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84|回复: 39
收起左侧

养好中蜂选育工作很重要

[复制链接]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1 08: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说两句。提到选育大家都很赞同,并且都主张远血统换血。在这种问题上我觉得可能是我们中国养蜂界的真正误区。其实这论坛养蜂的很多,拥有丰富经验的更多,可大家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关遗传育种的知识很少。上面的帖我看了,其实这些发表的内容都是诸位能找到的资料所写。话是对的,但不实用。你们所探讨的方法是我觉得最难做到的,只有大学科研机构才有机会做那种育种。其规模、人、财、物都是诸多网友所不能涉及的。
- N+ D# o  I9 J  ?/ `  u
% L, F8 v: Y5 {! z8 h7 Z我说几个问题,请大家批评、探讨。. f5 d. m  P* ^

7 U- m; k# J( C9 Z9 z/ U1、老养蜂人有个说法。野蜂必须三代以后才能变成家蜂。否则飞逃率极高,不知道你的蜂跑过没。
' X! N! \4 U; j- J, A$ z2、要留一个保种群,绝对不灭。必须要25群基础群、最好五十群。所有蜂群必须不同家系。有道理不?
2 r& _: |/ ?) M- e% S3、如果你的中蜂能像意蜂一样,你会选择野群来养吗?可诸位网友应明白意蜂是近亲的结晶。我们该怎么办9 W( k& L  L1 ]7 e6 f" p0 V" k* J
4、遗传育种不等于杂交,没有近亲的杂交没有意义。你的工作只是做个基础保种的一环。! z! r3 u! n1 u0 [# p9 w
5、对一个物种来说生存需要杂交。对于生产用的蜂,我们需要定向繁育。保有近交素材后的杂交才有价值。) r* I( R! B# h7 Y. O

