现象。* Y- E% |: u2 C8 K0 o3 I x4 L
+ v7 V. b* h) }: i' V
22、观察蜜蜂飞出去的方向,也可大概知道花源来自哪里!
2 R( {. `2 G% z3 h9 S9 Q8 X/ I: {$ T( F% B# I. C) B) Y- [
23、巢虫危害。饲养中蜂,如果发现在巢门前有工蜂拖死蜂蛹,则说明是巢虫危害,取蜜操作不慎,破坏封盖巢房,巢前也会出现工蜂或雄蜂的死蛹。
# y' p+ a, o8 d$ x' q
$ _" @% o b3 ]) W" j; b24、蜂群缺盐。无机盐也是蜜蜂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见到蜜蜂在小便池采集,则说明蜂群缺盐,如果人在蜂场附近,蜜蜂会在人的头发和皮肤上啃咬汗渍,说明蜂群缺盐严重。8 C4 l% b! ?7 a. ^0 j$ [
( N b. K# b3 d* }5 v最后小结:3 M# t9 H/ v h3 _9 t m
箱外观察是蜜蜂饲养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养蜂日常管理中识别蜜蜂病敌害最直接的方法和手段,一旦通过箱外观察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开箱检查,专业养蜂人同时对患病蜂群进行取样,尽快送到实验室或权威部门进行检验,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控制病害的传染,减少养蜂生产的损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