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光 发表于 2018-1-23 12:11:16

极寒地区意蜂冬繁可行性报告!

意蜂在北方极寒地区如能早繁一个月,其意义不同一般。
我们对于北方意蜂冬繁可以说是具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条件。那么这一是什么呢?排泄:
我认为在高科技的今天,排泄问题还在阻碍着养蜂发展。实在是养蜂界的遗憾!
昨天当我发现己经进草莓棚2个月的,一群健康意蜂密实的封盖子后,就证实了47年前,初学养蜂时一直梦想至今的,室内排泄方案是可行的。
把下面的知识和问题联系起来试试看。
1:在适当的气温下,一群蜂一星期积压的粪便可以在数分中内排清,这就提供了一天可以在不大的升温空间,让整个一场蜂全部轮流进篷排请积粪。
2:用吹热气的增加设备,用高气压撑起一顶不大的吸太阳光热的尼龙并有阻碍蜂子趋光的蒙古包。
3:用加热设备加热到合适蜂群排泄的温度。
4:用无形灯照射到箱体在篷内显得最亮,为归巢蜂指明方向,也为蜂子趋光撞棚设了保护。
5:只要我们的照明设备让篷内的光线超过篷顶的亮度,蜂子是不会趋光的。
以上只是我参考草莓棚中意蜂现状联想到的,并没实验!

sunchengwei 发表于 2018-1-23 13:25:03

老先生说的我也曾听说,可惜我是没机会试用。
冬季繁蜂每20天前后会来一次强冷空气,偶然还加了一个弱冷空气。通常弱冷空气对两广影响不大,也就是一天内的事,温度低不了几度。而强冷空气则会影响的多些,通常一个星期的事。
现在不少业余爱好者在喊着春繁,我的经验是过了春节才能逐渐回暖,现在搞春繁是在太早了。因为春节期间十有八九会出现连续多日的冷空气,往往两个强冷空气连续到来,在深圳我的体会城市内5度以下是经常有的,持续十几天都可能。
所以提早繁蜂到了春节往往最麻烦,损失惨重。烂仔也就是这个时期最严重,等春暖花开则大量逃亡。
说白了,急着繁蜂的,一个是入冬前没有搞强群过冬,一个是过冬蜂群群势下降太快急着尽快恢复。但往往适得其反,越搞越糟糕。
这个时间除了专门搞繁蜂卖的大场,有自己一套好技术,我们定地饲养还是保持群势顺其自然吧。

乐土 发表于 2018-1-23 13:57:07

超越自然条件的繁殖我并不太赞同,即使在长江流域喂采集油菜而早繁的蜂场,每群需要20斤白糖和8斤茶花粉的代价就挺大,最大的问题是,遇到特殊年份,蜂群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损失。

蔡国光 发表于 2018-1-23 17:32:26

本帖最后由 蔡国光 于 2018-1-23 17:35 编辑

乐土 发表于 2018-1-23 13:57
超越自然条件的繁殖我并不太赞同,即使在长江流域喂采集油菜而早繁的蜂场,每群需要20斤白糖和8斤茶花粉的 ...
我们太仓的意蜂是在元旦前后2到3框起繁,喂以靖江蜂芸蜜蜂词料公司的代花粉百分之五十,和杂花粉百分之五十的混合品,确实是要喂20斤白糖,8斤混合粉,甚至更多。但它的群势在3月中就达10框以上,可以做浆,从4月初到4月20号可以摇油菜39度水蜜每群每年约100斤左右,最高达150斤,最低年份50斤,这已是许多年的常态了。冬繁从不失手,蜂群垮场全是秋繁蜂螨泛滥。
我青年时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进行了10年大转地放蜂。深知那里的蜜源植物之丰富,由于无霜期短,春、夏、秋3季花期集中在不足3个月内,是花的海洋。可是我们转地的和本地定地的只能望花欣叹。
1:转地的因旅途劳顿蜂群元气大伤,需要紧脾重新休整起繁,加上螨害抬头蜂群无发成强。
2:定地的冰雪刚刚融化还在繁殖,待到采集适龄蜂刚起,秋风又起,弱群只能采得越冬词料。
所以,极寒地区冬繁的想法,几十年来萦绕心头,此结一直无发排解!直致昨天见了那群草莓棚中的意蜂封盖子方才有所悟。也明白了意蜂在草莓棚死绝的原因不是不能繁殖,而是蜂螨。
所以此发帖,是想供北方爱折腾的蜂友参考!