% ^1 ]7 i4 [( J. A, K3 H" h' p" a请问什么是“五代纯种,意义大不”? “定向繁育的规模多大”。“父母家系的甄别需要多少蜂群做保证”
$ [5 P* F& G+ o1 p0 \* \鉴定蜂王各生产性指标需要多少时间?上述工作的规模多大?
* d8 l1 G! ]# b2 |' n+ H如果有空我会慢慢写出我的想法。请大家不要误会我的诚意。顺便说一句,我是支持纯种理论的,但不反对杂交。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1 09: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chengwei 于 2010-10-21 09:47 编辑
% i6 T# Z1 I# q3 W- N1 [, t6 l
0 _  \  N. S5 s$ Y* x有关现实的诸多网友所说的近交衰退问题。我要解释我的看法。大家养蜂往往非常重视蜜蜂的采集力、繁育力以及蜜蜂的适应性。一旦能力弱了就去换血。方法可以,但里边门道多。7 z7 Q: B8 v$ ^5 A
问题1、往往很多因素导致蜜蜂的生产性能下降。比如,管理技术、天气、蜂群情绪及状况等。
. o+ ~0 {6 Z% W' D- I% D) I& F    2、因近交衰退的蜂群往往是多年闭锁繁殖的结果,也许价值极高。你没发现。有养蜂人很自豪的说,我的蜂很温顺,不蜇人。有的说适应力强、抗病等。但共同特征是生产性能下降了。废了。解决方法是换血。
/ K( Y, v1 P# M1 {可我说,你换血后会发现。蜂群强了,但过去的优秀特长也少了。没了。
, e4 X7 h! m" Q4 V  n     3、有没有两全齐美呢? 有。需要比较好的遗传育种基础。充分了解你的蜂群后。寻找与你类似的蜂场3 [" F2 t# {1 k+ B
做三系杂交。用二代王来生产。三代王作恢复系。9 h5 N2 C9 D( a3 T9 q- l. q) O9 M$ h
     4、换血的蜂场最好蜂群的特点一样,但没五代内血亲。近亲群之间杂交优势明显。有些基因量的特能得以发挥。/ ]) X" D/ p9 w6 G% P+ J
     5、五代的意义大,能做到也不容易。好在蜜蜂是一妻多夫。实际操作不一定墨守成规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1 16: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壮的问题
" b& p$ s( J+ M' z近亲多代的种群因为大多基因出现纯合子,所以特长容易显现。但缺点是部分功能因基因漂移而丧失,同时蜂的自身健康状况也受到影响。尤其是部分由基因造成的疾病也会在纯合后被加固。所以在复壮的过程选择配子时,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排除些,加强另一些。
' _( ~0 g, A* _3 S9 m! y2 X
) a7 [% P+ v& H* L例如: 1、排除飞逃功能。 2、排除节育功能 3、加强单个个体性状  4.、加强蜂群哺育个体幼虫时的营养供给量。等等; g' s1 J& h8 ~0 g% T3 b
2 H9 ?; \' \! J. T" U6 T+ Z
复壮的蜂群是在系谱法的规则下连续不断的多代筛选后,才能出现好的结果。这种种群效果远比普通的盲目引进外地血系杂交掺血意义更大。效果更明显,如果大家能一起做,我们的蜂群会比科研所的更好。* y  [8 ^  a: A) J% }$ i8 Y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我们科研机构所培养的物种取材往往来自民间百姓自己筛选后代。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2 16: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蜂不能否认家养的蜂群。 不管你承认与否。其实任何与我们相关的物种经过多代人为筛选后基本被定性为家养的。举个例子。我们所养的豹猫就是这么回事。豹猫家养的就是野生猫种经过3代以上挑选出不具备相对野性的猫。这个过程叫做驯化过程。你说的情况主要是现在我们大多网友做的事。但几十年前的做法还是单家系近亲长期繁育,所以近亲很严重。其实你能保证自己的蜂不是近亲群体的分蜂后代吗?或许你的蜂就是这样。但飞到你家你就觉得它是野生的了。其实这个问题是相对的,不要极端化对不。
* W8 r3 b. t3 P 关于纯血的概念不能说意蜂才是。我以为,纯血是指相对闭锁循环的群体,具有相对明显于其他群体特征的优良性状。长期控制在一定近郊指数范围内繁育不再引进其他家系也可以生存的近郊群体。2 w# H! C( g) p
