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猜想,有蜂友能证明吗?
昨天下午巡场,A群(原主群,前天晚上或昨天早晨处王出房)和B群(从原主群也即本帖子的A群提出的老王组建的新群)箱门口有小团工蜂挂胡子,意识到蜂群自然分蜂了,果然在附近20来米距离的树上发现了分蜂团。A群:3脾,蜂量较厚,人为分蜂时仅留下一王台,一只出房时间不长的处王,经仔细查找结果发现了一个封盖不久的隐匿王台(人为分蜂时除台较仔细,除留下选中王台外没留下其他王台,该王台在人为分蜂时估计应只是一未封盖的台口外露,位置隐蔽故没查到),由于蜂群内有其他台,处王自然分蜂,但巢门上了隔王片,处王出不来,查蜂时蜂量明显减少,3脾厚蜂剩下勉强蜂脾相称的工蜂。确认是自然分蜂了。
B群:2脾,蜂量基本蜂脾相称,4月1日从原主群提出老王组的群,巢脾上无王台。昨天当天查蜂找不到蜂王,今天上午和下午2次复查,仍找不到蜂王,蜂量明显减少,处于脾多于蜂的状态,巢门没有上隔王片,确认老王带部分工蜂自然分蜂了。
收回的分蜂团:昨天傍晚将收回的蜂团抖入备用蜂箱,按大致的蜂量从另群抽调二个带子的脾子。今天复查,2脾蜂量十足,找到蜂王观察跟B群的老王形态基本一致。
猜想的结论:
A群自然分蜂(处王出房群内有台造成自然分蜂),上了隔王片蜂王出不来,B群老王及工蜂未经历自然分蜂,人为分蜂5天其固有的分蜂热未消,A群分蜂的工蜂(无王)飞翔动静唤醒了B群蜂王和工蜂的自然分蜂的欲望,冲出巢门和A群工蜂冲群合并成一个蜂团,在距离20+米处的树上结团。由于A群跟B群距离较近不到3米,巢门与巢门的方向成90°直角,两巢门前上顶是一片桂花树盖间的同一亮孔空间,两群蜂共用同一蜂路,其中一群分蜂带动另一群分蜂,最终冲群并群。
有哪位蜂友能一起来证明吗?
证明:A群分蜂带动B群小群分蜂然后冲群并群成立不?
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谁也不能证明了,就算证明了也没什么意义吧。因为人工分蜂解不了分蜂热,发展慢,所以现在还是任其自然分蜂了。该跑的跑,该留的留。 你没听过收一群蜂有十个王吗?你这人工分蜂,分后两群都没解除分蜂热自然还要分,处王群不一定是没摘尽台 有可能是封盖子改成的,人工分蜂老王带一脾最稳妥。 我有一群正是这样,人为分蜂因为工蜂没有发臭改变群味,容易受原群或他群干扰,如果已发臭重新认巢,几天后把原群工蜂加入也会打架。 有丝丝可能 我有一个不成熟且大胆的想法(一窝搞三群)。 B群后续:
今天复查,确认蜂群无王无台,介入一其他群的快成熟王台,预计3天后处王出房。
奇怪的是蜂群大虫、小虫、卵全都有,在失王的情况下却没起急造王台,意欲何为?难道甘愿自我消亡? 本帖最后由 wangge 于 2025-4-7 12:18 编辑
蜂迷9999 发表于 2025-4-6 20:56
一切皆有可能,谁也不能证明了,就算证明了也没什么意义吧。因为人工分蜂解不了分蜂热,发展慢,所以现在还 ...
人工分蜂是从长期的任其自然分蜂的传统养蜂中演化而来,是一种进步,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其主动权掌控在养蜂人手中,是一种有效的“预期管理”。
值得摄取的经验教训:
对人工分出的老王群应采取相应的防止再分蜂措施。
1、离有自然分蜂倾向的蜂群距离远一点;——防止邻群分蜂带跑。
2、巢门装隔王片; ——阻止蜂王出巢。
3、蜂王剪翅。 ——避免丢失蜂王。 狂飚446934121 发表于 2025-4-7 11:02
我有一个不成熟且大胆的想法(一窝搞三群)。
一窝分多群本就是提升蜂群数量的一种手段。
1、拆解某一蜂群专组建多个交尾群育王;
2、大群拆解成均等的几个小群以培育下一花期的采集群。
等等。
充满荷尔蒙的春天,只要有适合的幼虫,新王~老王。都会发生2次分蜂,主要看工蜂的心情,不论大群或蛋蛋。 wangge 发表于 2025-4-7 11:58
B群后续:
今天复查,确认蜂群无王无台,介入一其他群的快成熟王台,预计3天后处王出房。
奇怪的是蜂群大 ...
气温15度以下吧,小蜜只懂顺应天时,不能未雨绸谋。 狂飚446934121 发表于 2025-4-7 11:02
我有一个不成熟且大胆的想法(一窝搞三群)。
这是正常做法,因为你不会知道那只是好王,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蜂华人生 发表于 2025-4-7 12:33
充满荷尔蒙的春天,只要有适合的幼虫,新王~老王。都会发生2次分蜂,主要看工蜂的心情,不论大群或蛋蛋。
也未必是,早春繁得漫的现在都成了生产主力。 中蜂戰士 发表于 2025-4-7 13:08
气温15度以下吧,小蜜只懂顺应天时,不能未雨绸谋。
非也。
近几天最低气温接近15℃,最高气温直奔3字头去了。
前天,也即分蜂当天:13℃~26℃;
昨天,14℃~27℃;
今天,14℃~28℃。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