蔡国光 发表于 2018-1-23 18:01:07

北方中、意蜂如能室内排泄,那么这个大蜜库又将打开。我可以断言中、意蜂工厂化冬繁,继工厂化水稻育苗,工厂化中华绒螯蟹育苗、长江鳗鱼育苗等后的又一个成果。

sunchengwei 发表于 2018-1-23 19:35:23

小时候我父亲养意蜂,是哈尔滨70年代,那个时候我父亲搞的也很辛苦。他是黑龙江大学的老师,业余时间多。那时候我还小,记得的不多,我只记得每年早春清理蜂巢的时候,一个十脾强群剩下四脾蜂。扫出来的死蜂堆成堆,量大的惊人。一年定地饲养也就是秋天摇蜜,向日葵大流蜜的时候单群能上四层继箱,200斤蜜。

时隔多年想起这些,也是蔡先生说到北方的事。很赞同您说的。不过据我知道北方现在确实有暖棚提早繁蜂的,而且据说某些师傅为了避免损失把握时机,地面铺塑料布,蜂巢用大型蚊帐包裹让蜂群认巢。具体怎么操作就不知道了。相信这么多年,总有些高人能把握寒地早繁蜂的技术。

说到这个倒是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如果各地蜂友能利用反季节保护地种植蔬菜的同时也同时饲养蜜蜂那真好。尤其是中蜂,是否能适应暖棚的的环境,避免奔亮撞死在棚膜上。如果有办法解决,对农业确实是个很大的好处。
我有个朋友在江南,他曾经告诉我,草莓棚或者其他棚的蜂养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是空着箱子回来。

lkq801 发表于 2018-1-24 01:11:50

强群巢内暖和了,排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零度左右都可以出巢几分钟。

乐土 发表于 2018-1-24 20:02:10

其实东北完全可以不在本地越冬,而是秋后把蜂群卖给大棚授粉,或者低价卖给别人集中拉到江南繁殖,清明节后再从长江流域以南买蜂过去采蜜,这早已成为成熟的饲养模式,就连华北地区也早已采取这种饲养方式了。

蔡国光 发表于 2018-1-24 20:30:15

乐土 发表于 2018-1-24 20:02
其实东北完全可以不在本地越冬,而是秋后把蜂群卖给大棚授粉,或者低价卖给别人集中拉到江南繁殖,清明节后 ...

是的,新疆的蜂也是贩过去的,但在南方繁殖的蜂有一个至命伤,蜂螨严重,群势很难强盛,排泄房如能建成它不是早一天繁殖,还有少一天冬衰,当出窖就是强群,此蜂是承前启后的,那样的一群蜂的产量是惊人的。
我们太仓由于草莓棚严寒中,须要补进封盖子以延续授粉。十多年来逐磨出了冬繁经验,以此带动了春季油菜最高产,达箱均150斤的计录,远远超出了南繁归来的蜂场,后果是治不尽的螨,因为关王期每个蜂场无发统一,引成了交叉感染。

云雨 发表于 2018-1-24 20:55:41

我老家是东北辽宁的,东北地区的塑料大棚冬天的气温都在零上二三十度,各种反季节蔬菜都是从那里出来的,芹菜,黄瓜,辣椒西红柿,各种蔬菜都有的,有些人就用熊蜂给西红柿授粉,如果是菜农蜂友,那倒是可以试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极寒地区意蜂冬繁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