满足这种条件可以人为的控制,也可以自然环境控制。比如岛屿蜂群,比如西藏黑蜂群体,比如某些峡谷群体" M: u: y+ U1 j1 a, i1 K/ U+ r
等等。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2 16: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杂交控制的问题在遗传领域我们实验时多使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利用实验的样本的体色、毛色、翅脉及一些与形态学相关的标志来鉴定。除此还可以利用细胞分子学做微星鉴定来快速鉴定。所以这方面我们的科研机构可以利用高科技快速到达科研目标。它比传统方式快百倍。
9 K: Q2 x  u+ o5 p$ h5 Y50个群体是多的了。你如果知道纯种理论,25群就够了。系谱法,去网上找一下就知道了。3 J+ e+ {. a5 C) t: U( f
给我就是两只蜂王就可以,只是要有前提条件。比如资金、规模、人、物力资源决定。给你个证明。华南虎是世界濒危物种,所有现存的都养在动物园里,他们共同的祖先是仅存野生的华南虎的3只的后代。他们个体之间严重近亲,但种群还在。为什么?系谱法。
% o: M* q  O0 U% L大熊猫也是如此。现存人工繁育的与野生的有很大区别。原因是全部人工群体都是近亲后代。我们完全可以从野生群体抽调些来补充,但没有。原因是我们不能再不断破坏野外种群,加上我们拥有遗传技术。系谱法。
! h7 c5 {6 [- v现在证明人工群体经多代定向繁育后,不但没少,还更健康更漂亮。下一部就是家熊猫野化实验。
6 ~/ N. E% }& C8 X如果将来你在野外见到一只大熊猫非常漂亮,那可能是家猫的后代呦。因为野生大熊猫可是没那么好的毛色和长相。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2 16: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遗传育种的前提是物种保护。保种不是养蜂。你的蜂活着不代表你在做保种工作。所以在没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我们做的只是众多爱好者共同的事。养蜂就是养蜂,没有育种内容。不要说你们。就是目前国内所有科研机构做到的都只是一般性研究。意大利蜂是欧洲蜜蜂中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品种,它经过人类与之长期磨合的结果。' @& @% O5 p3 W* Q/ I& T
它的成功是必然,我们还没起步。所以中蜂没建树。但同样的祖先,东方蜜蜂日本种,东南亚的海岛种,及印度种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日本蜂非常好。因为日本在蜜蜂研究的科学水平远高过我们,人家有钱也肯投资研究啊。大家加油吧!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3 13: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种疑惑与怀疑都是宝贵的探讨的开始。目前东方蜜蜂的亚种“中华蜜蜂”,不管在哪个省。它的地域特性都是存在的。同时有大家的参与其种群也在不断演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自然界的野蜂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先祖到今天。人与蜜蜂的关系是渐进的。所以当你拥有一个蜂群时会发现很多与我们相似的共性,这是老祖宗与之数以千年记的结果。现在咱们这些热爱蜜蜂的网友所做的也正是先祖所做,保护的也正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
2 b4 J5 n9 M  }很遗憾由于咱们掌握的技术还很不够,那些有自然生存缺陷的群体没能留住。也许你失去的蜂群带着非常重要的基因。这种例子很多。不举了。
6 u2 Y4 N8 ~& A. `/ K- S有关拯救濒危物种的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分为两类。1、用自然遗传方式(传统有性繁殖)。
* L* \4 a" W6 s* z5 t8 {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L) F4 V/ v/ U- H0 Z  r

