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读《看看流蜜期蜂路宽的效果》,后感. Q/ C7 o' M1 ^( B4 l* L( d# V
看完这帖,两个字——心痛!“是因为人家的高产,你不行而心疼吗?”“可能吧”! W9 x: T _5 I! ~7 c
“不过我更为他的小蜜而心疼”“啥了?”“流蜜期过后,他的群势必锐减!”相信大家也有这一经历!这样的帖不少蜂友已经发表过了!“那是为什么呢?”/ i. L! E8 S' l1 r' F! K; D
原因,我总结了两个比较突出的:
2 ]2 `; N# v* _) N5 L1、大量的采集蜂因劳动强度过大至使快速死亡。
2 s% |: C5 C) D. @$ E! B2、后继无“人”——只有少量新蜂出房。! T. r0 x4 U7 ]: `
回到标题-“流蜜期放宽蜂路”,看到不少蜂友还很赞同这做法时(包括高手),我有点邹眉——你还想小蜜代代存盛吗?
2 D( i) [7 u8 s可能大家看到这里有很多问号了,不如跟我一起参观小蜜们的老巢,解读我看法。) {: b O$ S6 g4 i q
当你将脾与脾之间的蜂路放宽时,谁都知道,脾的上半部分的蜜房放宽了,给小蜜们提供了很大的仓库——蜂群会不断筑高蜜房,存放更多的蜂蜜。与此同时你可曾想过,被垂直放置的巢脾下部分也同时被放宽,下部分是啥,是它们下一代的摇蓝——育虫区,放大的育虫区有啥“好”,多的是——育儿所需的温度容易散失(或升高)、湿度容易被蒸发,致使蜂儿密集中央,造成边脾蜂少。而蜂王又始终在蜂量足的中间活动——造成边脾不产卵!(相信大家都有此经验:在蜂脾相称下放宽蜂路,之后抽出中间脾便看到蜂多于脾,将中间脾抽出后可以看到巢框下粱常带有一串串蜜蜂连在一起。而边脾则蜂小于脾,甚至边脾靠隔板一面无蜂),在这情况下,将严重影响蜂群的繁殖。这就是上述我说的第二点原因——后继无“人”。在大自然里,巢脾在不动的情况下,流蜜期的子脾全是“青一色”——要么是一片成熟子脾,要么就是一片虫脾。我曾多次挖掘过流蜜期的野生中蜂,其巢脾壮观得很。还有,转地追花的专业养蜂人,他们从来不乱扩蜂路,为啥!因为他们在采蜜的同时也在为下一个蜜源而不断培育新蜂——提供合适的育儿条件。再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放宽蜂路真的可以提高产量吗?本人感觉很多蜂友认为是肯定的,本人致否。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穴,多少花蜜酿多少蜜是已定的公式(不可变量),可变量是采集蜂的数量、积极性、内鄞蜂的酿蜜进度、巢内储蜜空间多少等。在人为放大蜂路下,储蜜空间是放大了,但同时也放大了内鄞蜂的工作强度——密集在巢中央蜂路保温保湿,酿蜜工作必将被担误——推迟蜂蜜的成熟时间,而因未成熟的蜂蜜占用了大量的房眼,采集蜂在有蜜没房放的情况下,将无奈地放低其采集的积极性。这是一系例连锁反应!以上种种分析,我认为放宽蜂路对采蜜其实并无太大实际意义。相反,在蜂路窄的时候,内鄞蜂不用担忧育儿区的温湿度,主力被放到酿蜜工作中,采集蜂带回的花蜜在强大的劳动力下将速度转成蜂蜜并封盖;为采蜜提供空间我们可以人为主动且及时地摇蜜,以彌补储蜜空间的不足,同时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做到蜂与蜜双赢的局面!我相信大家都会乐在其中!: j# s, @( ?4 @+ {5 ~, f6 a
总结,在大流蜜期间,当有大量新蜂出房时,可在边脾上加入空巢框(本人这时不会用巢础),蜂群会根据实际情况筑与否(新手可以试着办)!在定点饲养的情况下,一年的两三个蜜源的确迫着我们多打一点蜜,但我想能在这里看到我帖的蜂友都是爱蜂之人,我相信你宁花多一倍时间打等量的蜜,也不会莽顾它们的“香火”吧!# G) ~; ^8 @% [; t- _
顺便提一下,放宽蜂路并非一无是处。在越冬期间,放宽蜂路刚开始时可以促使蜂王更快停产,中期可使蜜蜂更密集,有利蜂群越冬——节约饲料、蜜蜂不易衰老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详述。2 O4 P% H2 [! d& R+ G0 G
凡事无绝对,如流蜜后期还有很好的辅助蜜粉源,相隔下一个大流蜜时间又超过两个月,而你又无太多时间管理时,我会用本人一句口头禅答:“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t7 ?- I- t' Y/ D2 ]3 S4 G, s
不管新手还是高手,如觉不妥,都望指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