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迩普 发表于 2017-6-16 14:09:39

4月初野外分蜂抓到两群中蜂

现在只有一群,假础让两群蜜蜂同时逃跑!关王的那群看着它们弃王而逃,这群晚十几分钟跑我赶紧关闭巢门。晚上开箱才知道是巢础的问题,咬础啊!把巢础割掉后在巢框上淋点糖水引蜜蜂上框,第二天就正常了。这群蜜蜂够可怜,刚抓到没蜂箱现到网上买箱,关了四天,晚上过箱第二天蜜蜂刚爬出门就排便。一脾左右的蜂现在七脾了!下批仔出估计要满箱了。心里愉快所以和大家分享。

两只熊 发表于 2017-6-16 14:29:19

箱盖顶是空调?

开远山人 发表于 2017-6-16 14:44:18



空调房啊!厉害........

福之蜂 发表于 2017-6-16 15:28:43

冷气打进去还是空调的排水进去,还是饲喂管

竹笛声悠扬 发表于 2017-6-16 16:35:15

中毒已深。

微迩普 发表于 2017-6-16 16:39:55

那个是温湿度控制器接的管子,温度高于32启动风扇抽风,湿度低于35%往里罐湿气。原来是装在箱子上的,虽然选了低速电机但是在箱盖上还是能听到比蜜蜂生产振翅的声音大,所以用软管缓冲振动带来的影响。箱门上的温度是边脾巢温,箱温湿度由另一个控制器测量控制。里面的铁网盖换成不锈钢网,上面铺上一层海绵用于吸湿保湿保温和透气。箱底我用防锈良好的彩钢板按箱底的大小做成一个底箱,高度5mm,前端平,两边设耳,打开巢门板方便抽出清理箱底蜡渣。原来我是没想过弄这个箱底的,但是加脾进去后底部会很多白色的渣子,而且这群蜂造脾很快基本24小时就造完,两个星期加三脾,导致下面白白的一层。我不太喜欢骚扰它们,所以就稍微改了一下,可以直接从下面把渣子清掉。

李亚爽 发表于 2017-6-16 16:56:36

这只王一放进蜂群后好难找

微迩普 发表于 2017-6-16 17:11:01

李亚爽 发表于 2017-6-16 16:56
这只王一放进蜂群后好难找

怎么判断出来的?但非常正确!这王就是分蜂的时候被我抓过,超小比蜜蜂大不了多少,要不是体形和小翅膀能判断是王,我还真怀疑过,结团的时候跑得贼快,抓几次才抓到。当时我认为这王太小就没希望它能发展,准备买王替换的。

lls0128 发表于 2017-6-16 18:23:34

只要交尾了他也会大
起来的

baokunzhou 发表于 2017-6-16 20:07:29

养蜂机械化,自动化,总之科学化了,牛!{:soso__7646437209695353583_2:}

1181933707 发表于 2017-6-16 21:18:22

科学化了,牛!

微迩普 发表于 2017-6-16 21:57:09

baokunzhou 发表于 2017-6-16 20:07
养蜂机械化,自动化,总之科学化了,牛!

我不是专业养蜂的!我对蜂不了解,看了论坛及网上搜了一下蜜蜂需要的环境,按照这些要求设计的。缺点就是晚上不能用,除了巢门那个温度计是电池驱动的,其它的是太阳能驱动。还有就是温度和湿度有时候是矛盾的,里边湿度很高,但温度不够启动不了抽风,把温度设低启动风扇的话温度下降很快,无法做到温度湿度按蜜蜂要求的方向走,所以才折中以32℃作为设定温度。不过效果还是有的,相隔约两百余米的蜂群在同样的日照环境下门口有很多蜂扇翅,我的到目前一只没有过,蜜蜂出门基本是一群出一群回,经常在门口小堵,所以把巢门中轴也改成边上轴,这样七八只蜜蜂可以同时冲出来,回来的蜜蜂在可以从它们身上迅速爬进去,所谓看门蜂很少见,门口进出蜂多,十几秒就被进出的蜂赶跑了,只有黄昏能见到几只在门口,见蜂回来就追过去。前门加装的托盘原来是准备放喂水的,可就没见它们喝过,所以成摆设了。

wbd 发表于 2017-6-16 22:43:58

lizhuanggo 发表于 2017-6-16 21:57
我不是专业养蜂的!我对蜂不了解,看了论坛及网上搜了一下蜜蜂需要的环境,按照这些要求设计的。缺点就是 ...

持之以恒--必成大师

微迩普 发表于 2017-6-16 23:15:51

wbd 发表于 2017-6-16 22:43
持之以恒--必成大师

这不实际,隔行如隔山!要想成大师要对蜜蜂生物结构、病理病因、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学习研究及实验,我不具备那个条件。做个业余养蜂就很开心了。

baokunzhou 发表于 2017-6-17 06:11:36

lizhuanggo 发表于 2017-6-16 21:57
我不是专业养蜂的!我对蜂不了解,看了论坛及网上搜了一下蜜蜂需要的环境,按照这些要求设计的。缺点就是 ...

这些装置,看来效果很好。这些装置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一定能得到推广。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4月初野外分蜂抓到两群中蜂