' G# s5 X  E* D8 g我回答那位“若不经风”。其实在我国云南大学研究的云贵香猪,全同胞近交不衰退已经到了25代了。  c& B* q5 L- P; O0 X1 W
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意味着这个绝对近交种群绝对不灭。这个小种群是绝对纯系。1 h5 O) U2 t9 T7 S/ C1 g5 t* U
普氏野马也是德国绝对近亲的种群。上个世纪从我国彻底灭绝了。现在重新回来的种群正以野化以及保护性圈养2 a3 A: L$ U) }: P
同时生存在内蒙。
6 t$ P' R0 A* C4 _7 V. L还告诉你一样,豆科植物在远古时期到现在一直是自交结实的。打破近交衰退不是神话。
, l$ ?& `. @' w5 P! K很多植物都有近交不亲和基因,大自然孕育物种的神奇可以让它永远不灭。现在我们农业利用自交不亲和基因
  F6 Y! b, B+ d, |. T! U做杂交的物种太多了。水稻、大豆、白菜、、、、、、
5 K+ p" Y- q: W4 `- L也许你自己的蜂群也是有这些宝贵的基因。所以你们每位的努力都有无限的价值,即便蜂群跑了,它的后代还会来找你或你儿子、孙子。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3 13: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捍我中蜂   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有人类智慧等于不存在。我们人类是真正能发挥他们能力的使者,很遗憾同时我们比任何灾难毁灭的物种都多。所以万物因我们人类智慧荣耀也因人类的贪婪而毁灭。别太计较、也别太喜欢争论。我们应该做的事很多,与其问别人不如自己去研究一下。或许答案就在你的努力后,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5 11: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只是众多基因功能的一种,不是全部。就好像蜜蜂蜂王理论上只要与一只雄蜂交配就能获取足够的量了,但蜂王的储精球里的液体却要杀死大部分精液以保证精子活力,所以要多雄交配。同样的事我们在人为的作用后可以避免。方法很多。你想法好,但还有很多要知道的东西。5 r3 w; i! v& b) B
捍我中蜂 你是有心人,看了你的回复真高兴。我就想你说多些,别太简洁了。那个问题是基因座位问题。不想多涉及。如果论坛有遗传专家,解释更好。) U# s& O  g, G. }; P
牛上树是抬杠,如果现实需要,科学上是可行的。你要牛上树去干嘛?, m5 a5 T3 c7 F/ r* Y, @
要知道遗传工程已经开始人为做编码,设计人工基因组了。最近完全人工合成的生命已经诞生了。差距啊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5 13: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樵歌牧语 的意见。育王问题论坛有了吧。没想到咱俩还真的很相似,经历差不多。7 ^, p* I4 T2 v- A* G+ s: Z- ]
我感觉中蜂的生理机制很复杂。我说几个问题,1、我做急造育王时发现的中蜂移卵。看似简单,想想我给蜂群的王台不合适,蜜蜂会移走造个合适的。蜜蜂脑子虽小可有如此思维不简单吧。这需要一系列的评估才会决定啊。
# D5 l/ D. m& s7 ?; V( G" V8 C& X2、在一个五脾的群使用激励机制时,天气好,蜜源、粉远一般的情况下,出勤率相差3-10倍以上。温度好时收获颇丰。空飞是值得的,整个蜂群的活动变亢奋了。这是管理的价值体现。. _: \' a* ]: }& u* I
3、中蜂与意蜂个体差异主要形成因素。我认为实验后,有种发现。其实主要是营养差异问题。意蜂不节省饲料是由于这种原始功能丧失的结果,所以生产上培养中蜂群要多考虑。不节省饲料,哺育蜂大方些就出大工蜂。
! [' u8 f3 b6 n# }- d* W4、对于蜂王的培育,我觉得人工配方的饲料好。可不是说豆粉什么的。这个要自己去做对比实验。我还没做完1 `. E5 A, i5 ?- O6 L& v- {; Q
但还是感觉不错。
! e1 \* k9 F0 _  f) G% t5、中蜂太难养,太复杂。土养相对原始,出问题少。值得多探讨。(生存机制多样性强而且复杂), a7 t  j% c8 n3 R5 w( z0 y
德国牧羊犬用遗传技术100年后,现在的优秀品质是惊人的。大家去了解一下会很惊叹。但髋关节的遗传病也成为遗传疾病的代表。因此德国现在利用同技术在欧洲野狼身上,希望最终培养成替换德牧的新品种。
3 u" b+ I( [" K! k8 Q$ d  _意蜂非常优秀,但原始本能损失殆尽。由于不存在野生种群,只好与黑蜂杂交。; c0 q1 M  Z6 v6 u
我们中蜂正相反,只要加大力度培养筛选多些优良品系就有希望。我这次和大家聊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一起做这件事。如果把这论坛变成协会性的组织,有目的合作。细化目标,按地区、习性、血亲关系分类。这样如果每人有两个群,一个做保种群,一个做杂交试验。估计我们会比任何科研机构成果都大。8 n$ I2 u8 V( b  t: o3 Y
其实网友们没遗传技术不怕,怕的是没兴趣。喜欢玩蜂的都是爱用心思琢磨的人。我想到时候论坛里那些潜水的高手才会浮出来吧
积分
7744
在线时间
4378 小时

1万

金钱

2587

回帖

7744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0-10-25 13: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网友鉴定蜂群好坏主要看群体大小、采集能力、繁育力、及抗病性。其实是不可取的方式,虽然方法简单易得,但没有科学性。不值得鼓励。因为制约这些指标的因素非常多,这需要多观察。蜂群的好与不好也是跟衡量标准相关的。还有,从生产角度看遗传育种,往往决定某种生产性状的基因非常少,甚至就那么一两个。全部生产需要的优良基因没多少,关键在于人为选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5-14 13:40 , Processed in 0.089863 second(s), 22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